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2021-07-05燕楠施惠

健康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分层管理管理效果护理管理

燕楠 施惠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徐州民政医院护理人员64名,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行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其中对照组32例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32例行分层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等进行考核,观察组理论知识评分(90.24±7.83) 分、操作评分(91.14±5.68) 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7.12±7.65) 分、(76.02±8.23) 分,差异显著,P < 0.05;入选60名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价,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100 %高于对照组86.7 %,P < 0.05;入选50名医生对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评价,观察组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00 %高于对照组84 %,P < 0.05。结论: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模式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能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能力,提升患者和医生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分层管理;护理管理;管理效果;

护理管理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基本管理工作,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才能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人们对护理服務需求越来越高,加强有效的护理管理,才能使护理质量得到保障,对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1]。分层管理模式是临床新兴的护理管理模式,得到医护人员的一致认同。层级管理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通过层次管理,可以使护理人员更加明确岗位职责,了解自己的权利、利益,在其位负其责[2]。本文对徐州民政医院抽取护理人员分组行不同管理模式,其中观察组应用分层管理后,能明显提升患者和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可见,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徐州民政医院的护理人员64名,均为女性,电脑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0.87±5.12) 岁;工龄2~15年,平均工龄(8.12±1.28) 年;本科12名,专科20名;主管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2名,初级护师12名,初级护士8名。观察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1.02±4.87) 岁;工龄2~15年,平均工龄(8.53±1.12) 年;本科14名,专科18名;主管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2名,初级护师11名,初级护士11名。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可比较。

患者入选60名,分组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进行问卷调查;医生入选50名,分组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服务问卷调查。问卷评分,比较患者和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医生、护理人员均知情研究内容,签订同意书,可配合完成问卷调查。排除资料缺失,不能配合管理的护理人员。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管理者针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整体护理能力,在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工作内容。

观察组开展分层管理模式。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 管理者针对患者的年龄、学历、职称、技能水平及性格特点等进行分层级。具体可以分为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四个层级。护士长的职责是实现对科室内所有行政和业务工作的管理,定期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定期进行技术考核,对其他层次护士的技能操作水平进行监督管理;责任组长的工作内容是对小组内所有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同时要和护士长、责任护理人员保持上下层级的良好沟通,对病情重的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干预,并为患者实施专科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责任护士的工作内容是对患者临床各项护理工作、护理文书整理和书写,使临床各项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实施;辅助护理人员配合责任护士的工作,主要针对临床基础护理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患者是否具有自理能力,为患者实施照料性的护理干预,主要是非技术性内容的护理干预[3]。

安排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每班8 h,弹性排班,保证无缝隙的护理管理。

(2) 分成N0~N4不同层级护理管理。其中N0是由上级护士指导下开展基础护理;N1是护理人员可以稳定患者的病情,开展专科护理,可以独立负责专业临床护理;N2可以完成重症患者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工作,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质量控制,可在临床开展护理带教;N3级可负责危重症患者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抢救危重症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同时可对科室的护理质量工作进行管理控制,开展临床带教,参与业务查房和疑难病讨论;N4级可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处理疑难护理问题,参与专科会诊,临床护理带教和疑难病会诊、护理科研等[4]。

1.3 观察指标

由专家确定考核时期,定期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每项评分0~100分,以60分表示及格,以85分以上表示优秀,得分高表示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能力强;为患者和医生发放问卷,统计患者和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每份问卷总分100分,得分高表示满意度高,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 /总数×100 %[5]。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

观察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见表1。

2.2 分析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2.3 分析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观察组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3 讨论

据统计,医患纠纷发生中主要是护患纠纷,所以,临床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研究发现,护理工作也从传统疾病护理朝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向,而分层管理可以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取得最大化的护理效率[6]。与传统护理管理相比,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较差,影响到临床护理态度,缺乏和患者之间的有效交流,从而影响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我国对护士层级尚无统一的划分标准,不同医院分级存在差异,一般分级方式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也有分为护士长、主管护士/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不同级别护士有着不同的岗位职责。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将分层管理模式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以对护理人员梯队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弹性责任制排班,每个床位的患者要分配到护理人员,责任到人,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实现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7]。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针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职称和资质安排工作,使护理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岗位职责,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增强护理团队凝聚力,提升工作效率。本次研究结果证明,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考核成绩,患者和医生对护理人员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能明显提升护理管理效果,改善传统护理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为患者提供最佳康复环境,提升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各项操作的能力。通过表1、表2、表3中各项数据对比,统计学分析结果证明,护士分层管理用于护理人员管理工作中,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效提升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8]。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作用显著,可推广应用。

參考文献

[1]刘伟伟.分层次责任护理管理对产科护理质量、护患纠纷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7):148-151.

[2]赖紫娴,张彩霞,汤井利.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院感控制中及对质量指标评分影响分析[J].智慧健康,2021,7(25):142-144.

[3]赵红霞,张文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21,35(11):2058-2061.

[4]孙莉莉,刘延锦,张文静,等.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0):1886-1890.

[5]陆金平.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模式中应用对护理质量的提升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8):932-934.

[6]牟静,石绍锋,温淼淼,等.基于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下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3):165-167.

[7]葛园园.参与式分层管理在骨科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2):171-173.

[8]庞超.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3):173-174.

猜你喜欢

分层管理管理效果护理管理
如何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模式及应用实践探究
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控制的影响分析
分层管理在教育实习中的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分层管理、培优辅困”教学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档案分层管理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综合管理在《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