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食管异物误诊及合并损伤的原因分析

2021-07-06张海港窦训武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透光性异物食管

张海港,窦训武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3)

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急诊。相较于成人,儿童食管异物在没有目击异物摄入的情况下,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困难[1]。本研究旨在分析造成食管异物误诊及合并损伤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1年3月—2019年3月我科收治的398例经过硬质食管镜确诊并治疗的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异物吞入事件目击史、异物嵌顿时间、嵌顿位置、临床症状、异物透光性质、异物形状、异物性质、误诊、合并损伤。

1.2 分组及合并损伤分级标准

依据治疗史,病例被分为及时诊断组(A组)和误诊组(B组)。A组标准:首诊确诊并治疗的患者;B组标准:首诊未能确诊食管异物,误诊为胃肠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并给予治疗的病例。食管异物合并损伤的分级依据Zargar分级标准,0级:食管黏膜正常;Ⅰ级:食管黏膜水肿充血;Ⅱ级:表层有分泌物或浅表溃疡、深部或周边损伤;Ⅲ:食管有局部或散在坏死、食管广泛坏死[2]。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P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Pearsonχ2检验,合并损伤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食管合并损伤程度采用Mann-Whitney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食管异物398例,其中男239例,女159例;年龄0.25~14.58岁,中位数年龄2.58岁。约75%的患者年龄<5岁,1~2岁是发病的高峰年龄。86.9%(346例)的病例可以提供异物吞入事件目击史,13.1%(52例)不能提供目击史。异物嵌顿时间1 h至2个月,其中71.8%(286例)<1 d,17.1%(68例)为1~3 d,11.1%(44例)≥3 d。81.9%(326例)的食管异物嵌顿于食管入口,16.6%(66例)的异物嵌顿于食管中段,嵌顿于食管下段者仅占1.5%(6例)。79.4%(316例)的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4%(16例)的患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诉,15.8%(63例)的患者以疼痛、发热等其他症状为主诉,约0.8%(3例)病例异物嵌顿后无任何症状。64.1%(255例)异物为非透光,35.9%(143例)的异物为透光性异物。钝性异物309例,锐性异物89例。

2.1 A组和B组的数据分析

两组平均年龄、有目击史、主诉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占比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诉其他症状、异物透光性、性别方面两组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A组和B组相关项目数据比较 [例(%)]

2.2 合并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398例患者中,72.6%(289例)无食管损伤,27.4%(109例)出现合并损伤,其中Ⅰ级损伤22.1%(88例)、Ⅱ级损伤2.3%(9例)、Ⅲ级损伤3.0%(12例),见图1。Ⅲ级损伤分别为4例气管食管瘘、4例纵隔气肿、2例食管周围脓肿、1例颈部脓肿、1例皮下气肿。

图1 食管合并损伤分布图

将合并损伤(无合并损伤=0,有合并损伤=1)作为因变量,年龄、异物嵌顿时间(<1 d=1,1~3 d=2,>3 d=3)、嵌顿位置(食管入口=1,食管中段=2,食管下段=3)、异物形状(钝性=0,锐性=1)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异物嵌顿时间、嵌顿位置、异物形状和合并损伤呈显著正相关(P<0.05)。年龄和合并损伤无显著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合并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2.3 异物种类和合并损伤

依据异物种类将异物分为金属(硬币、金属片、铁丝、弹簧、拉链、发夹)、骨片(鱼骨、鸡骨、猪骨)、塑料(塑料片、瓶盖、玩具)、软食(果肉、肉类)、硬食(果壳、果核)、纽扣电池、磁铁。不同种类典型异物图片见图2~7。其中纽扣电池的合并损伤发生率100%,Ⅲ级损伤的比率33.3%,为所有异物种类中比率最高。硬食类次之,所含3例Ⅲ级损伤均为枣核所致,其中1例是纵隔气肿,2例食管周围脓肿(表3)。

表3 不同异物种类合并损伤的比率 [例(%)]

3 讨论

儿童食管异物多发生于1~2岁的婴幼儿[3],42%的患者年龄为7~12个月,38%的患者年龄为1~2岁[4]。

语前儿童,年龄越小,越缺乏自主表达能力。其病史及症状多为监护人代诉,给临床医生诊断带来挑战。我们统计的398例食管异物患者,年龄0.25~14.58岁,中位数年龄2.58岁。约75%的患者年龄<5岁,1~2岁是发病的高峰年龄。B组平均年龄1.97岁,小于A组平均年龄3.98岁,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提醒我们,低龄患儿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

异物吞入事件目击史是影响诊断的重要因素。大约有78%的患者有异物吞入目击史,其中80%可在24h内确断[5]。本研究显示,约86.9%的患者可以提供目击史。A组目击史占比92.4%,高于B组的2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病史中应该详细追溯是否有异物吞入事件发生,对及时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儿童食管异物的临床症状各异,也给确诊带来困难。曾有报道,在食管异物患者中,76%的患者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诉,如呼吸窘迫、哮喘、咳嗽;22%的患者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诉,如恶心、呕吐和吞咽困难。极少数患者没有临床症状[4]。这和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知,随着主诉症状由消化道系统转为呼吸系统,误诊的情况可能会出现。

X线平片检查在消化道异物的诊断中非常重要。既往研究表明,约63%~85%的食管异物在胸片上可见[6]。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64.1%的食管异物为非透光性,可以通过颈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确诊。35.9%的异物为透光性异物,可以通过颈胸部CT平扫确诊。异物的透光性并不是造成误诊的原因,所有怀疑异物吞入的儿童都要进行颈、胸部正侧位X光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不透光异物。当颈侧位片显示咽后间隙变宽、颈部和上胸段气管前移并变窄、有明显的占位效应时及颈部脓肿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7],学龄前儿童新发的喘息、吞咽困难以及对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时[8],建议CT检查。CT比平片显示出更好的敏感性,特别是在进行静脉造影三维重建时,其总体敏感性为90%~100%,对异物的检测特异性为93.7%~100%[9]。CT还可以评估异物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相关并发症,例如穿孔、纵隔炎、脓肿形成和瘘管形成等,为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食管异物会产生局部炎症,并导致黏膜和肌肉糜烂,约2%的患者出现食管穿孔[4]。当异物或者局部炎症产生占位效应的时候,气管受压迫而出现慢性咳嗽、喘鸣,并且造成气管软化[10-11]。其他严重并发症如纵隔炎、主动脉食管瘘、气管食管瘘,甚至死亡[12-14],也多有报道。

当异物嵌顿超过24 h,合并损伤、产生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15]。我们在合并损伤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中发现,异物嵌顿时间和合并损伤呈显著正相关。嵌顿位置和合并损伤的风险因素呈显著正相关。有研究表明,约73%的食管异物嵌顿在食管入口[16]。我们统计发现,大约81.9%的食管异物嵌顿于食管入口,16.6%的异物嵌顿于食管中段,嵌顿于食管下段者仅占1.5%,这和既往报道相符。锐性异物容易刺入食管肌层并迁移,从而产生严重并发症[12],我们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食管异物种类繁多,其中纽扣电池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为所有异物种类中最高。硬食类异物次之,如枣核类尖锐食物,也要警惕损伤以及并发症的可能性。

总之,语前儿童缺乏自主表达能力,应当详细向监护人追溯异物吞入事件目击史。其临床表现多样,X线或者CT检查是必要的。嵌顿时间的增加和异物的尖锐度意味着合并损伤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所有异物种类中,纽扣电池是最为危险的物品。这需要临床医生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猜你喜欢

透光性异物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透明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漳州角美美福广场Low-E玻璃的性能分析及应用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BaHfO3∶Ce粉体活化能对烧结透光性影响
浅谈ZnO薄膜的特性
烧伤复合爆炸伤合并胸壁金属异物治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