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芪莪保肝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1-07-06唐艳芳刘旭东吕萍刘丽温映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关键词:肝郁乙型肝炎血瘀

唐艳芳,刘旭东,吕萍,刘丽,温映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肝病科,广西 南宁)

0 引言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其中肝硬化和肝癌死亡分别占52%和38%[1]。肝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所致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肝内细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地沉积,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阶段。目前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可以减轻肝细胞的炎症,从而减少引起肝纤维化的刺激因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但临床上单用抗病毒治疗,虽然大部分患者的病毒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却仍不能完全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甚至有一部分患者的肝脏组织学仍在持续进展[2]。而中医中药注重辩证论治,可以减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已得到证实[3],同时具有整体调节及明确的抗氧化、护肝降酶等作用,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芪莪保肝膏是我科中医专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形成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肝郁血瘀证的验方,临床应用多年,行之有效。因此,本研究探讨芪莪保肝膏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血瘀证患者的疗效,为临床辨证论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病科病房接受治疗并且经辩证分型为“肝郁血瘀型”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52±4.32)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56±4.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替诺福韦(国药准字H20163436;规格:300 mg×30片;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00 mg/次,1次/d,疗程24周。

观察组给予同批号替诺福韦片口服的同时,在此基础上加用芪莪保肝膏联合治疗,疗程24周。(1)处方:黄芪30 g、莪术20 g、白术30 g、茯苓20 g、丹参30 g、枸杞20 g、山茱萸15 g、柴胡12 g、三棱20 g、陈皮10 g、山药20 g、鸡血藤30 g、山楂20 g、白芍30 g、甘草6 g、红花10 g、鳖甲30 g。(2)用法:制成膏方,每次30 g,每日2次,温水冲服。疗程24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脏硬度值(LSM)。由本院检验科采用美国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和层黏蛋白(LN)指标;由本院同一名医师采用FibroTouch测定(FT-C型,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检测肝脏硬度值(LSM)。

1.4 统计学方法

以Excel 2007整理数据,再导入数据至IBM SPSS 24.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满足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不满足者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均较前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对比(±s)

注:组内治疗前后对比,*P<0.05,#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P<0.05。

组别ALB(g/L) ALT(U/L) AST(U/L) T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38.62±5.22 41.35±4.32*△ 213.66±77.84 60.52±22.83#△ 198.77±76.52 46.90±26.65#△ 33.84±10.65 16.62±4.41*△对照组(n=40)37.54±6.10 40.26±5.98* 207.84±78.56 66.74±30.72# 201.54±73.46 54.96±30.52# 32.96±12.85 18.16±5.24*

2.2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LN、Ⅳ-C、PC-Ⅲ)及LSM值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对比(±s)

注:组内治疗前后对比,*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P<0.05。

组别 Ⅳ-C(ng/mL) LN(ng/mL) HA(ng/mL) PC-Ⅲ(ng/mL) LSM(Kpa)观察组(n=40)治疗前 246.82±79.94 215.84±88.56 123.86±78.33 219.80±43.52 13.45±3.32治疗后 97.42±42.26*# 113.92±77.74*# 75.82±30.42*# 109.64±51.42*# 8.23±3.02*#对照组(n=40)治疗前 245.16±86.74 207.85±79.62 118.45±80.82 209.74±40.42 14.12±3.06治疗后 165.72±60.66* 145.77±79.62* 98.33±32.72* 163.02±57.11* 10.12±3.12*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慢乙肝患者进展至肝硬化的共同病理途径,早期逆转肝纤维化是防止肝硬化的关键。近年来,因中药自身存在抗肝纤维化优势,而成为多数学者研究的热点,不管是从单味中药、经方、自拟方还是中成药等方面均已大量数据证实其有效性。

中医学并无乙肝肝纤维化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体征等,多数医家将其归为“肝着”“黄疸”“胁痛”“肝积”等范畴。临床中医辨证发现,肝郁血瘀证型为慢乙肝肝纤维化的常见证型。卓永祥等[4]认为肝纤维化初期因病位在肝,乙肝病毒长期潜伏于肝脏,致使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形成肝郁脾虚的病机特点;而随着病程的迁延不愈,肝气郁结日久而致使气血瘀滞,常与血瘀兼见。针对该证型患者,其治疗原则主要在于疏肝解郁、活血软坚为主。本研究所采用的芪莪保肝膏是我科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治疗肝郁血瘀证的临床有效膏方。方中柴胡有疏肝解郁,畅达气机之功,能顺应肝木条达之性,配合白芍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作用。《金匮要略》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以白术、茯苓、黄芪益气健脾,扶土抑木;山楂、陈皮可起到理气健脾、消食导滞,以助脾胃运化之功;滋水即所以涵木,木得滋荣,自能柔顺条达,故以山茱萸、山药以及枸杞以补肾阴,起到滋水以涵木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制鳖甲、丹参、三棱、莪术可活血化瘀,改善肝内微循环,抑制纤维化增生的刺激因子,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从而阻止纤维化的进程。故方中配以莪术、丹参、红花、鸡血藤、三棱,起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鳖甲乃血肉有情之品,质重入肝,增强活血软坚散结之功;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配伍,相辅相成,共奏疏肝健脾、活血软坚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肝功能(AST、ALB、ALT、TBIL)、肝纤维化指标(HA、Ⅳ-C、LN、PC-Ⅲ)及LSM值较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治疗组(P<0.05),这与贾晓归[5]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血瘀证患者采用芪莪保肝膏联合替诺福韦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有利于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肝郁乙型肝炎血瘀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