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群文教学课例研究

2021-07-04高敏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群文阅读

高敏

摘要:笔者针对群文教学未成为一线教师教学实践常态化的问题,深入本地区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实际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群文教学课例研究的价值,提出实施策略,通过课例研讨,为一线教师群文教学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群文阅读;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群文教学;课例研究

一、研究背景

自群文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以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正如加拿大学者迈克尔·富兰着说过“任何一种教育变革的实施,都要经过采用、实施和常态化三个阶段。所谓常态化就是,就是化变革为正常,使变革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成为生根落地,使之成为一种正常不过的教学常态,这样的教学变革才算成功。”群文阅读教学推行到今天,笔者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有着亲身的感受,即使想要尝试一下,却找不了方向,落实不不了。只有向着一线教师操作方面去研究,有所谓的接地气的课例展示及引领,才能满足于当下语文教学工作的迫切需求,这样推行群文教学才能成为一种教学常态,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生根落地。

二、理论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其源头可追溯至中国台湾地区小学语文教育会会长赵镜中先生的观点“随着图书出版及学生的的阅读量的增加,教师开始尝试群文教学的阅读活动,结合教材即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1】,近年来,语文界开展了大量的群文教学探索,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理论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物可以有蒋军晶老师、王林和西南师范大学教授于泽元为代表,他们在群文阅读教学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对群文阅读有更深层次的阐释,并对其作出更为精准的界定。笔者更倾向刘大伟及将晶军对群文阅读教学所下的定义: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围绕一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的教学活动。【2】

在实践方面有有突出成就的有王君的教学实践,主要是寻找课文中互相呼应的文字密码,就是找到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联点,即敏感话题来组织群文进行教学,基于初中教学范围,她设计了“古诗文群文教学”“现代文群文教学”“基于整本书的群文教学”“基于多部影视欣赏的群文教学”“语文和生活的整合教学”“各种语文因素大整合的作文教学”,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群文教学案例。

蒋军晶的教实践,对于群文教学的课堂组织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一篇带多篇、课内多篇、课外多篇,他善于在教学中补充课外文本,一堂课中包含的课内篇目较少,课外篇目较多,难以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

姜善辉,陈素静,朴金艳研究的单元整组视阈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立足整体单元视域对小学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详细介绍,以单元为起点,进行横向及众向开发资源,进行群文教学,案例精彩生动,但是未能囊括所有小学范围内的教材资源。刘大伟,贾敏对于群文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是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进行优化,按照不同的学段,展现了以“文体”为主要分类的群文教学课例。

综上所述,在群文阅读教学提供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在群文教学实践中,立足于教材全方位开发的群文教学课例覆盖面是不足的,不利于一线教师的借鉴,不能完全满足当下一线语文教师需要的。因此,立足于初中语文群文教学的案例研究,是一线教师迫切需求的。

三、当下一线教师群文教学的现状

大多数同学对当前的语文课堂不感兴趣,教师在平时惯用单篇教学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群文阅读教学比较陌生,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有所了解,但不够深入,群文阅读教学未落实到教学常态中,教师虽然接受培训,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找不到方向,学校也关注教师在这方面的提升,说明群文阅讀教学的落实是一个社会大环境方面的问题,需要形成一定的氛围,为一线教师打造一定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对教师进行引领,让教师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势在必得的。教师平时进行单篇教学的课堂形式,在学生的眼里,这样的课堂不能激发起兴趣的,但从教师的反应来看,这样的课堂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当然,这不排除每一个老师对课堂的打造。师生都认为群文阅读教学能提生学生的教学成绩,可是在实践教学中缺少的却是群文阅读教学。在实际调查中,学生对于平常的课外阅读漫无目的,缺乏教师的指导,教师的阅读面也是有限的,基于学生的阅读方向及教师的阅读面而言,设计群文教学案列是非常符合当下教师的境况的,也是在利用课本作为起点,引导学生有方向阅读的途径之一。

四、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群文教学课例研究的价值

1.将群文教学落实到实处

本课题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群文教学案例的研究,考虑到当前教师阅读面的参差不齐的情况,立足于教材,研讨方法,设计的案例趋向向于平民化的方向,便于教师的使用,真正践行群文教学的常态化。

2.促进教师对教材创新及探索

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群文教学的研究,能够促使教师创新性的使用教材,找到新的教学方法改变语文教学中的很多弊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跟随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步伐。

3.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前共要求学习课文145篇,32次写作,6次口语交际,12部必读名著。如果要达到阅读面提升的同时,又要完成当下的教学任务,那么,群文教学就是不错的选择。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内篇目为优先选择组合,再补充课外篇目的阅读学习,达到两方面都兼顾的效果,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五、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群文教学课例研究的措施

(一)案例的设计方向

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提出议题,优化单元内文章组合。以单元内的文章为优先组合,延伸到名著导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设计案例,实施群文课堂教学。创新出的议题具有随机性及灵活性。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环节当下进行创新预设,能够随机的组织当下的教学,保证群文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课堂的组织

教师灵活的组织。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当一个议题讨论完之后,教师必须对学生习得的知识做灵活的处理,既要完成阶段性目标,又要根据当下的教学环境设置下一个议题的开展,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三)课例研究的核心

打破一直以来阅读型课堂及传授型课堂,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能力提升的同时,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弥补了学生在阅读方向上的指导,又能适应学生对当下考试的需要。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群文教学课例设计”为例

单元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是回忆性散文群文。虽然《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是叙事散文,《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是传记文学,但是都是在“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都是通过典型事例及多角度的描写展现人物身上的崇高精神,体现其文学价值对学生的影响。

设计理念:在群文教学理念的影响下,笔者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创新出以议题的方式组织整个单元及课文教学需要延伸到的课文,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三课时。第一课时,主题是“感受师爱的伟大”,学习《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寿镜吾、藤野先生、蔡芸芝先生对学生爱的影响,感受老师爱的伟大,让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第二课时,主题是“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学习《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以“人物描写”作为议题的切入点,展开构建,学生在构建中了解人物形象,深入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第三课时,主题是“文章中的转折”,学习《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找到文章中转折点,理清文章行文思路,在两节课的基础上,提炼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出示三篇文章

可用多媒体展示,也可做成导学案。

师:现在我们共读这三篇文章,以“找出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性格特点”为议题展开阅读,小组之间讨论,得出小组之间的成果,进行展示。

三、师生集体构建,思维碰撞,能力提升

1.学生根据文中事例概括老师的性格特征

2.教师组织学生寻找恩师的共同性格:对学生充满爱

3.出示议题,怎样看待老师的“打”“批评”,进一步领悟教师爱的的无私与伟大。

教师摘出示一些句群,集体构建分析

联系生活,请你举出老师“批评”你的例子,并谈谈你的认识。

4.学生齐诵读一些优美的句子

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老师爱的感受。

四、作业布置

用同样的方法读朱德《我的母親》

五、教学反思

围绕主题,针对单元目标及三维目标细化议题,用议题的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了单篇教学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够在一课时之内完成群文教学任务,推动了群文教学的常态化教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共读四篇文章

出示议题:找出文章中对人物描写地方,分析人物形象。

小组成员围绕议题整理小组的成果,15-20分钟。

三、共读文章,集体构建

1.学生结合文章进行归纳构建

2.他们的共同点:

外表极为普通,甚至不注重个人的形象,但是他们关注的是对社会对人类作出的贡献,灵魂的高尚远远超过个人的追求。

四、教学反思

在实施群文教学的同时,有机的加入单篇教学的环节,两者有机的结合,如教师点拨背景的情况下学生对伟人的精神品质了解深入。在当中,延伸到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比单纯的知识传授容易接受得多。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再次深入文本的情节,领会文章的主旨。

二、深入文本中转折点,理解主旨

师结合内容讲解: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开头就有了一次转折:

离开东京——到仙台去

学生的构建可能如下:

《藤野先生》第二次转折:弃医从文。强烈的爱国情感是文章的一条暗线索。

《我的母亲》一次转折:家庭的一次变故;二次转折:离家参军;三次转折:母亲过世,我没有尽孝。(学生齐诵读句子感悟)《列夫托尔斯泰》第一处转折:先抑后扬,着重描绘了列夫托尔斯泰精神的伟大。第二处转折:列夫托尔斯泰的痛苦(师插入背景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精神的伟大之处。《美丽的颜色》第一处转折:工作条件的艰苦;第二处转折: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不懈的研究;第三处转折:成功获取镭。既是获取了镭的成功,发出美丽的颜色,也指居里夫妇通过自己的汗水,结出累累硕果。

三、寻找共同点

文章的转折点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让文章组织有条理,感情自然而然得到抒发,让主旨脱颖而出。

四、教学反思

采取群片段学习的方式,围绕议题,在集体构建的基础上,师生达成共识,很明确地把握“文章中的转折”这一特点,提炼文章的主旨,达到完成单元目标的目的。

六、群文教学课例研究推广的价值所在

首先,群文教学课例立足于初中语文教材,综合运用教材中的每一个点,一线教师使用起来并不陌生;其次,围绕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扩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再次,打造群文教学课堂的完整性,兼顾学生与老师,阅读与理解,在特定课时限制的情况下,有效实施。总之,群文教学案例的设计理念在一线语文教师课堂的实施上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17.

[2]刘大伟,蒋晶军.群文阅读教学:慨念、价值及实践路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1):33-37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群文阅读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