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中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的具体做法分析

2021-07-06高益彬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离异家庭农村高中心理问题

高益彬

【摘    要】目前,农村高中有一部分学生的父母是离异了的,而这些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较为突出,这个时候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就显得重要起来。本文先试着分析农村高中离异家庭学生会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再进一步去考虑学校教育具体应如何去做。

【关键词】农村高中  离异家庭  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10

在农村地区,离婚是一种较为普遍且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故农村高中有不少离异家庭学生。当父母离异之后,一个完整的家也就破碎了,学生在这样情况下获得的关心是打了折扣的,更有甚者因此完全失去了来自于父母双方的关爱,这样学生必然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若学生因父母离异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那么学生的学习必定会受到影响,且这种影响会在放任不管的情况下愈演愈烈。

一、农村高中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一直是高中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重点,学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其生活和学习就必定受到影响。接下来,笔者就简要分析农村高中离异家庭学生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以及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一)丧失信心

健全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积极的,能够让学生更为自信地去面对生活,在学习中遇到挑战和挫折时表现充满了勇气;而离异家庭的学生则不会这样,由于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或者缺席其成长的缘故,往往会使其缺乏安全感,从而长期处于一种对生活的恐惧之中,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也无法在学习的压力面前感觉到一丝丝自信。

(二)孤独到有一些抑郁

父母离异给学生留下的是一个破碎的家庭,高中阶段学生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异常的“平和”,但其内心深处是不理解也不接受父母离异这一事实的,因此逐渐将这种痛苦深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不与旁人倾诉,渐渐地开始在生活中表现得消极。这个时候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独立”其实是在一种极为被动的状态下产生的,其心中的痛苦无以言表且不会被表达,久而久之就在旁人的眼中变得有一些孤独起来,一丝丝抑郁的感觉始终萦绕在身旁。

(三)怯懦甚至是自卑

离异家庭学生所受到的创伤是极大的,本来应该在一个完整家庭中培养面对生活的勇气的年龄,却要面对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学生是无法在这样的情况下获得健全心理发展的,也无法在这样的条件下获得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他们通常会选择逃避现实,开始变得怯懦,不敢向外界表露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甚至开始觉得自己与常人是不同的,不敢与家庭幸福的同学进行接触,而是将心中的负面情绪深藏,于自卑中逐渐与现实脱离。

二、农村高中学校教育对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做法

在面对离异家庭学生所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时,学校教育是应该及时跟上的,教师要对这些学生予以更多的关心,试着将这些学生从“深渊”中解救出来,去唤醒他们,让他们得以信心满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更为勇敢地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于父母离异的不幸中大胆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用爱唤醒离异家庭学生

离异家庭学生往往更容易犯错,而教师在遇到这些学生犯错时务必要更为宽容,要多用一分细心、一分耐心、一分关心,用一种较为柔和的手段去引导他们,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来让他们能够更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接受自己犯错误的事实,然后基于对他们的关心展开说服教育,实现改变这部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不良现状。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打开自己封闭已久的心,慢慢地对教师所实施的教育引导表现出接受的态度,开始逐渐地向教师靠拢。

离异家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难得到来自于父母的爱,而这也正是学生所渴望得到的。因此,要想让离异家庭学生获得足够有效的教育引导,教师务必要让学生感受到“爱”,通过关爱令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所抱有的殷切希望,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感受到温暖,逐渐减轻来自于家庭变故的伤痛。

(二)用鼓励来点燃离异家庭的学生

离异家庭学生充满创伤的心灵是极为脆弱的,他们的内心世界有异于常人的敏感与复杂,怯懦与自卑是他们不希望产生却又实际存在的一种负面心理状态,教师只有在教育引导实施中予以足够的注意,才会让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得到足够好的保护,避免他们陷入“自暴自弃”的不良状态中去。因此,教师在实施教育引导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责骂,而是要努力地找机会来鼓励这些学生,千方百计地将他们的闪光点发掘出来,让他们能够逐渐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帮助他们更为积极地去面对现阶段所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地去追求完善。

父母所提供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极为重要,而离异家庭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是存在有较为严重问题的,甚至会因此而使性格产生各种缺陷,若教师不及時地帮助学生将这些心理问题予以解决,那么学校教育的实施则会受到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会遇到极大阻力。因此,教师应该在工作中表现得更为谨慎,不断地去总结与反思自己对学生所实施的教育引导,同时教师相互之间要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以便迅速而准确地找到有效解决这些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策略,尽可能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农村高中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是学校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方法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才会在关注、关心与关爱中敞开自己的心扉,逐渐从父母离异的伤痛中走出来,不再表现得怯懦与自卑,而是自信地去面对生活与学习。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解决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会使整个学校教育的发展表现出一个整体利好的趋势,学校教育的价值将会最大化体现,学生个人的进步最终会集中表现为整个社会的进步。【本文系重庆市荣昌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普通高中离异家庭子女家校共育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为:HYBKT2020-2】

参考文献

[1]宋朝平.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教育策略[J].科普童话,2019,000(013):31-32.

[2]酉世明.农村高中“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群体的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J].新课程学习(下),2014(12):12-13.

猜你喜欢

离异家庭农村高中心理问题
请你们关心我
还需完善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高中班主任管理
如何打造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