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2021-07-06王睿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小学语文学生

王睿

【摘    要】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获得思想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不应片面注重书本教育,而是要让学生有兴趣去读,有能力去理解,有方法去解答。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40

新课改实施后,对语文阅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不理想,很多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读量少,且缺乏生活体验,只停留在会读,能看懂文章讲的是什么,却无法建立情感的认知,无法深入理解作品,严重影响了阅读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呢?本文笔者结合相关教学经验,从兴趣、感悟、积累、方法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以期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阅读本身不抱有兴趣,那么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会事倍功半,达不到好的阅读效果。因此,兴趣是基础,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离不开兴趣的培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发挥教学智慧,想办法让学生爱阅读,主动去阅读。

教师在小学生眼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节读书班会课,给学生分享一本适合该年龄段学生阅读的书籍,分享书中有趣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句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去阅读。如冰心的《繁星》《春水》,这种既充满爱和文字美,又浅显易懂的作品,很适合推荐给小学生阅读。也可以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分享自己阅读过的书本、文章,在班级中形成一股爱看书、看阅读的风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时无法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或者读懂了但是无法与作品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这就在于学生缺乏感悟能力。这与学生的年龄、经验和知识储备有关,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但理性思维还不成熟,缺乏分析能力。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在阅读时能真正被作品滋养,获得思想水平的提高。

1.结合现实生活进行阅读教学。一切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生活,当作品中所描述的事件、情感与自己的现实重合,便形成了共鸣——作品的人物、思想、情感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因此,阅读不能一味纸上谈兵,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对万事万物的感知和共情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能通过现实中存在的具体事物来进行感知。例如小学语文《找春天》这篇课文,描绘春天时这样写道:“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如果只是让学生停留在书本的阅读上,他们很难将小草和眉毛、花朵和眼睛联系起来,不懂春天的到来会出现哪些新鲜的事物。如果只停留于书本上,就只是片面地向学生的脑海里灌输知识和价值观,只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去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比如在课前先让学生去寻找春天出现的新事物,通过寻找的过程让他们亲近自然,感受季节的更迭带来的环境变化,观察春天里的各种动植物的特征,这对于他们了解春天、读懂和春天相关的作品很有帮助。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培养的观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时去感知和共情,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阅读优秀作品,培养阅读素养。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优秀作品的滋养,不仅要让学生读课内读物,还要将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优秀作品。一篇好的作品必然经历过时间的检验,被无数读者阅读和肯定,表现出人类最普遍、最本质的事物和情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学生可以看见自己平时看不见或者忽略的东西,从而拓宽知识面,升华思想情感。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时,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除了需要兴趣和共情外,还需要技巧和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两方面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1.课堂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即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的综合运用。课堂阅读教学应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本时,先快读——短篇朗读文章,长篇快速浏览,读完后心中有蓝图,了解文章主要講述了什么;然后是略读,抓取文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重点句子段落指导学生反复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直到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最后是精读,即读懂、理解文章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去表达中心思想和感情的,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

2.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发展,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光靠一本教材和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课外阅读作为辅助。而课外读物种类繁多,小学生多偏向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叙事文或童话,对于散文或者诗歌这类文学性较强的体裁缺乏兴趣和理解力。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避免学生片面追求故事情节而忽视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描绘。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目的,重在培养语言的积累和思想情感的领悟。在语言积累上,可以指导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将自己在阅读时喜欢的语句、段落、名人名言等摘抄下来,养成动笔的好习惯。高年级小学生可以在阅读后记录读书心得、感悟等,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正向引导,但不应过多干预,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之美带给人心灵的力量,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表现方法,才能不断促使他们去阅读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的语言精华,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兴趣的钥匙打开学生阅读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大门。在此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对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训练,争取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红梅.浅谈小学语文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000(024):366.

[2]吴慧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000(028):84.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能力小学语文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学生写的话
巧用图式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