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应用于缓解小儿静脉采血前后疼痛的实际效果

2021-07-06李晋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关键词:家属静脉护理人员

李晋文

(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0 引言

由于儿童的身体机能较差,对自然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差,这导致患儿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各种疾病的易感体[1]。在对儿童的诊疗过程中,静脉采血是常见的临床辅助检查手段,能够为医生分析患儿的病情和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儿进行静脉采血过程中常常由于患儿的过度哭闹、极度不配合等因素造成采血效果差的情况[3]。因此需要寻找合理且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法以提升患儿的静脉采血效果。为此我院特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结果,现将资料进行整理后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需要静脉采血的患儿共计5000例,按照患儿的就诊时间前后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童1240例,女童1260例,年龄0.2~3.5岁,平均(1.31±0.44)岁。观察组中男童1310例,女童1190例,年龄0.1~3.5岁,平均(1.81±0.32)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征得了患儿家属的同意,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了知情书。本次研究已经排除了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儿、有智力障碍的患儿。本次研究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案

对照组患儿不采用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在采血过程中,由采血人员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采血,同时适当对患儿进行一定安慰和鼓励工作,指导患儿家属采取正确的姿势,同时告知患儿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

1.2.2 观察组方案

观察组患儿采用护理干预的手法对患儿采血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护理,主要包括了以下部分:①注意力转移:在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对于婴幼儿可以采用抚摸、给予色彩玩具的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同时还可以让患儿的母亲进行配合,抚摸患儿的头部,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另外,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儿橡胶奶嘴进行非营养吮吸的方式提升患儿的疼痛阈值,使患儿在采血过程中的疼痛情况能够有所缓解。②心理建设:部分患儿家属会由于过分担心患儿而出现一定的积极性配合差。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进行采血前首先需要对患儿家属做一定的健康知识宣导。一方面讲述采血原因和采血方式。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知识宣导的方式让患儿家属能够在患儿采血过程中进行辅助护理,协助采血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部分出现过分担心的患儿还可以采用一定的心理建设方式,让患儿家属能够全身心的配合采血工作,确保采血工作能够正常顺利的开展。③疼痛描述:对于学龄前患儿的采血工作需要首先通过具象的方式向患儿进行一定的心理建设工作。同时家长需要进行陪护,以让患儿能够保证一定的安全感。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家属应该一直鼓励和夸奖患儿,让患儿能够有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采血工作。④采血方式:在采血方式的选择上。采用正面穿刺的方式能够减少针尖和皮肤的接触点,缩小接触面积。在减小受损皮肤面积的同时,护士也能够快速进针,减少针尖对患儿的伤害。⑤营造氛围:护理人员在采血前需要主动和患儿家属及患儿进行沟通,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降低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同时让患儿能够以较轻松和快乐的方式进行采血。并且嘱咐家长不要用手挡住患儿的眼睛,以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在采血完成后需要嘱咐家属进行按压式止血,确保患儿停止流血后才能丢弃棉签。同时在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时候需要及时呼叫护理人员,以保证患儿在采血过程中的生命健康安全。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儿采血结束后,采用我院自研的采血过程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从医患沟通、护理效果、专业水平等方面由患儿家属进行主观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更满意。同时对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进行对比。最后观察两组患儿的面容疼痛消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版本)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计数资料(%)表示,通过t和χ2检验,若P<0.05,则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面容痛苦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80%,高于对照组的81.60%,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效果对比[±s, n(%)]

表1 护理效果对比[±s, n(%)]

组别 例数 满意度评分(分)面容痛苦消退时间(min)一次性穿刺成功观察组 2500 91.53±3.68 22.41±3.21 2420(96.80)对照组 2500 86.38±6.68 46.86±5.89 2040(81.60)t/χ2 10.677 57.632 10.059 P 0.001 0.001 0.002

3 讨论

静脉采血是常用的临床检测手法,而对于小儿的静脉采血工作常常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患儿的年龄过小,对于外界刺激较为敏感,配合度差,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常常会导致采血不理想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了护士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对患儿的护理举措,还需要提升护士的专业水平[4]。

疾病本身会对患儿的身体情况造成一定影响,小孩对于外界刺激的一般反应都是通过哭闹的形式来表达。传统的静脉采血过程中忽视了对患儿的护理工作,这导致护士在进行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采血效果不理想的情况[5]。而对于该类患儿的护理方式主要在于通过人文关怀的方式,不断地对患儿进行鼓励和关心,让患儿能够感受到医院的关爱,从而舒缓情绪,使患儿能够以相对平稳的情绪进行采血[6]。同时让家属共同参与到采血护理工作中,通过家属的安慰等方式,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手段,最终目的还是在于通过护理的方式做好患儿和家属的心理建设,减少患儿恐惧感,在采血过程中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使患儿能够有较好的采血效果,在采血后关注患儿的止血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7]。而在本次研究中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面容痛苦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80%,高于对照组的81.60%,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数据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对于需要静脉采血的患儿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对采血过程起到较为理想的帮助作用。而这一点在武媚等[8]的研究中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得到了有效的论证。

综上所述,在对于小儿患儿进行静脉抽血的过程中做好患儿的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儿的疼痛时间,提升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使患儿能够保证采血过程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家属静脉护理人员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