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探析

2021-07-06吴婷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策略探讨人文精神语文课堂

吴婷

【摘    要】语文是基础学科,教师要对语文教材文本展开深度解析,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感知,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为体现学科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和谐、全面发展,教师应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  人文精神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55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的叛逆期,此时期对学生的性格养成、价值观树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作为初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实现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要注重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提升道德素养以及人文素养,为学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让学生能够在教师身上学到更多为人处世的方法,这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要对教师开展师德教育工作,组织专家讲座,使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这种良好的思想意识转变成为自身的品质,在教学和生活中能够用以上各种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最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以及人文素养。

二、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来提高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明白师生关系的和谐才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语文课堂的知识传输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把学生放到课堂教学的首要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途径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性地位,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应用讲解的方式很难保障内容的展现效果,同时这对于学生的感官也会缺少刺激性,很难发挥整体的教学作用,更不用提人文素养。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兴趣激发措施。从儿童认知规律的角度來看,学生入学之后语言的学习主要是以口语作为基础逐渐发展的,此时借助不同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意识与能力,以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综合性目的。

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包含了较多情感浓烈与丰富的文章,且这些文章中的人文情感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感,同时也要意识到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都有一定的差异,在理解同一篇文章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与解读。这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者作用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文章并挖掘其人文情感,以此调动学生的情感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五、积极挖掘和科学延伸教学内容,拓展知识范畴

课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挖掘相关内容,在既定的知识范畴内,充分利用庞大的网络力量不断拓展延伸,收集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善于对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观点言论进行准确理解和辨认,一方面能强化学生去伪辨真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去收集更多有用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认识。

六、善用多媒体,增强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操作手段单一、僵化问题严重,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创新处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手段、新媒体工具等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二者的优势,借助微课等渠道,以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元化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全面生动的呈现,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借助慕课等平台,教师还能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多次讲解,对课文中的人文内容进行挖掘,使其作为课后延伸的内容,方便学生在课后登录慕课平台,自行完成学习。

七、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评价的内容过于单一,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一些教师希望采用明确的量化标准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语文不同于数学等学科,无法实现完整意义的量化和标准化,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人文素养等元素,教师应当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入人文素养的相关内容,实现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全面开放。在进行人文素养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语文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估,也可以组织学生自我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合理。

八、加强校园人文建设

学校环境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重视语文教育,从而加强对校园内的人文建设。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态文化和精神文化。物态文化主要以物质为载体,而精神文化是以人文为中心。如果想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感受校园良好的人文环境,需要从物态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学校可以从学校里的建筑群、花草树木和楼梯走廊入手,张贴人文海报和励志名言,让学生感受人文环境的熏陶。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建设视听阅览室,让学生感受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学校可以建造一些人文景观,比如文化长廊、人物雕塑,这些景观都会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促进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人文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展各类文化比赛、社会公益性活动以及举办学术讲座也是不错的形式。

在不同课堂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不同的,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师就需要设置具有讨论性的话题,这样课堂教学氛围才可以从沉闷变得比较活跃,从而有效地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需要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其中,这样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才会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随着学习环境的改变而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世凯.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20(5):72-73.

[2]宋莹.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J].中外交流,2019,000(003):153.

[3]段开荣,段文君.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77.

猜你喜欢

策略探讨人文精神语文课堂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