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07-04代莉莉段艳芹梁玉猛蔡士义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溶栓缺血性程度

陈 娟,代莉莉,张 梅,段艳芹,梁玉猛,赵 钰,蔡士义

(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淮北临床学院1.神经内科;2.护理部,安徽淮北,235000)

卒中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占各类型卒中74%[1]。首次卒中患者6个月和1年内复发率分别为9.5%和10.4%[2]。卒中复发可以进一步加重患者残疾,甚至导致死亡。健康素养是指获取、阅读、理解和应用医疗保健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并遵循治疗的能力,已被定义为认知和社交技能,决定着个人促进和维持良好健康状态[3]。健康素养在健康教育与健康结局有着中间变量的作用[4]。良好的健康素养可以促进自我管理和健康水平,降低卫生保健支出[5]。长期有效的自我管理和治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卒中患者的健康素养[6]。了解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健康素养,对制定宣教计划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健康素养与卒中发病的相关性,为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基础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Kendall所述的调查样本含量估计方法,宜选取变量数的5~10倍。本研究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入住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154例。纳入标准:①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经颅脑CT或MRI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7],接受溶栓治疗者;②简易智力状况筛查(MMSE)后,认知功能和沟通无障碍者;③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听力、语言沟通障碍者;②心理和(或)精神存在严重疾患者;③伴有脏器严重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职业、收入水平、医疗付费方式、有无家族史、是否首发卒中等。

1.2.2.2 HLS-SF12健康素养调查问卷:采用亚洲健康素养研究联合会开发的HLS-SF12进行横断面调查,该量表已在亚洲六个国家不同患者人群和一般公众人群得到验证,Cronbach's系数为0.87[8],可靠性强,本研究中重测信度为 0.812。问卷内容涵盖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三个维度,各维度分别包括获得、理解、评估和应用健康信息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使用公式index score=(mean-1)×(50/3)进行标准化,得分范围0~50分。判定标准:0~25健康素养不足,26~33健康素养可能不足,34~42健康素养充足,43~50健康素养非常充足[5,8-9]。判定患者具备健康素养界定值为≥34分。

1.2.2 资料收集方法

对调查员进行同质化培训,调查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访谈形式进行问卷调查,时间约30 min,现场回收并检查调查表的有效性。本研究共调查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154例,回收有效问卷148例,有效率96.10%。调查结束对问卷进行审核并统一编号,双人录入方式数据录入,确保真实准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基线资料

148例患者中,男110例,女38例,年龄25~87岁,平均(65.64±11.94)岁。复发型卒中46例,占比31.08%。

2.2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健康素养得分现状

148例患者健康素养平均得分(19.64±8.26)分,具备健康素养者10(6.76%)人。见表1和表2。

表1 健康素养及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三个领域得分情况

表2 研究对象健康素养具备情况

2.3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健康素养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居住状况、月收入水平、医疗付费方式的研究对象在健康素养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进一步对年龄及文化程度进行LSD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与年龄<45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及以上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与高中及以上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3 健康素养在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上的比较结果(n=148)

表4 研究对象健康素养单因素年龄及文化程度LSD比较分析

3 讨论

3.1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健康素养水平现状

本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健康素养整体水平低下。在健康素养3个维度中,医疗保健得分最高,疾病预防最低。患者医疗保健素养高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可能的原因为人群对发病时的关注高于未病时,如“查找与您所关心疾病的治疗信息”、“紧急情况下叫救护车”。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素养对健康结局有影响[10]。在本研究中,疾病预防素养得分最低,提示要加强卒中预防宣教,对高危人群重点干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越早效果越好,院前延误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11-12]。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在卒中防治中密切联系相互影响,虽然医疗保健应用信息中“紧急情况下呼叫救护车”得分最高,由于调查人群疾病预防素养低下,对卒中认识不足,发病时不能快速识别,就可能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建议对卒中患者入院时进行健康素养评估,根据健康素养水平提供个体化宣教,改善健康教育效果。

3.2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健康素养单因素分析

3.2.1 患者年龄越大,健康素养水平越低

研究结果显示,年龄<45岁患者健康素养水平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高,健康素养水平逐渐下降,≥65岁患者健康素养水平最低。年龄较大的人群身体状况和理解力较差,可能会损害获得、理解、评估和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从而影响健康素养。本研究提示,老年卒中防治的综合干预要特别强化。目前,我国卒中患者主要群体仍以老年人为主[1],2021—203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约25%[13]。结果显示,年龄≥45岁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与年龄<45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从45岁开始,健康素养水平开始逐渐下降。以我国目前的人口学特征,本研究提示,45岁以上人群的卒中预防迫在眉睫,健康素养的提升应尽早加强。

3.2.2 男性患者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女性

本研究显示,男性患者健康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与相关研究一致[14-15]。受传统思想影响,女性在受教育程度、经济、家庭及社会地位等方面弱于男性,尤其是农村更为凸显,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与卒中发病率较高相关[16-17]。针对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健康素养的提升应成为卒中干预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女性在家庭中多承担着“照顾者”的角色,可以提醒家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因此应重视提升女性健康素养水平,从而更为广泛地影响家庭成员对卒中的认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2.3 文化程度是健康素养最积极的因素之一

本研究显示,患者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随之升高。文化程度是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学历人群寻找和接受健康信息的能力较强。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及以上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与高中及以上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文化程度为小学或初中水平的患者,由于教育资源及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受限,该类人群在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知识获取途径等方面较高中及以上人群偏低,健康素养水平较之更低。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应给予更为浅显易懂、通俗直观的方式健康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文化程度高低,患者的健康素养整体水平是低下的,可能的原因是生活中缺乏医学科普教育。因此,应鼓励患者积极通过后天的“终身学习”提升健康素养。此外,本研究提示,卒中防治应贯彻零级预防理念,将预防的关口前移。学校是开展儿童青少年慢性病干预的首选场所[18],因此倡导各级教育机构建立健全面向学生的医学科普教育机制,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卒中防治。

3.2.4 婚姻状态及居住情况对健康素养影响较大

本研究显示,已婚患者较未婚和丧偶者健康素养高,而离异者健康素养水平最高。离异者的健康素养水平与李忠民的研究一致[19]。2例离异患者均为60岁以下在职事业单位职工,大专文化,根据前面的讨论推论,可以部分解释离异患者健康素养处于高水平的原因。婚姻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家庭成员通过情感和信息交流对彼此健康相互照护。已婚者的社会交往较为广泛,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健康资源获取。丧偶是生活中重大负性事件,对当事人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社会支持诸多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对自身的健康比较漠视,而导致健康素养水平偏低[19]。本研究显示,独居及儿女同住的患者较夫妻同住者健康素养水平低。15例丧偶患者,年龄≥65岁13例,老年人丧偶后独居或与儿女同住,容易产生孤独、抑郁情绪。因此,对于此类人群应从多角度进行关怀照护,将健康教育重心转移在照顾者特别是子女,预防卒中。

3.2.5 不同职业、月收入水平和医疗付费方式对健康素养水平有显著影响

研究显示,在职事业单位人员健康素养水平最高,农民、月收入水平≤1000元人民币和新农合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低下,发病率占比最高,证实健康素养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职业在一定程度上与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付费方式密切关联,在职事业单位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高,通常有较高的经济收入,且医保支付比例最高,有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对健康管理较为重视。低收入水平的患者精力大部分投入在维持生计中,很少主动去获取健康知识,忽视疾病预防,发病时又因经济问题不能尽早寻求治疗,最终引发更差的健康结局。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教育及卫生资源不及城市优越。我国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农村是卒中发病的重灾区,如何提升农民健康素养以推进卒中防治,在医联体工作中值得研究。

3.2.6 卒中复发及有家族史患者的健康素养仍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

研究显示,患者是否首发及有无家族史在健康素养得分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卒中既往史及家族史的患者其危险因素进一步增加。复发型卒中较首发脑卒中预后更差[20]。本研究提示这一特殊人群健康素养仍然是非常低下的。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况既是卒中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又是健康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行为呈正相关[21],医护人员应抓住患者住院时对健康知识迫切需求这一契机,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预防卒中复发。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低下,其中卒中复发及有家族史患者健康素养仍然不足。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态、居住情况、月收入水平、医疗付费方式是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良好的健康素养是成功管理和预防慢性病的基础[22]。在对卒中患者的诊疗照护中,应注意个体化因素对健康素养的影响,建立以提升健康素养为基础的健康教育系统,融入诊疗和护理程序,促进卒中防控。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溶栓缺血性程度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日语程度的类型与程度副词的对应关系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