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中离异家庭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障碍及对策研究

2021-07-06吴雍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吴雍

【摘    要】家庭离异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较大的影响,所以本文针对农村高中离异家庭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展开探究,谈谈所面临的障碍和问题,并给出几点解决性对策。

【关键词】农村高中  思想政治教育  障碍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14

素质教育强调德育和智育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当前的社会现状中,德育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来源于教育的内部,如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学体制下,学校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重视考试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出现了“有才无德”的情况。而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体制下,虽然学校教育重新回到“教书育人”的初衷,提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发展的教学理念,并且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但是对于农村各阶段的教育教学来说,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尤其是改变家庭和社会的认知还需要不少的时间。另外,还有的因素来源于外部,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家庭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思想上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除了学校有目的的教育之外,家庭环境给学生带来的个人素养,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素养最为重要。而当前家庭教育中较突出的一个负面问题就是离异现象,离异往往会改变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影响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农村高中离异家庭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本文所探究的重点。之所以针对农村高中生,这里有两点考量:一是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教育则是改变农村现状、促进农村发展的首要条件,而相对于城镇教育来说,农村教育在改革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更为典型,解决也就更为迫切。二是伴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当前农村地区的离婚率也在不断地攀升,随之而来的就是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离异所带来的亲子关系的改变、家庭环境的改变,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性格和人格的建立方面。所以本文从农村高中离异家庭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出发,谈离异家庭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阻碍以及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农村高中离异家庭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障碍

从青少年的认知来说,不论是离异后的单亲家庭还是重组家庭,都代表着父母一方乃至两方的抛弃,在自身情感上,绝大多数的青少年都存在着较大的抵抗情绪,而情绪的累积则会进一步影响其思想和个性的发展。

1.孤僻和自卑。在和高中生的相处中能够看出,绝大多数父母离异家庭的农村青少年基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孤僻和自卑。一部分学生是直观的外显自卑和孤僻,如在班级中不合群,容易冲动,尤其是提到和家庭相关的问题时很容易被激怒而发生肢体上的冲动;进而沉默寡言,不善于和其他人沟通,甚至在表面上会给人以“怪”的印象,导致在人际关系中孤独的恶性循环;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是存在隐性的自卑和孤僻,如通过玩世不恭、调皮叛逆等掩盖自身的消极,获得他人或者教师的关注。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父母离异家庭的高中生各方面或者某一方面都很优秀,甚至表现为性格开朗。但总体来看,绝大多数的农村高中生會因为父母离异而产生心理上的问题,甚至导致性情大变。这些都会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2.缺乏责任感、集体感和幸福感。由于父母离异最直观的就是学生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爱有缺失、或者不平衡,这种“缺爱”的创伤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幸福感,从而在日常生活尤其集体生活中缺少集体参与感,不想参与或者觉得集体荣誉是无所谓的,开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保护机制。另外,父母的离异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于责任缺乏认知,从自身认知中感受到父母对于家庭的不负责任,进而在行动上缺乏责任感。农村一个较为普遍的现状就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如果父母离异加上外出打工,那么离异家庭的学生也就更是放养式管理,甚至会和社会闲散人员“交朋友”,进而受到不良思想价值观的影响,缺乏责任感和同理心,导致在学校生活中我行我素,缺乏约束性。

二、针对农村高中离异家庭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障碍的对策

1.以爱为基,丰富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父母离异之所以会导致学生孤僻和自卑,根源可以从两个方面探究。一方面是农村的高中生所面对的社会环境相对封闭,父母离婚所带来的不仅是家庭环境的改变,也是周围环境的变动,如周围人的讨论、关心、可怜都会加剧其孤独感和特殊感,反而激发起学生的心理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婚姻破裂本身就很难是一个和平结束的过程,不断地拉扯甚至是矛盾爆发之下,青少年的身心都会受伤害。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给学生心理上构建寄托,在教学中以爱为根基,以班级为单位构建有爱的集体环境。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如开展演讲、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展开对自我理解的表达,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剖析自身、认识自身。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更加关注离异家庭学生,通过集体的讨论和互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课堂,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一个人的强大来源自对自身能力的信任,来源于精神的独立。对于农村高中生来说,其自我生存能力相对较强,学生缺乏的更多是精神的独立和对自身的信任感。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展开社会实践的形式,如社会活动、假期支教、公益实践活动等,针对离异家庭的青少年,引导其感受他人生活的不易,感受自身在帮助他人时的幸福感和价值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记录或者直接将参与的活动过程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回顾总结,进而在集体活动中催生离异家庭学生的幸福感和责任感,激发其对生命、生活的热爱。

总而言之,相对于知识教育来说,针对农村离异家庭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想在短时间内做到尽善尽美是非常困难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更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付出爱心、耐心和恒心,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进而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学目标。【本文系重庆市荣昌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普通高中离异家庭子女家校共育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为:HYBKT2020-2】

参考文献

[1]柳海静.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000(004):8.

[2]蒙小英.关于高职单亲家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青年时代,2015(21):78.

猜你喜欢

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还需完善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农村高中班主任管理
如何打造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