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讨

2021-07-06阿西木沙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阿西木沙

【摘    要】诗歌的形式没有限制,古今诗人都追求形美、音美以及节律性。诗歌的内容高度反映了社会生活,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变迁。教师应充分肯定诗歌在教学中的地位,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主动去求知和探索诗歌的奥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71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诗歌的发展从朗朗上口的诗经,到想象丰富的楚辞,到变化莫测的汉乐府诗,再到由建安七子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民歌,转为丰富多彩的唐诗、豪迈奔放或清新绮丽的宋词、雅俗共赏气势磅礴的元曲,再发展为明清诗歌,直到如今自由开放的现代诗,一步步变化而来,优美的诗歌具有高度凝练、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特征,不拘一格的体裁丰富了我们对诗歌的理解。本文主要讲解在小学阶段如何开展诗歌教学。

一、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诗歌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结晶,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所以当今中国教育的重点离不开诗词歌赋。在学生思想启蒙中,小学语文以积极向上的诗歌作为开端,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起到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而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引导和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并且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诗歌的作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学习,把诗歌代入其日常生活场景中,而不是束之高阁。小学语文教师和家长也可以积极沟通,进行有效合作,了解学生的爱好,把诗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耳濡目染,了解诗词歌赋的美,从而弘扬中华文化。通过合理运用诗歌,选择题材正确、引人深思的诗词歌赋,生动形象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诗歌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用天马行空的诗歌赋予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传统,使诗歌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作为诗歌的国度,坚持以优秀的历史文化构建青少年理想信念,因此小学教育离不开诗歌的启蒙,教师应引导学生领略经典诗文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生对于汉字的拼写以及理解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个别教师会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就认为他们理解不了诗歌内容,从而在课堂上一笔带过,甚至硬性要求家长在家教导学生死记硬背。但其实在课堂上通过齐声朗读、教师范读、个别抽读、配乐跟读、早晨晨读的效果比学生自己死记硬背更好,所谓“阅读理解”,先要保证做到大量阅读,进而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学生在跟读时一边读一边学,一边学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吸收,从而營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要注意对朗读时咬字清晰、情感丰富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学生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从而激励学生积极表现。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读诗,不仅可以让学生研究、领略诗歌的奥义,还可以使其积累遣词造句的功底,为以后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范读之后还可以对个别精词炼字进行赏析,把重点、难点抓出来讲解,提炼其中的精华,在恰当的时候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其自己感受与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通过情境教学加深学生记忆

理解诗歌内容之后,重要的就是记忆,而情境教学就是给学生搭建一座记忆的桥梁,比如“曲项向天歌”,如果直接让学生自行理解是很困难的。“曲”作为弯曲的曲,“项”古代指脖子,此句的含义便是“天鹅伸着弯弯的脖颈正在向天欢叫”。简单解释之后,教师便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天鹅玩偶,给学生演示天鹅向天欢叫的模样,不仅生动形象地解释了诗歌的意思,还能让学生记住这一幕,这样对其之后的背诵能够起到联想记忆的作用。又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如果直接解释,学生虽然能够初步理解,但并不能留下深刻印象,而如果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表达在连绵不断的战火中收到一封家书的感受,便能了解“抵万金”。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对诗歌的情境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加深其对诗歌的理解。对于勇敢参与情境创设活动的学生,教师要适当予以鼓励,即使学生表现得不是特别好,也不能打击其自信心,要让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让原来传统枯燥的课堂变为互动性强、参与率高的课堂,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课堂成为学生参与和分享彼此信息、知识、思想的场所。

四、讲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诗歌的内容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诗歌时应当认识到诗歌创作背景的重要性。有的诗歌是表达国破家亡的悲壮,有的诗歌是表达作者远在他乡漂泊的思想之情,有的诗歌是表达送别友人的离别之苦,有的诗歌是表达对秀美山河的赞美,还有的诗歌是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所以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变化的、复杂的,不是固定的、单一的。想要更好地达到与作者的共鸣,就必须了解诗人的境况遭遇、国势等方面,尽量做到与其感同身受。感同身受的程度越高越能和诗人产生共鸣,就越能理解诗歌。如果不了解背景,就无法有代入感,那么作者创作的初衷和精神内核学生就理解不了。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不懂春秋战国如何懂孔子?如何懂老庄?如何懂屈子的绝望?不知魏晋风流,哪里懂陶渊明的率真?不知盛唐,何以懂李白的潇洒、杜甫的沉郁?不知汉的兴衰,怎么读三国?比如杜甫的《春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给学生讲述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很难感受到作者杜甫亲眼目睹长安沦陷后的萧条破败、物是人非,心中百感交集。这表现了在典型的背景下所生成的心理感受,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爱国之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构建一个时代背景或文化背景,让其能够在学生脑海中自然呈现,将自己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及思考角度来消除时空差,从而抓住诗歌的中心与重点。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正是其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对于任何事情都有新鲜感,教师要明确诗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敢于创新,鼓励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要想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应当不断尝试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达到思想启蒙的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董丽新.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2014(3):18.

[2]王志义.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6,555(11):14.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