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生成性资源,构建有效实验教学
2021-07-04刘桂花
刘桂花
摘要:本文将从表现性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过程的优化等方面例谈初中科学实验课堂中利用生成性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生成性;有效教学;表现性目标;板快式教学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需要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的及时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程的教学形态。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把握实验中的生成性资源,把意外的小插曲转化成宝贵的课程资源,让动态生成性资源为科学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和魅力,让科学实验教学更有效。
一、关注表现性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合理化
表现性目标强调学生与情境的互动,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教师应根据实际及学生的行为变化,随时获取相关的反馈信息,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通过优化的課堂调控策略,调整教学行为,对预先编制的教学目标进行及时修正,提炼和生成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而在课堂上产生超越预设目标的“突破性”教学效果。
二、巧用提问,为生成性资源做铺垫
在学习任何一种新知识之前,每个学生头脑中都具备了自己所特有的认知基础、知识经验与社会阅历等,对周围生活世界存在不同的困惑,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困惑,及时捕捉,积极引导,把发言权还给学生,促使生成性资源在动态中生成。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创设实验情境、创造科学探究条件,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进行有效教学。
案例:声现象的余音
在学完“声现象”后,学生通过大量的科学小实验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知识,此时离下课还有五分多钟。但是在有限的剩余课堂教学时间内要对声现象进行面面俱到的拓展是不可能的,应选择哪些科学知识进行拓展呢?教师马上引导学生对声现象进行提问,你还想了解声音哪些知识。有的同学就提了这样一些有趣的小问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的手脚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声音?
(2)超声波虽然频率很高,为什么没把我们的鼓膜震破?
(3)假如没有了声音,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4)为什么吹装有不同高度水柱的玻璃杯,声音不一样?
(5)教室里有墙壁,但为什么听不到回声?在山谷里为什么可以听到回声?
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马上利用教室后面堆积的废塑料瓶,有选择性挑选了第4个提问进行本节课生成性科学实验探究,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吹装有水柱的玻璃杯,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观察吹装有不同高度水柱的玻璃杯声音有什么不同?
三、捕捉学习冲突,寻求有效生成性资源
“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捕捉学生存在的学习冲突,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提炼出适合学生能力发展要求并能启迪学生思维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巧妙地引导和点拨,使学生找出解决冲突的方法。
案例: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探究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大部分小组都能按照教师预设的要求在杠杆两端挂钩码的方法进行实验。但是我发现了一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向下拉的方式使杠杆平衡。我很是惊喜又是担心。如何处理这个实验方案呢。如果把这个意外放大,将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结果我还是充分利用了这个教学资源,引导全体学生对这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了评价,而且启发学生进行“弹簧测力计在不同方向拉杠杆时的平衡条件”,建构了一个新的科学探究课题。
在这节课中,我及时捕捉了课堂中的意外事件,极富动态性,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性真正地还给了学生,构建了一节精彩的有效课堂教学。
四、大胆尝试板块化教学,创造生成性资源
“板块化”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可将教学分为若干板块,在每一大板块的教学过程中,都形成几个相互联系,逐步推进的知识、能力的小板块。“板块化”教学模式是以教师预设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学习过程的,创设各种探究情景,使老师获得更多的生成资源,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案例:测液体的密度
引导各个小组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进行设计实验方案,如何测液体的密度。学生各提出了4种不同的方案:1、先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液体部分倒入量筒中测体积,最后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2、先测空烧杯的质量,把液体倒入量筒中测体积,再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中测质量;3、先测空烧杯的质量,把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然后把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4、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体积,再将量筒中液体部分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最后测出剩余量筒中的体积。
教师分别从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每组方案的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肯定的评价,然后把实验分“板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自主探究,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记录测量数据,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差。然后老师把各“板块”进行整合,在学生实验结果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同的实验方案为什么测出的相同液体的密度值不完全相同呢?有的测量值为什么会偏小?有的测量值为什么会偏大呢?”
科学教学是一个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系统,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环境。教师要灵活机智地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观念调控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应学生而变,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灵活调整教学设计,通过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轻负担,高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梅亚林 .把握学生生成,演绎课堂精彩. 物理教学探讨 2010,2
[2]谈初中科学生成性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http://kx.zxxk.com/Article/1001/898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