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检验血液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对策

2021-07-06崔爱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7期
关键词:试管标本医学

崔爱玲

(莱西市望城卫生院,山东 青岛)

0 引言

患者在对自身的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期间,往往都会采取血液标本的医学检验工作,来对自身的病情严重程度做出精准判断[1]。然而,如果受到部分因素的影响,会直接降低血液标本的检验质量,不仅无法为主治医师提供精准的检验结果,还会对患者后续的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2]。因此,必须要了解影响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才能够提出更具可靠性、有效性的控制对策,提高血液标本医学检验的精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

研究对象:本院所收治500份行采血检验的标本。

纳入标准:所有血液标本均经过相应的采血流程,并由专人送往检验科展开检验。

排除标准:不符合血液检测条件。

1.2 方法

采集血液并送往检验科后,需要将检查项目作为依据,对抗凝剂是否正确选择、是否凝血、采集计量是否合格、采集时间、血液外观进行观察,对不合格的原因详细记录,并且遵循相关因素展开分类归整。

1.3 观察指标

将本院血液标本医学检验管理制度作为依据,编制调查表格,了解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

2 结果

本院的500份血液标本中,影响检验质量的发生概率为258(51.60%)份,具体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概率见表1。

表1 影响血液标本医学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现如今,在临床中,血液标本的医学检验工作是诊断并治疗患者疾病的核心依据[3]。但是,如果血液标本的质量与相关规定不符,存在不合格现象,不仅会对患者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患者后续的顺利治疗,极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4]。而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后表明,500份血液标本中,出现质量问题的达到258(51.60%)份,具体的影响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药物影响:肾上腺类固醇药物会缩短凝血时间;抗生素会造成贫血;维生素A、K会加快血沉;四环素药物会延长凝血时间;水杨酸盐药物会减慢血沉速度。

(2)溶血:具体所指的是,在采集并且送检血液标本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血液中所含有的血红细胞出现破裂的情况,在血浆以及血清中融入大量的胞内物质,造成医学检验血液标本的质量以及精确性下降[5]。而针对于体外溶血的发生因素而言,主要包含应用的采血针头过细、采血期间气泡进入其中、采血过程不够顺利、血液标本混匀过程中震荡试管的幅度较大、过紧捆扎止血带等。

(3)凝血:在临床医学检验中,部分血液标本的减压项目必须要抗凝处理血液标本的,而因为血液自身中便存在凝血因素,如果没有及时将抗凝剂加入血液标本中,受到凝血因子的影响,便会造成凝集血液的问题发生。造成血液标本发生凝血的关键因素在于采血时间、采集血液期间流程不通顺而致使血液在采集期间便已经发生浓度不适宜、抗凝剂使用量不适宜、混匀不充分、凝集等问题。

(4)血液标本量不足:在采血期间,如果血液的抽取量不够充足,便无法开展部分化验项目,部分采血试管中自身便存在定量的稀释液,如果采血量不足,便会导致血液标本的质量降低,进而对数据检验的精确性造成影响。

(5)采血试管:由于医学检验的项目存在差异,血液标本的采集同样也存在较大的分别,部分需要全血,部分需要分离血浆或者是血清[6]。同时,血液标本的不同,所使用的试管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选取的试管存在错误,便会对血液标本造成一定的破坏,致使检验血液标本的结果存在错误。

(6)患者自身:如果患者在抽血前喝咖啡、饮酒、吸烟、剧烈运动、剧烈呼吸、服食动物肝脏、血液、叶绿素,会造成液体量增加,或者发生假阳性情况。

(7)送检不及时:针对于患者体外的血液细胞而言,通常的情况下,会显现出不稳定的状态,极有可能受到一定的破坏,致使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出现分解或者是氧化的情况。研究发现,采集血液标本送检时间与结果之间关系密切,通常而言,血氨、血常规等属于较大差异的指标。

针对于这些影响到血液标本医学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而言,只有对其做出针对性、有效性、合理性、安全性的控制对策,才能够整体提升血液标本的检验质量,促使患者的检验结果更为精确,为患者后续的治疗带来有力的保障,具体控制对策如下。

第一,健全规章制度。采集与检验血液标本必须通过不同科室的检验、医务人员完成,对血液标准的质量做出保障。将医院的实际状况作为依据,对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出完善。对检验人员的操作严格管控,针对于血液标本不合格的现象,应该分析原因并详细记录,开展再度采集,以免患者的病情受到延误[7]。采集者必须要对采集的正确方法有充分掌握,严格开展无菌操作,选取适宜的采血针型号与部位,对采集意识做出培养,实现检验的精确性,降低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

第二,指导受检者在采血前做好相应的准备。采集前需要告知患者抽血的配合要点、注意事项与重要性,采血期间,保持平稳的情绪,将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强化,促使血液标本医学检验的可靠性能够提升。

第三,定期教育培训院内的采血人员。通过职业道德讲座、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将医务人员的工作道德感以及责任心强化,促使其能够树立起安全责任意识,对采血的相关要求、流程充分掌握,在采血以前,需要向患者详细说明注意事项,并且要求患者在采血之前的12h内禁食,不可饮酒、饮茶,确保血液标本的医学检验质量能够得到保障[8]。另外,在采血之前,指导患者注意休息,确保采血过程的安全性,减少患者恐慌、紧张等负面心理的出现。

第四,严格遵循相应的采集血液规范展开操作。将干净的试管准备好,并且在上面写明患者的基本资料,采集血液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无菌操作,捆扎止血带的松紧度需要适中。采血时间应控制于1min之内,在适宜的患者血管部位处展开穿刺。在消毒剂彻底干燥以后,才能够展开穿刺,在抽吸的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用力,在送检期间,要避免试管的剧烈震荡,完成血液的采集工作以后,必须要及时送检。

综上,造成医学检验血液标本质量受到影响的因素不只是技术问题,同采血人员、检验人员的态度以及院内的管理等紧密相连。而只有提升思想认识,不断控制影响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才能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促使患者后续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治疗,全面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试管标本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试管难题
冬季的故事
医学、生命科学类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