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
2021-07-05孙静云何婷婷顾赛红
孙静云,何婷婷,顾赛红
(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 扬州 225001;2.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3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20亿人感染HBV,其中2.4亿转变为慢性HBV感染者[1]。中医学认为,HBV感染与个体体质密切相关,体质类型决定个体对HBV易感性、感染后的临床表现、治疗的应答程度及疾病的临床转归[2]。基于此,本研究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探讨HBV携带者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于苏北人民医院门诊体检及咨询的HBV携带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6例,女79例。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HBV携带者诊断标准[3];年龄18~70岁;无严重慢性疾病病史者;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感染甲、丙、丁等其他类型肝炎,或其他严重传染病者;精神性疾病者;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中医体质调查,参考王琦中医体质分类标准[4]。
1.3 观察指标 比较HBV携带者中医体质分布;比较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肝功能指标;比较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HBV-DNA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乙肝类型分布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SAS量表共20项内容,总分为100分,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70分表示重度焦虑;SDS量表共20项内容,总分为100分,<50分说明无抑郁,50~59分说明轻度抑郁,60~79分说明中度抑郁,>80分说明重度抑郁[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时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者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HBV-DNA分布情况、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乙肝类型分布情况)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V携带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185例入选者中以平和质最多,占比29.2%,HBV携带者中医体质具体分布详见表1。
表1 HBV携带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n=185)Table1 Physique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of HBV carriers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185)
2.2 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阳虚质、阴虚质及血瘀质病例数过少,因此,合并为其他体质,见表2。
表2 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的肝功能指标比较(±s)Table2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among HBV carriersof different physical types(±s)
表2 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的肝功能指标比较(±s)Table2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among HBV carriersof different physical types(±s)
注: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IBIL,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GGT,谷氨酰转移酶
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其他体质F值P值例数54 38 32 27 23 11 ALT(U//L)23.57±8.53 27.87±9.45 26.03±9.63 25.61±8.73 27.60±8.73 27.64±10.45 0.378 0.234 AST(U/L)22.70±5.40 24.76±6.07 23.22±5.91 23.52±5.67 24.87±6.42 21.27±5.31 0.426 0.345 IBIL(mol/L)9.61±3.27 10.16±3.06 9.45±3.07 9.67±2.59 9.68±3.00 9.76±3.14 0.223 0.952 DBIL(ummol/L)2.58±1.29 2.78±1.34 2.45±1.42 2.37±1.44 3.15±1.43 3.01±0.95 0.312 0.383 GGT(U/L)22.98±8.14 25.34±9.46 23.69±8.87 25.56±10.79 24.35±9.69 21.09±8.64 0.684 0.636
2.3 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HBV-DNA分布情况 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HBV-DNA定量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HBV-DNA分布情况Table3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among HBV carriersof different physical types
2.4 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乙肝类型分布情况 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乙肝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乙肝类型分布情况Table4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Btypesamong HBV carriersof different physical types
2.5 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SAS、SDS评分比较 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SAS、SDS评分比较(±s)Table5 Comparison of SASand SDSscores among HBV carriers of different physical types(±s)
表5 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SAS、SDS评分比较(±s)Table5 Comparison of SASand SDSscores among HBV carriers of different physical types(±s)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中医体质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其他体质F值P值SDS评分45.83±10.28 57.58±9.02 62.46±8.14 52.67±8.84 47.61±10.64 48.36±13.78 15.294 0.000例数54 38 32 27 23 11 SAS评分44.15±10.65 44.32±9.92 48.16±10.54 46.04±11.18 60.09±8.15 46.73±14.57 8.454 0.000
3 讨论
3.1 HBV携带者体质分布情况 HBV感染是公认的肝硬化、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年约65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性疾病[6]。大部分HBV携带者并非都是“健康”携带者,尽管缺乏临床症状与体征,相关检测指标提示正常,但有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体质是在先天、后天等诸多因素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的、相对稳定的人体特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7]。针对部分携带者表现为无证可辨状态,体质辨识可作为辨证论治的补充。本研究结果表明,HBV携带者体质类型以平和质最多,与李子征等[8-9]研究结果一致。HBV携带者中偏颇质占总人数的70.8%,其中类型最多的为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
3.2 HBV携带者主要偏颇体质类型分析 HBV携带者气虚质的形成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及现代人饮食不规律,五味偏嗜,过劳过逸等因素导致脾运不健,临床多表现为易感冒、动则少气或易汗、面淡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缓弱等。乙肝病毒属于中医“疫毒”范畴,机体感受疫毒之邪,郁滞于内,日久可致气机不畅。HBV携带者气郁质临床多表现为情志抑郁、性格内向、胸胁隐痛、嗳气呃逆、纳差乏力、脉弦等。中医学认为湿为阴性,性黏腻胶滞,与乙肝病毒致病特点相似。外感湿疫毒之邪易伤脾土,脾运不健,内生痰湿,内外湿同气相求,合而为病。HBV携带者痰湿质临床多表现为形体偏胖,喜食肥甘厚味,易困倦,胸闷痰多,苔腻脉滑等。中医体质学说认为可将体质的偏颇状态作为免疫失衡现象,不同的体质类型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应答,因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10-11]。
3.3 HBV携带者体质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HBV携带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2]。中医历来注重有形之躯体与无形之精神的相互依存、统一协调,即“形神合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体质与情志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气郁质、气虚质、痰湿质易出现抑郁状态,湿热质倾向于表现焦虑状态。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气积、气虚均可导致气的推动与运行障碍,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临床表现出内向、郁闷、敏感等抑郁心理状况,而湿热质人群体内多湿多热,湿热蕴结与肝胆,肝胆疏泄失常,临床表现为易激动、急躁易怒等焦虑心理状态[13-14]。
综上所述,在HBV携带者中以偏颇体质为主;体质与肝功能指标、乙肝类型分布及HBV-DNA定量分布无相关性;体质与心理状态有一定相关性。临床针对HBV携带者,结合中医体质理论,及时调整偏颇体质,可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病例数相对较少,上述结论尚需增加病例数,进行大样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