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三级精神卫生机构护士共情能力调查分析

2021-07-04曾君芳甘瑞妍张慧娴谭焕君谢华杰江先铨蔡红涛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共情问卷维度

曾君芳,郝 丽,甘瑞妍,张慧娴,谭焕君,谢华杰,江先铨,蔡红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情感障碍科,广东广州,510370)

共情又称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是指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从对方角度来看待事物,理解对方的感受,主要体现在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方面。1973年,共情被引入护理领域,共情能力成为了护士具备护理能力的一个条件[1]。护士共情能力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能站在患者角度,正确感知患者的情绪并能准确识别和评价患者的情感和状况,以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的患者,以形成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满足患者身心需求,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2-3]。有研究[4-5]指出,一方面,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士共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护患关系及患者满意度;另一方面,由于护士长期暴露在持续的压力和高强度的护理工作中,护士的共情能力会有所下降,进而影响护理质量。尤其是在精神卫生机构工作的护士,需要直接服务于精神异常、情感表达异常的患者,加之暴露于工作中大量负性情绪和事件以及面对高暴力风险,这些不仅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亦会影响其共情能力的发挥[5]。由此可见,不管是对患者还是护士而言,培养及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而在制定提高精神卫生机构护士共情能力的针对性培训和策略之前,找出影响护士共情能力的因素是前提条件。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6所三级精神卫生机构护士共情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管理者有针对性提升护士共情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0年6月—7月抽取广东省6家三级精神卫生机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②对本次调查知情同意;③精神科工作1年以上。排除标准:调查期间未在岗护士(产假、病假、外出学习、进修)。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①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由研究者在对文献的回顾基础上自行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精神卫生机构工作年限、职务等。②杰弗逊共情量表中文版(JSE-HP):由国内学者安秀琴[6]对JSE-HP进行翻译、回译和文化调适,完成了JSE-HP中文版。该量表有20个条目,共3个维度。包括观点采择(10个条目)、情感护理(7个条目)和换位思考(3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在量表中,10题正向计分,10题反向记分。由于量表各维度条目数不同,因此采用得分率对量表的总体得分和各维度得分进行转换,得分率=总体得分(或各维度得分)/量表满分(或各维度满分)×100.00%。量表总得分即为全部条目得分总和。得分范围是20~140分,得分越高,反映调查对象的共情能力水平越高。其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系数为0.75,分半信度系数为0.77,重测信度为0.66,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并且简单易行。本次调查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

1.2.2 资料收集方法: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问卷星”在线问卷平台制作及发放电子问卷。由研究者将电子调查问卷转发到6所精神卫生机构护理部邮箱,在征得所在机构护理部主任的同意后,再由护理部主任将问卷发放至其机构微信工作群。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平台在线填写问卷。问卷首页采用统一指导语说明调查目的、意义以及填写的方法。而且,问卷不涉及个人隐私内容,研究者对所有的问卷内容遵循保密原则。同时,问卷调查对所有的调查对象强调平等自愿的参与原则,即调查对象同意参加调查后点击“开始填写”的链接进行作答;不同意者可关闭窗口、退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还可以在填写过程中随时退出作答。每个IP地址仅限填写1次,并设置必填项以避免出现漏选现象。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509份,剔除可能影响调查质量的答卷共62份,其中包括:填写自相矛盾的答卷35份(如年龄小于护龄,年龄与职称不符)、明显错误答卷27份(如年龄、工龄过小或过大),最终纳入有效问卷447份,调查问卷有效率为87.82%。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精神卫生机构护士基线资料

447名广东省精神卫生机构护士,男125名,女322名;年龄≤25岁81名,26~30岁119名,31~40岁171名,>40岁76名;精神卫生机构工龄1~3年128名,4~10年136名,11~15年62名,≥16年121名;普通护士395名,护士长33名,科护士长5名;中专学历17名,大专学历107名,本科学历317名,硕士及以上学历6名;护士101名,护师185名,主管护师及以上287名;正式在编护士262名,合同护士185名;已婚300名,未婚140名,离异7名;N0级护士42名,N1级护士83名,N2级护士186名,N3级护士115名,N4级护士21名。

2.2 精神卫生机构护士共情能力总体得分

广东省三级精神卫生机构护士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1,护士共情能力总分波动在59~102分,样本总分为(82.11±5.46)分,总得分率为58.65%。各维度得分率在52.57%~62.70%,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分别为:情感护理维度、观点采择维度、换位思考维度。

表1 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2.3 精神卫生机构护士共情能力得分比较

不同特征的精神卫生机构护士共情能力得分比较见表2,不同能级及聘用形式的护士的共情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特征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总分比较

3 讨论

3.1 精神卫生机构护士共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本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三级精神卫生机构的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均分为(82.11±5.46)分,总得分率为58.65%,处于中等水平。与朱文丽等[7]的对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结果相似,但远低于付欣等[8]及张帮峰[9]报道的精神科护士的共情能力水平。原因可能是不同精神卫生机构所处的医疗环境不同或者选取的研究对象的样本量不同,导致护士共情能力存在差异。三级精神卫生机构收治重性精神患者为主,此类患者暴力、自杀、外走等风险高,难以正常沟通,而且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强度高,导致其共情能力水平总体较低。

三级精神卫生机构护士共情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3个维度中,得分率最低是换位思考,其次是观点采择,得分率最高的是情感护理。这说明精神卫生机构护士在站在患者立场进行问题及需求的思考方面的能力仍需要提高。而护士在对患者的情感护理能力方面较好,这说明精神卫生机构护士虽然在各种琐碎的工作中花费了较多时间,但相比之下与患者的情感沟通交流还是能保持。对于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病情较复杂且相对特殊,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无认识,治疗依从性差,甚至在受到精神症状的支配时,可能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因此,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患者,剖析其精神症状和心理特点,真正理解精神疾病患者在精神症状支配下所承受的各种精神上以及躯体上的痛苦体验及个体需求。以患者的个性特点作为依据,选择不同的非语言性或语言性的技巧,如运用非暴力沟通模式进行倾听患者的心声,与患者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在护理实践中,共情能力较高的护士能更好地理解患者,对患者的异常表现能够准确地发现,医院管理者应通过换位思考、情景模拟、课程培训、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从而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10]。

3.2 影响精神卫生机构护士共情能力的因素分析

3.2.1 能级: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能级的精神卫生机构的护士共情能力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0级的护士共情能力总分最高,可能的原因有:①本研究中N0级护士样本量较小,仅为42(9.40%)名,这可能是导致结果偏倚的原因之一。②N0级精神卫生机构护士大多数是刚入职的年轻护士,尽管该能级护士初入职场,社会、工作经验不足,但是工作热情相对较高,能够及时发现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理解和帮助患者,因此该能级护士体现了较高的共情能力。而随着能级的晋阶和个人阅历的增加,护士更倾向于通过临床经验或者处世经历来分析患者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而不是通过共情。同时,随着能级的晋阶以及工作时间的增加,护士暴露于大量精神疾病患者的负性情绪、负面事件,如暴力、自杀等行为,这导致可能出现共情疲劳,所以共情水平下降。本研究显示,N4能级组护士共情得分最低,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对不同层级的护士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尤其要多关注能级较高的护理人员,了解其共情能力水平较低的具体原因,采取小组情景模拟、座谈会、巴林特小组[11-12]、正念[13]等形式,帮助其找出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改善共情能力。

3.2.2 聘用形式:本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三级精神卫生机构的在编护士共情能力分数高于非在编护士。该结果与韩月皎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5]表明,正式在编护士工资及福利较理想,流动性小,工作满意度较高。因此,在编护士对待护理工作会投入更多的信心和热情,这有利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建立稳定的护患关系。相反,非在编护士与在编护士相比,因同工不同酬[15],收入与付出不平衡,使其感觉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进而产生不满情绪。不满情绪影响工作满意度、工作热情及心理健康[16],因而容易导致非在编护士共情能力较低。

综上所述,本调查发现广东省三级精神卫生机构护士的共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不同能级、不同聘用形式对其共情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多关注较高能级护士及非在编护士的心理健康及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及途径提高共情能力。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共情问卷维度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