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露醇静脉推注速度对颅内压的影响

2021-07-04庄丽静怡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甘露醇持续时间生命安全

庄丽静怡,张 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上海,200127)

急性颅内压增高症是目前我国小儿常见的一种由颅内压增高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及多种疾病之中,如急性感染、中毒、颅脑损伤、脑循环障碍等,一旦未得到及时处理,将会诱发脑疝,进而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早发现、早治疗成为降低患儿脑疝发生率、挽救其生命的关键。甘露醇为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一种降压药物,广泛应用于脑水肿、颅脑损伤等急危重症的急救工作中[2]。该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后能够迅速发挥出降低颅内压的效果,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3]。由于甘露醇代谢快,需要快速滴注或推注才能有效的提高渗透压,因此在治疗颅内高压时建议采用较快的静脉滴注速度,最好是采用静脉注射,要求在15~30 min内注射20%甘露醇250 mL,如果速度过慢就达不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因此通常采用加压法以确保液体在规定时间内滴注。然而,目前临床在使用甘露醇时多采取常规推注速度,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难以满足临床工作需求[4]。本研究探讨甘露醇静脉推注速度对颅内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医院儿科收治的急性颅内压增高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症者;②年龄≤14岁;③无甘露醇禁忌症。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患儿家属放弃治疗者;②患儿家属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共纳入7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0 d~8岁,平均年龄(2.38±0.12)岁;病症类型:新生儿颅内出血20例,病毒性脑炎11例,脑膜炎4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8 d~8岁,平均年龄(2.35±0.14)岁;病症类型:新生儿颅内出血22例、病毒性脑炎10例、脑膜炎3例。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甘露醇时采取常规静脉推注速度。甘露醇按照0.5g/kg配置成为20%浓度的溶液,之后以10 mL/min均匀输注。

观察组患儿静脉注射甘露醇时采取先慢后快的方案进行静脉推注,按照0.5g/kg将甘露醇配置成为20%浓度的溶液,之后首先以5 mL/min速度静脉推注,5~10min后颅内压开始下降时再按照常规推注速度输注[5]。

1.3 观察指标

颅内压采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实施监护,统计颅内压降低显效时间、有效颅内压持续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水和电解质紊乱、发热、皮疹,于甘露醇输注完毕后0.5 h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颅内压降低显效时间、有效颅内压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颅内压降低显效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颅内压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1。

表1 2组颅内压降低显效时间、有效颅内压持续时间比较(±s)

表1 2组颅内压降低显效时间、有效颅内压持续时间比较(±s)

组别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P颅内压降低显效时间/min 8.85±0.15 9.00±0.20 0.135 0.741有效颅内压持续时间/h 25.88±1.02 28.94±1.06 7.320 0.044

2.2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35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其中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2例,发生发热不良反应1名,发生皮疹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35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86%,其中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4例,发生发热不良反应2例,发生皮疹不良反应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形成的压力,当颅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时想能够为机体健康发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是一旦超出正常值范围(40~100 mm Hg)时就会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等[6]。引起患儿颅内压急剧升高的疾病种类多样,如新生儿颅内出血、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等,使得颅内压升高成为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且若未得到及时处理势必会给患儿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甘露醇是目前临床急救中最常用的一种高效脱水药物,在外科治疗中尤为常见[7]。甘露醇能够大幅提高局部组织的血浆渗透压水平,促使分布于颅脑组织的水分被吸收至血管之内并随着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有效减轻颅脑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的目的。目前临床在使用甘露醇时多要求采用快速输注的策略,原因在于颅内压急剧升高之后脑组织普遍存在着水肿情形,一旦未能在短期内解除脑水肿,会显著提高脑疝发生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但是随着临床应用频率的增加,快速静推甘露醇会导致颅内压出现一过性升高情形,随后又会出现急剧下降的情形,颅内压的剧烈波动不可避免的给颅内神经组织及脑部功能区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由于绝大多数患儿年龄普遍较小,机体器官功能尚处于发育状态,过快的推注甘露醇容易导致其产生明显的脱水情形,致使颅内压难以在短时间产生剧烈波动而影响整体临床疗效。此外,甘露醇在体内代谢速度快,而临床治疗时静推的速度往往达不到要求,导致药物的药理作用无法被充分地发挥,最终影响治疗效果[9]。本研究中2组分别采用了匀速静脉推注和先慢后快(5 mL/min速度静脉推注,5~10min后颅内压开始下降时再按照常规推注速度输注)的甘露醇给药方案,结果证实匀速静推的对照组颅内压降低显效时间较采取先慢后快静推的观察组略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有效颅内压持续时间比较上,对照组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提示先慢后快的甘露醇静脉推注的起效时间与匀速静脉推注相接近,但颅内压维持效果更佳。

甘露醇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剂,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亦会给机体器官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刺激,从而引发多种不良反应[10]。甘露醇作为目前神经外科常用的高渗性溶液,由于其在临床中要求快速输注,但是由于输注速度过快,使得局部血药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对血管壁细胞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容易诱发红肿、发热等不良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11]。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较对照组的22.86%低(P<0.05),提示先慢后快的静脉推注速度有助于降低甘露醇应用期间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可能原因在于先快后慢的甘露醇静脉推注方案给患儿机体耐受预留出了足够的时间,使得甘露醇在使用时对患儿机体带来的不良刺激大幅降低,进一步降低机体因不耐受或者是耐受性差所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匀速推注虽然在起效时间上存在一定优势,但大剂量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可能也会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引发颅内压升高的疾病众多,如新生儿颅内出血、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等,且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的常见症状之一。颅内压长期高于正常水平势必会对患儿脑组织带来严重影响,引发脑疝,甚者直接危及患儿生命安全,所以及时而有效的降压措施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采取先慢后快的甘露醇静脉推注方案一方面能够有效延长有效颅内压持续时间,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由此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甘露醇持续时间生命安全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探究
甘露醇有很多用途
甘露醇有很多用途
关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生命安全教育背景下学校武术课程建设研究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