APP下载

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三种策略

2021-07-06容兰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摘要】本文论述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三种策略:多途径扩充写作素材库、持续系统训练写作能力、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感悟能力。

【关键词】农村学校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109-02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校学生的写作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极大挫伤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观察发现,影响农村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教学不得法,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由于生活条件、社会经历等的限制,农村学生积累少、视野窄,写作时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那么,应该如何提升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多年来,笔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多途径扩充寫作素材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对写作而言,素材就是“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无“米”下锅,是限制他们写作能力提升的第一道阻碍。以往每当笔者布置写作任务,总有不少学生抱怨说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如何写,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必要的素材积累。因此,增加学生素材储备成了教师改进写作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扩充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并非易事,因为积累素材讲究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积攒,是一件既漫长又枯燥的事情,这对天性好动的小学生而言是比较难实现的。阅读是常用且有效的积累写作素材的方式,为了持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活力,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会,即在开始上新课的前3~5分钟,让学生轮流上讲台分享自己最近阅读的一本书或是一篇美文,形式可以是PPT演示,可以是小组演绎情景剧,也可以是朗诵。另外,每隔一周,笔者会安排一节阅读课,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1+X”群文阅读尝试;并在阅读课中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技巧、写作技巧。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多年来,笔者每接手一届新的学生,都会以调查问卷、交流谈心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喜好、阅读能力等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并据此设计了不少学生喜欢的阅读活动,除了阅读分享会、阅读课,其他如“我的小书签”“快乐阅读角”“读写茶话会”等也广受学生喜爱。有了这些活动的支持,学生获得愈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象渐渐消失了。

除了让学生有机会以适宜的方式进行阅读,笔者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常态化阅读习惯。阅读活动能够供给学生阅读新鲜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补充,但终究不能取代学生的常态化学习。过度开展阅读活动,不仅容易消磨学生的新鲜感,更可能导致师生疲于“奔走”在各个活动中,甚至会影响日常正常的学习,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教师应把握好适度原则,不能过度依赖阅读活动。

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中要想确保学生的阅读量,应该充分利用好三个时间段:一是早读时间。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早上刚到学校时,脑袋尚处于迷糊状态,这时通过大声朗读能够很好地唤醒他们的精神活力。早读时间应该读些什么呢?笔者以为,当以教材课文为主,而且应该全班统一朗读。通过每天晨读30分钟,引导学生将一个学期要学的课文逐一熟读并争取能够背诵下来,这样既能积累语言,又能培养语感。二是午读时间。学生每天午休起床后到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前,中间有30~40分钟的时间,笔者将这段时间设计为自由阅读时间,学生可以阅读教材收录的课外阅读文章,也可以阅读笔者推荐的美文。午读时间不提倡统一朗读,学生自由安排,可以自己默读、诵读,也可以同桌间对读、小组内比赛读。阅读形式的多样化设计,能让学生长时间保持较高的阅读热情。三是晚读时间。笔者每个学期都为学生拟订一份阅读书单,书单中有古今中外名著、童话故事,也有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散文名篇、精品短篇小说等,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后,在确保完成学科作业的前提下,抽出30分钟时间进行阅读。考虑到农村学生放学回家后,可能会因缺少家长监督、辅导,无法完成阅读任务,笔者鼓励学生组成阅读小组,课后小组成员间互相监督,以此提高课后阅读的质量。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储备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才能避免学生写作中“无米下锅”的尴尬。

二、持续系统训练写作能力

有了写作的“米”,学生应该如何下锅呢?在日常教学中,笔者观察到不少教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但是仍有不少学生不懂怎么写作文。究其原因,除了教师训练不得法,还有缺少长期训练、系统训练等。所谓“长期”,是指较长一段时间内,即教师要认识到写作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经过三两次练习就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所谓“系统”,就是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基础性训练,从写句子到写段落再到写篇章,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具体教学中,笔者从训练学生仿写着手,先仿写句子,再仿写片段。例如,在教学巴金的散文名篇《鸟的天堂》一课时,笔者将其中“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段摘录出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分析可知,这一段落中使用了“茂盛”“生命”“堆”“闪耀”“颤动”等灵动鲜活的词语。笔者在引导学生具体辨析这些词语的意义后,要求他们仿照段落相关句子的样式,使用这些词语重新造句。

在完成句子仿写的基础上,笔者更进一步提出相关任务:“榕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植物。那么,你看到的榕树和巴金写的榕树有何不同?你能学着写一小段话吗?”经过这样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像模像样地写出一段比较通畅、优美的文字,更有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仿照该段句式写了其他的树,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除了在教学中进行仿写训练,笔者还鼓励学生准备一本“习作本”,每天看到什么美丽的事物、听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有什么深刻的感想,就在“习作本”上写下来,可以写一小段话,可以写一个句子,甚至可以写一个词,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

在学生较好地掌握写句子、写段落的技巧后,笔者开始着手训练学生写整篇文章,训练的文体主要是记叙文、读后感等。记叙文是小学阶段接触最多、最常见,也是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文体,练习写这一文体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基础的叙事技巧、掌握一定的叙述能力。每个月,笔者会安排学生进行一到两篇的记叙文写作训练,每完成一次训练,笔者就组织习作赏读活动,师生共同欣赏学生的优秀习作,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开展读后感写作训练,是进行了阅读之后的一种深化练习。每学期,在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写作三到四篇读后感,主要是谈一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收获,然后由学生自主评选优秀习作,张贴于班级公示栏,供学生随时阅读。笔者认为,读后感是一种具有一定议论性和思辨性、能够让学生自由表达自我观点的一种文体,能够比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思考能力,有效补足记叙文议论性、思辨性不足的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句子、段落的仿写和整篇文章的写作训练,二者不能截然分开,而是要穿插进行。如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设计一些仿写环节,让学生进行持续性的锻炼,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组织学生练习整篇文章写作,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得到长期、系统、有效的写作训练,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學生的写作能力。

三、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感悟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必要的素材积累和能力训练,还需要加强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虽然有了比较丰富的写作素材、较为成熟的写作技巧,但是仍有些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原因不是他们不懂如何写,而是感悟能力较弱,文章中缺少真情实感的投注,使得所写文章少了一份灵动性和生命力。然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和启发。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乡义务教育水平逐渐趋于均衡,农村学校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当教师能够接触到海量的网络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成了农村教师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感悟能力是一种情感能力,它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技术性能力不同,具有抽象性、不可捉摸性等特点,这种能力对小学生而言是难以掌握的,而网络资源具有可视性、生动性、具象性等特质,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悟能力训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笔者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安排学生进行一次题为“我的妈妈或爸爸”的习作训练,学生很少能写出有情感深度的文章。经过分析,发现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较弱。为此,笔者设计了一节班会课。课上,首先让学生观看从网上下载的《母亲的爱》等影片,然后组织学生对影片进行分析讨论,并列举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加以说明,通过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学生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然后安排学生重新完成“我的妈妈或爸爸”的习作。在新的习作中,学生不仅描写了丰富的生活细节,还表达出了父母对自己和自己对父母的爱,文章因此有了生命力。

又如,在教学王安石的著名诗篇《泊船瓜洲》时,笔者让学生感悟“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的情感意蕴,这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助力学生,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笔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先用绿色将“绿”字标注出来,配上各种春天绿草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绿”的含义;然后播放季节从冬天到春天变化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小草逐渐变绿的过程;接着播放从网上下载的关于这首诗的动画视频,通过视频中人物的解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绿”字背后蕴含的作者当时所要表达的情感。网络资料丰富、生动、具体,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适当运用于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提高农村学生写作能力是一项系统且繁琐的工作,教师应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加素材积累为基础,以加强学生写作训练为主线,同时加强学生情感感悟能力的培养。有效完成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作者简介】容兰(1973—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专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农村学校的写作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