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度创伤早期急诊救治及临床预后分析

2021-07-06黄朝晖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车祸急诊科颅脑

黄朝晖

作者单位:316100浙江省舟山,浙江普陀医院

重度创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患者通常遭受外力打击造成多处软组织或器官损伤并危及其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重度创伤的患者数量也逐渐上升[2]。由于重度创伤患者病情危急,患者致死致残率较高,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伤后的1~2 h是救治的黄金时间,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时间,因此对患者实施早期急诊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浙江普陀医院收治的120例重度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救策略及其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本院实施早期急诊救治的120例重度创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19~67岁,平均(43.0±24.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8例,重物砸伤51例,工作机械致伤21例;创伤部位:四肢创伤42例,腹部创伤39例,颅脑创伤19例,胸部创伤2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到达医院后迅速送往抢救室实施抢救,建立外周静脉通路、进行呼吸维持、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并检查患者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指标。评估患者创伤严重程度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休克患者给予快速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控制大出血,保障患者循环系统正常。对意识清醒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保证医患沟通顺畅,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为了患者能快速正常接受各项检查,需保障患者充分暴露,以减少检查耗时,同时实施保暖措施保持患者体温。尽量使用床边检查,减少患者移动,对无法在床边进行检查的项目应在患者休克状况稳定后或可靠的静脉通路和气道建立后进行。完成初步检查抢救后根据患者情况将患者送往手术室进行手术或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或转入相关科室进一步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救治结局;记录不同救治结局患者救治过程中在急诊科滞留的时间、手术抢救的时间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急诊科滞留时间为患者入院后到患者确定抢救手术实施之间的时间,手术抢救时间为实施确定抢救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的时间;创伤严重程度使用ISS评分进行评价,评分在16分以下为轻伤,16分以上为重伤,25分以上为严重伤,评分总分为75分。记录不同救治结局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多器脏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应激性溃疡出血(SUB)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并发症的状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救治结局差异 120例救治后死亡15例,死亡率为12.50%。致伤原因为车祸致伤死亡率最高(53.33%),其次为重物砸伤(40.00%)。重物砸伤救治结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车祸致伤与工作机械致伤患者的救治结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伤部位为颅脑损伤致死率最高(46.67%),不同受伤部位生存结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不同致伤原因及受伤部位患者的救治结局 例(%)

2.2 不同救治结局患者救治时间、ISS评分差异 不同结局患者急诊科滞留的时间、手术抢救时间及I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救治结局患者救治时间、ISS评分差异

2.3 不同救治结局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生存组救治过程中有2例发生了SUB和ARDS,并发症发生率为2.86%,经积极救治后患者情况缓解。死亡组有3例发生MODS,4例发生SUB,2例发生ARDS,并发症发生率为60.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748,P<0.05)。

3 讨论

重度创伤是指患者受伤部位存在影响生命的损伤,如开放性气胸、大出血、严重颅脑损伤、严重坠落伤、脊髓损伤、严重骨盆损伤及腹腔脏器破裂等一系列均可称为重度创伤[4]。重度创伤患者通常器官组织遭受损伤情况严重且患者伤势较为复杂,患者病情急且死亡率较高,有效的抢救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方式[5]。早期生命支持是创伤患者救治的关键,抓住创伤患者救治的“黄金1小时”是目前临床广泛认可的提升救治成功率的方法。

本研究对120例重度创伤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从创伤的原因来看,重物砸伤和车祸致伤的患者占据较大的比例;而从患者死亡率情况来看车祸导致患者死亡的概率更大。车祸伤存在较多的部位损伤,伤势复杂,另外在进行救治的过程中车祸患者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限制,争取到第一时间的救治较为困难,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抢救治疗的难度较大,这也对患者的救治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6]。再从患者创伤部位来看,造成患者死亡率较高的创伤部位为颅脑损伤和胸部创伤。颅脑损伤容易对患者的意识造成影响,患者可能出现时间长短不一的意识丧失,重度颅脑损伤后常常可能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及脑死亡等表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大的威胁[7]。此外,患者出现颅脑损伤后需要对其进行尽快诊断,其中首选的诊断方式是CT检查,这种检查方式难以在床边完成,需要稳定患者状态后进行检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救治难度。患者到院后对其尽早实施确定性手术是重度创伤患者治疗的重点,但是在现实情况下由于患者病情的复杂和危重,医疗人员在无法确定患者具体损伤状况时开展手术治疗,增加了患者在急诊科滞留的时间。本研究显示死亡组在急诊科滞留的时间明显更长、入院后ISS评分更高、抢救手术时间更长、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综上所述,重度创伤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有利于掌握患者病情进展,预判患者预后状况并指导实施积极的医疗处置。而及时实施抢救、减少辅助检查时间缩短患者急诊科滞留时间、尽快实施确定性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的关键性举措。

猜你喜欢

车祸急诊科颅脑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由一起车祸引发的案例思考
车祸撞没了嗅觉 怎么赔?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