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镜联合微创保胆术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2021-07-03李星瑶
李星瑶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胆囊疾病,以恶心呕吐、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强直为主要的症状表现[1]。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若不采取科学的治疗会导致胆囊炎坏死、穿孔,切除胆囊是最为直接的治疗手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经典的手术术式[2-3]。但由于患者们保留胆囊的意愿愈发强烈,保胆取石逐渐成为治疗结石性胆囊的方向。随着影像学以及内镜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胆道镜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病变胆囊的情况以及结构特征,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手术即双镜联合微创保胆术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治疗上越来越被广泛运用,且有一定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双镜联合微创保胆术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9 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 例和B 组(双镜微创保胆术)34 例。A 组男17 例,女18 例;年龄30~59 岁,平均(45.83±5.56)岁;病程1~24 个月,平均(11.23±1.50)个月;病灶位置:胆囊颈15 例,胆囊管20 例。B 组男16 例,女18 例;年龄31~60 岁,平均(45.65±5.49)岁;病程2~25 个月,平均(11.22±1.25)个月;病灶位置:胆囊颈14 例,胆囊管20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5]中标准,且经超声确诊;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指标:免疫功能异常;传染性疾病;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疾病。
1.3 方法
1.3.1 A 组 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取平仰卧位,全身麻醉后于肚脐下方1 cm 处作弧状切口,选择4 孔/3 孔法将气腹针插入腹部,形成二氧化碳(CO2)气腹,保证腹腔内压在13 mmHg(1 mmHg=0.133 kPa)范围内。在胆囊周围使用钛夹夹闭部分或者全部胆囊管,对胆囊底部进行牵拉处理,最大程度显露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用电凝钩分开胆囊管与血管,用结扎手段处理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将胆囊切除后取出,在无积血、积液状态下,排出CO2气体,留置引流管,并用可吸收线缝合切口。
1.3.2 B 组 实施双镜微创保胆术:麻醉、建立气腹的方法与A 组相同。脐下放入腹腔镜查看胆囊三角、胆总管与胆囊解剖关系、粘连情况;于剑突下、胆囊底做一操作孔,经由剑突下方切口将纤维胆道镜置入,镜下吸取胆汁。明确胆囊黏膜受损情况,明确结石大小、数量、形态,用取石网篮将结石取出,确保无残存结石后,冲洗胆囊,用吸引器吸取胆囊液直至清澈,胆汁从胆囊管流进胆囊,然后取出胆道镜,使用可吸收线将胆囊底部缝合,确保无活动性出血及胆瘘后,缝合切口后结束手术。
两组术后均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并观察至出院。
1.4 评价指标
①手术情况:对两组患者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②胃肠激素水平:抽取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 时4~5 mL 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分离后留上层血清,选择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17 水平。③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期间胆下积液、胆汁外漏、胆囊损伤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B 组术中出血量较A 组少,手术时间较A 组长,住院时间较A 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GAS-17、MT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GAS-17、MTL 均较术前低,但B 组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住院期间,B 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P=0.036)。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常见急腹症,具有发病率较高、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等特点。虽然当前腹腔镜技术发展较为完善,但仍满足不了患者保留完整脏器的需求。双镜微创保胆术是当前不断发展的一种胆囊结石清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其保留脏器完整性的优势明显,在有保胆需求的患者中已逐渐成为首选的手术方式[6-7]。
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术中出血量较A 组少,手术时间较A 组长,住院时间较A 组短;B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A 组低,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其手术用时相对较长。因为双镜微创保胆术中使用腹腔镜查看病灶现状,在了解胆囊解剖关系、粘连程度后再做切口放入纤维胆道镜后实施取石操作,但会相应延长手术时间[8-9]。双镜微创保胆术中主要采用腹腔镜配合胆道镜直接观察胆囊、胆囊管、肝外胆管的情况,并在直视下实施取石操作,取石较为彻底,避免结石残留,且期间无需切除胆囊,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更快,缩短住院时间[10-11]。双镜微创保胆术不但可以较少程度损伤胆囊的生理功能,也能减少对消化道及胆道造成的损害,继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缩短住院时间[12]。
胃肠道运动抑制是胆囊手术后常发的应激症状,即便上述两种手术均为微创手术,但手术过程中要夹闭、牵拉胆囊管并且剥离胆囊,会损害胃肠道交感神经的平衡,导致胃肠功能紊乱[13]。GAS-17、MTL 是胃肠道细胞分泌的一类胃肠道收缩活动调节激素,其水平下降会对机体胃肠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加大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需要住院进行并发症的治疗,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14]。本研究中,术后24 h,两组血清GAS-17、MTL 均较术前低,但B 组高于A 组,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术对胃肠道的损伤更小。因为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双镜微创保胆术的视野更大,更加清晰,在屏幕上能清晰地显示各级细小的胆管分支,继而精准实施取石操作,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胃肠道及胆道的损害,有效抑制胃肠激素水平的降低,保护胃肠道功能[15]。
综上所述,双镜联合微创保胆术可降低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弱对胃肠道的损伤程度,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手术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