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05石锴李红杏
石锴,李红杏
(黄石爱康医院中医康复科,湖北 黄石 435000)
脑卒中是一种分布于脑动脉的疾病,又称脑梗死,主要由于脑动脉闭塞造成脑组织梗死[1]。发病后可损害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运动障碍、言语障碍等后遗症[2-3]。合理的康复治疗对患者功能障碍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常规康复治疗效果不佳。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2~70岁,平均(54.25±5.42)岁;发病类型:脑梗死24例,脑出血17例,缺血合并出血4例;偏瘫位置:左偏瘫21例,右偏瘫24例。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4~70岁,平均(53.94±5.23)岁;发病类型:脑梗死25例,脑出血16例,缺血合并出血4例;偏瘫位置:左偏瘫20例,右偏瘫25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的诊断标准;②依从性良好;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肺疾病者;②伴有脑疝、脑出血或重度昏迷者;③存在智力障碍、认知障碍、沟通障碍或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脱水降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抑制原发病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即采用推拿针灸等治疗,每天2次。观察组进行运动康复疗法,主要措施如下:①训练基本原则为活动患者的近远端关节,先训练单个关节,有一定效果后增加多个关节进行联动训练;②关节训练顺序为: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自主翻身、平衡坐位、坐姿到起立、平衡站立、缓慢步行;③在床上练习翻身、坐起,缓慢动作协调静息,而后开展步行,上下楼梯;若以上动作患者均可较好完成,可进一步进行腿部负重练习、穿鞋穿衣等训练。④训练过程中每个步骤需重复10次,并保持5 s。每天进行1 h,可分上下午进行。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康复效果:由一位医生通过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5]量表与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估两组康复效果。FMA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运动能力越好;Ashworth量表分为0~Ⅳ级,级数越高表明肌张力越高,痉挛程度越严重。显效:FMA得分为85~90分,Ashworth下降2级;有效:FMA得分为51~84分,Ashworth下降1级;无效:FMA得分50分,痉挛无改善甚至加重。②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得分。③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100分为日常生活可自理,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25~45分为重度功能缺陷,0~20分为严重功能缺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Z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n(%)]
2.2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指标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治疗前34.12±4.47 34.53±4.62 0.428 0.670治疗后52.87±4.36 57.42±4.78 4.718 0.000 t值20.413 23.098 P值0.000 0.000
2.3 两组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s,分)
表3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治疗前42.56±4.26 42.41±4.43 0.164 0.870治疗后75.11±4.82 79.23±4.69 4.120 0.000 t值33.944 38.286 P值0.000 0.000
3 讨论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脑卒中患者病死率虽有所降低,但致残率较高。脑卒中患者治疗时间较长、费用贵,多数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即选择出院,但在院的短暂治疗无法有效抑制并发症的发生[6-8]。因此,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需探讨一种有效、高质量的方式以提升肢体活动能力。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干细胞,可起到分化、更新细胞的作用,其在机体无异常的状态下处于休眠状态,无法发生反应。但通过合适的信号刺激,可发生与之符合的应激反应,细胞因此被激活。但对于脑卒中患者,机体缺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造成自身的修复作用不理想。因此,在患者康复过程中,予以其自身可接受的强度刺激,以激活神经干细胞,促进修复神经系统,达到运动康复训练的目的。提升运动与日常生活的能力是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使患者达到具备自主生活的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指标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鹤玮等[9-10]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运动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康复患者具有积极意义,与常规治疗比较,其安全性较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