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7-06段喆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培养课堂教学

段喆

【摘    要】在初中历史阶段,学生需要记忆的重大事件、年份、人物等知识点都非常多,且都较为分散,学生依靠机械的记忆难以牢固的记忆这些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历史自学方法,充分发掘各种历史知识间的联系,并依靠自身的发散思维将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促进历史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33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素质教育对于整体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立足教材内容,进行发散讲解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维,教学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当立足教材基本内容,对知识展开发散讲解,通过对知识的发散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历史知识的学习除了学习各种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学生了解许多教材之外的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做到广泛涉猎,只有通过了解大量的知识,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只有具备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才能将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获得的知识基础上取得更高的学习造诣。以“百家争鸣”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发散讲解和整合处理。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五大家思想,教师可以以此来进行发散,给学生介绍有关百家争鸣的知识。本课重点阐述了几大家的思想主张、代表人物以及对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影响,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学生能理解为什么百家争鸣能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这种发散讲解和知识的整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更加充满兴趣。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历史热情与兴趣的培养。《论语》中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当学生乐于学习历史时,就会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比较强烈的学习热情,初中历史教学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过程中,可以采取图说历史的方式。图片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特殊方式,能够传达比语言更丰富更复杂的信息内容。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利用图片、插图等形式来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有助于增强教学模式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把相对抽象的历史知识与相对而言更加生动形象的图片相融合,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以及强烈的学习兴趣。

具体而言,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材上的相关插图,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所教内容的相关图片、音视频等教学资料。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具有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同步等优势,有助于打破时空限制,直观地重现一些距离学生所处年代比較久远、不容易代入、不容易熟悉和记忆的历史事件,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的增强;而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料后更容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也会对于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形成更强烈的感受、更准确的认知,使学生掌握站在历史的、当时的角度来学习、研究、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也就是历史思维能力。如在教师讲授“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可以在课上播放纪录片或影视剧中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视频片段,使学生能够更深刻、更直观地了解到鸦片对国人身心、整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危害以及林则徐实施禁烟决策的重大意义和坚定决心。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以疑激趣的方式。提出疑问是独立思考的开端,也可以说是学生积极探索的源泉、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上提出的一个巧妙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追求、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奇心,令学生形成一种积极主动追求知识的高效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积极主动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自身经过独立思考后产生的疑问进行探索,最终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创设问题情境,实现理解能力培养

“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问题引领下,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达成目标的学习环境,它对于历史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互动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那些难以让学生理解又不易讲清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层层深入,打开学生的思维,合作探究,分析理解,得出结论,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如在学习“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时,对于西安事变的发生背景、结果、意义,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步步递进,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在给出问题的同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必要的相关材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创造性地发现问题,通过质疑释疑,进一步加深了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四、结语

历史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重要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把握历史规律以及各种历史知识间的联系,通过有效的历史学习形成自身的历史素养,并利用历史知识的学习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志明.初中历史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2020(28):202.

[2]郭慧海.初中历史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研究[J].魅力中国,2019(51):361-362.

[3]刘子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文存阅刊,2018(5X):96 .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培养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