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在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06郑茵岚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阅读教学应用

郑茵岚

【摘    要】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一个重要板块,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发展自身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自身听说读写的技能,阅读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在现今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为语文阅读课堂注入更多活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动力、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情境教学  小学中段语文  阅读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08

情境教学思想形成已久,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不断得以丰富、创新和完善。近些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情境教学法更是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并应用。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给学生营造有趣生动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更快更好地掌握语文技能。因此,进一步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非常有必要。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以及文化素养的提高,面对这一情况,语文教师必须要立足实际,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原因,探索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

首先,新课程标准对当前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无形中都给他们提出了更多的任务,制造了更大的压力,而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分身乏术,就不会对学生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学生也就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没有落实相应的行动。学生的阅读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话,认知也会狭隘,无法积累知识,无法开阔视野,更难以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其次,很多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不高。尽管新课程改革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但依然有部分语文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难以摆脱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表现在阅读教学中就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对文本的阅读,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做详细的讲解,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未能展现学生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阅读课堂非常枯燥和乏味,無法调动兴趣。另外,时代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充裕的物质条件,学生接触电脑、手机等设备已是非常普遍,在课余时间,许多学生更倾向于玩手机、玩电脑游戏、看小说,碎片化阅读较多,而很少花费时间、精力去阅读优秀著作,这就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精力和时间都会大大浪费,学生的文化素养难以提高,欣赏能力发展有限,更不能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课前情境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他们的语文学习仍处于一个启蒙阶段,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一些识字基础和阅读能力,但是这些基础仍然需要进一步夯实和发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激趣教学,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前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语文教师在这个环节利用情境演示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那么学生自然而然会跟随教师的引导深入到文本阅读中。例如,在讲三年级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时,在讲课之前,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秋天情景的视频课件,伴随着悦耳轻缓的音乐,让学生认真欣赏、聆听,然后让学生闭眼想象一下自己脑海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邀请部分学生来阐述和表达,满足学生的感官体验,结合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以有效的师生互动形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课堂情境创设,加深学生理解

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让他们对阅读文本做深入的理解是不太可能做到的,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也比较有限,但是,如果教师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起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阅读文本中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生活常识和道理给学生讲解,再结合一些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不会产生排斥和反感的情绪,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会更好。例如,在《赵州桥》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展示真实的赵州桥的图片、视频和其他文字资料,让学生结合课文阅读和课外拓展来理解文中对赵州桥的描述,使学生不出课堂就可以近距离地认识赵州桥。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有关赵州桥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相关典故,其建造者是谁及其生平,使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能够更加立体而丰富,积累更多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三)理论结合实践,引导学生融入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墨守成规,要勇于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设计,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要给学生创设有趣、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还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情境当中,给学生带来更多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例如,在讲四年级课文《女娲补天》时,教师就可以在给学生播放“女娲补天”这一典故相关的视频、动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对这一故事展开情境表演,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和情感体验,让阅读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表演完成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互进行点评,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互动中得以进一步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段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虽然情境教学法非常实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发挥教师的隐性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要立足实际,确保情境教学能够使阅读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更要学会善于利用周边的资源,特别是要加强对现代教学工具的应用,使情境教学更加立体而丰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戴琳.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探析[J].语文天地,2020(33):21-22.

[2]令狐福香.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23):122.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阅读教学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