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肛运动结合下蹲运动改善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术后暂时性大便失禁的效果观察

2021-07-05李翠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肛管括约肌盆底

李翠娟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是通过直肠黏膜下层组织进行环形切除并同时进行机械吻合,使肛管和肛垫上提,将肛垫肛管部组织整体向上悬吊,防止其再次下移和脱垂,同时切断位于肠黏膜下层的供血,减少术后肛垫血供,从而使痔块逐渐萎缩[1]。暂时性大便失禁在PPH术后较为常见,患者安静状态下肛门有大便不自主排出或排尿排气时有大便排出,这与手术早期肛门功能、肛门神经感觉影响有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提肛运动可以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加速静脉血回流,改善肛周血液循环,预防肛周组织水肿发生,增强肛周括约肌收缩功能,同时下蹲运动是一种加强盆底肌肉的体育锻炼方式,可以增强臀部力量,强化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对改善术后暂时性排便失禁有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9~12月在我院确诊混合痔且行PPH术的患者120例,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18~72岁,平均(38.2±1.8)岁。住院时间7~10d,中位住院时间8d。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入组标准:①术前无排便失禁;②无肛门器质性功能病变。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存在认知障碍者。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两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两组患者常规完成术前检查后施行手术,手术均按规范操作,并且严格掌握PPH的适应证。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消炎、消肿输液治疗,口服地奥思明片(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737)1.35g口服,2次/d;致康胶囊(西安千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043)1.2g口服,3次/d。在48h后撤出止血纱布敷料,避免局部不适,加速肛门血运,减轻腹胀,定期肛门伤口换药,指导患者饮食,并行温水坐浴,2次/d,红光照射,1次/d,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伤口炎性渗液。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PPH术后48h开始进行提肛及下蹲运动。提肛运动具体方法:体位可以任取坐位、卧位或站位,深吸气的同时凝神用力,收缩肛门,同时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主动提升肛门及周围肌肉(如患者收缩时疼痛感增强,可酌情考虑降低收缩强度),同时屏住呼吸,持续5~6s,然后呼气,全身放松。每日上下午各做1组,每组20下[2]。下蹲运动操作方法:患者手扶床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下蹲,直至大腿与小腿在腘窝处形成的夹角成60°,此时小腿与大腿支撑臀部,大腿未完全放松,与小腿肌肉有相互抗衡的力量,随后逐渐缓慢起立,循环做下蹲运动,每天上下午各做1组,每组15下,与提肛运动交替完成。根据患者自身的耐受能力,督促患者每日坚持规律运动,至少持续至术后1个月。

1.3 观察指标1周后观察指标,暂时性大便失禁的改善情况,具体的评判标准为控便能力评分:完全能控制排成形粪便、稀便记为0分;仅能控制排成形便,不能控制排稀便记为1分;能控制排稀便,不能控制排气记为2分;排稀便和排气均不能控制记为3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控便能力评分为(3.50±1.12)分,对照组为(5.55±1.02)分,观察组控便能力强于对照组(t=8.002,P=0.001)。

3 讨论

3.1 痔疮PPH术后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的原因PPH的应用,大大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减少术后出血时间,缩短手术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3],但仍有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其中肛门坠胀引起的术后暂时性大便失禁也时有发生。原因有:PPH术中操作切割吻合器引起对直肠的牵拉反射;手术切缘水肿;术后钛钉滞留;术后肛门敷料填塞压迫止血,导致肛门局部淋巴血液循环受阻;患者因肛门局部刺激产生便意,频繁蹲厕或长时间蹲厕导致肛门充血水肿,肛门下坠产生急便感甚至暂时性大便失禁。因此患者在排尿、咳嗽或下蹲等增加腹压时会有排便、排气不受控制的感觉,使患者情绪波动,焦虑不安[4],导致生活质量降低。

3.2 提肛运动结合下蹲运动的优点提肛肌为盆底肌结构,是盆膈的主要部分,属盆底随意肌,功能较复杂,主要使肛管颈部扩张,有固定肛管的作用。

提肛肌收缩运动受来自阴部神经的躯体神经支配,盆底的肌肉筋膜和韧带是连接提肛肌的主要组织。机体通过主动、有意识、有节律地收缩提肛运动,加强盆底肌收缩能力,刺激肠壁感觉神经末梢,改善直肠的血液循环,加强收缩力,最终发挥收缩肛门的作用[5],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弹性,有效控制排便。同时下蹲也促进盆底肌肉收缩,与提肛运动协同作用,提高控便能力,改善PPH术后早期暂时性大便失禁,进而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焦虑及恐惧等负面情绪,使患者能尽快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其对治疗的配合度,促进恢复,使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从而提升满意度[6]。

一般情况下患者PPH术后24h下床活动,术后48h内由流食过渡至半流食并且控制排便,48h后循序渐进至普通饮食,逐步恢复排便状态。术后3~7d内患者排便时有疼痛感,主观上恐惧排便,更愿意选择少量进食,减少排便,这样反而会延长术后肛门收缩功能的恢复。为了防止大便干燥,增加排便痛苦,在此期间给予适当的缓泻剂干预,保持每日肛门排便动作,促进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术后加之局部止血纱布压迫加重肛门坠胀,手术切缘水肿疼痛,术中直肠牵拉反射等多因素刺激,术后3~7d排便不规律,最易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所以在术后48h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暂时性大便失禁是关键。积极宣贯患者行提肛运动结合下蹲动作,在术后1周内促进提肛肌运动锻炼,可以有效地恢复肛门收缩,维持排便次数每天1~2次、粪便成型、软硬适度的理想状态。随访直至术后1个月,患者大便失禁发生率均为0,肛门收缩功能良好。临床上也常采取减轻肛门坠胀导致暂时性大便失禁的方法:①药物治疗,如康复新液等喷敷或坐浴,可以减轻炎症,减少刺激。②敷料纳肛治疗,敷料如创伤凝胶敷料纳肛,2次/d。③中药坐浴器坐浴,充分冲洗肛门创缘,促进伤口愈合,减轻坠胀疼痛。

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控便能力评分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提肛运动结合下蹲运动能有效改善PPH术后暂时性大便失禁,降低患者对大便失禁的焦虑,提高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综上所述,提肛运动结合下蹲运动在PPH术后早期的应用方法简便,疗效显著,可随时随地进行,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解除大便失禁的焦虑和担心,提高生活质量和信心,值得推广。此研究观察时间较短,针对其远期效果评价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验证。

猜你喜欢

肛管括约肌盆底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为什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特点
排便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