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性语文课堂策略

2017-01-10刘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探讨语文

刘慧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多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进行思维碰撞,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感染,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从而生成新知识和真知卓见。

关键词 生成性 语文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教师放弃课堂“权威”

新课标指出:要打破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就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在课前下一番脚踏实地的“功夫”,重新塑造自我,放下“架子”,调整课堂结构,把课堂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该根据大纲和每课时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计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思维,激发学生欲望和激情,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接受知识,并生成一些事先连教师都不能预见的新问题,也就是生成性课堂活动。例如教《范进中举》一课,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新颖的作业,自由结成四组,将课文排成课本剧,听说排剧,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纷纷结组,分析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分角色扮演并在业余时间进行排练。第二天的课堂上,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气氛,教师渲染一番气氛后,让学生主动上台表演。因为准备的充分,表演欲强的小组就主动上台尽兴的表演。受他们的感染下,其他组也都跃跃欲试,争抢着要求表演,上演了三组之后,让组与组相互评价,哪些人物哪些地方表演的到位,哪些人物哪些地方表演的不到位。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既是当事者又是旁观者,自然分析得条条是道,教师在旁边再适时点拨。剧中人物的性格、所展示的矛盾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等生成性问题都迎刃而解。

让学生表演活动会使他们把认识理解上的缺点错误暴露无疑。这些缺点错误既有代表性,又能让听讲的学生容易发现,再经过教师的点拨指导,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新学的知识就达到巩固完善、融会贯通的地步,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就水到渠成。

2“我的地盘我做主”

在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绝不是无指导原则的自由学习,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适时点拨,顺着学生思路走,让教的过程变成导的过程,让学生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最终达到理想之境。

2.1关注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文章,诗词、人物等因趣导入,也可以设计让学生导入,活动中可设计开展“古诗文背诵赛”、“现代诗歌朗诵赛”,训练学生勤于表达,善于倾听的习惯,为学生在听说实践中提高能力。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听说的实践机会。例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勤于动手、动口,教师要勤于检查,督促指导常态化。这样自主习惯养成就会很快养成,学生的主自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很轻松。

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感受和疑惑,教师应该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此时学生就会引导学生,互相启发了。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有学生对本文提出疑问,愚公是什么人?是怎样移山的?为什么移山等问题,教师将学生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根据已有认知举手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回答。教师再引导学生读课文,看他们的回答与课文有多大区别,结果读过课文后,学生又有所发现,愚公那样一个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说他“愚”,而看他笑话的智叟老头却用了一个“智”?学生再读读,再议议,整节课的问题与学习都是师生、生生互相在引导,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走,顺藤摸瓜,一节课一篇文言文就在学生的问、读、思、议中轻松的完成了。

2.2激发求知欲,鼓励发现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引导。教师要让学生在问、读、思、议环节中,使学生在问中有所疑,在问中有所思,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到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络,使学生在议中充分得到共同提高。如教学《夸父逐日》一文时,学生不明白“夸父”怎能敢和太阳赛跑呢?这就需要教师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后引导学生通过读、议认清“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重点内容,学生思维也就拓展了。

2.3相信学生,适时点拨

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表演,大胆质疑,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和智慧,让其在从不敢提问到想问、敢问、善问,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例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放手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学习这篇文章。结果第二天上课,有的学生画了“斑羚飞渡”的全部经过并进行表演,课堂上精彩纷呈,学生思维浮想联翩,掌声不断。有两个学生居然用写作和朗读来表达,教师渲染了情境之后,学生甲大声朗读她的《保护斑羚》,乙学生朗读他的《斥责人类》,虽表达的是同样的主题,写读法却大相径庭。学生甲用较现实的手法写出了“抓住斑羚频临灭绝,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斑羚,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乙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像,自己乘飞机而去月球,地球只剩下人类自己而感到惋惜,从而揭示人类不保护环境,结果给自己带来恶果。因此,要相信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因为他们的潜力无限。

2.4解决新、老问题

教师在课前应该问学生,这一课你通过预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存在疑惑?课堂上解决问题时,先由学生问,学生答,以使课堂上生生互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感染,生命与生命的对话。通常情况下,学生互动之后仍存在困惑的问题以及生成的新问题,那么教师的重要性就彰显出来了,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完成。例如《藤野先生》一文,教师通过学生之间互问,对于文章字、词、作者不必说了,就连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个典型事例等问题,学生通过互问互学,合作、一连串个新的问题应运而生,让你想都想不到这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讨论分析得十分透彻。在那时,便会觉得老师该讲点什么,但是不用,学生自会提出。在那篇文章中,学生对“关键性句子”理解不够,教师此时便可找出参与其中的切入点,指导学生读课文,再由问题的形式提出。学生便不用细讲也能明白了。课堂上不但学生互动,师生也达到了互动。这样,学生在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能相互解决。

猜你喜欢

生成性教学探讨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