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参芪地黄降糖颗粒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疗效

2021-07-03刘玉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参芪降糖低血糖

刘玉霞

梁山县中医院妇产科,山东济宁 272600

妊娠期糖尿病作为妊娠期合并症一种, 呈现出较高发病率,对母婴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1]。 治疗期间,西医疗法主要体现为运动疗法、 饮食控制与降糖药服用等,但难以获得理想血糖控制效果[2]。 并且诸多患者体质虚弱,较易合并呈现出酮症酸中毒以及低血糖现象,对此确定更为有效方式展开妊娠期糖尿病治疗, 意义显著[3]。 该次研究将该院2017 年6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70 例GDM 患者进行数字奇偶法分组; 分别探析采用常规治疗+参芪地黄降糖颗粒以及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完成GDM 治疗可行性,以实现GDM 患者有效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70 例GDM 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35 例):年龄22~39 岁,平均(27.28±2.22)岁;孕周23~33 周,平均(26.25±1.25)周。参照组(35 例):年龄23~41 岁,平均(27.29±2.25)岁;孕周23~34 周,平均(26.29±1.29)周。纳入标准:GDM 疾病获得有效证实;无参芪地黄降糖颗粒用药禁忌证现象; 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与家属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 排除标准: 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现象; 妊娠前糖尿病史现象。 两组GDM 患者年龄、孕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完成GDM 治疗,对患者给予营养指导以及饮食控制干预等, 就其合理运用给予指导,如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采用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50457)以及胰岛素(S20150030)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参芪地黄降糖颗粒完成GDM疾病治疗, 对于常规疗法同参照组GDM 患者保持相同;此外添加参芪地黄降糖颗粒(国药准字Z10950075)展开治疗,1 g/次,3 次/d,用药方式为口服;如患者仍然表现出较高血糖水平,3 g/次,3 次/d;对于两组GDM 患者均保持为期8 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GDM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胃肠道不适、低血糖)发生率、不同时间段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 血糖水平)。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 患者血糖水平以及临床症状均基本转为正常;有效:患者血糖水平以及临床症状均获得好转;无效:患者血糖水平以及临床症状均无好转。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GDM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参照组(68.57%)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GDM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集中于肝功能异常、胃肠道不适、低血糖方面, 治疗组GDM 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57%)同参照组(1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GDM 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治疗组GDM 患者FPG、2 hPG 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GDM 患者FPG、2 hPG 均低于参照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GDM 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表3 两组GDM 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

3 讨论

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表现出较高发病率。 于妊娠期阶段,因为胎儿表现出较多营养需求,从而对于葡萄糖获取主要通过母体完成,从而使孕妇血糖水平降低,并且孕期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肾血浆流量呈现出一定程度增加,但针对糖再吸收未表现出增加现象,从而使孕妇排糖量有所上升[4-6]。 机体为对正常代谢加以维持,表现出较大胰高血糖素需求量, 从而导致在妊娠期代谢异常状态下表现出血糖水平升高现象。 妊娠期糖尿病出现对母婴健康造成威胁极为显著, 需对治疗及时性做出保证[7-8]。 西医治疗期间,运动疗法、饮食疗法与药物疗法获得广泛运用。 对于饮食疗法以及运动疗法难以获得理想效果,并且过度饮食控制,会使患者呈现出胎儿生长受限以及低血糖等现象。 而对于药物治疗而言,在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面未获得充分证实[9-11]。

中医理论中,消渴为妊娠期糖尿病归属范畴,分析诱因为,孕后食量增加,因为爱好厚腻肥甘食物,从而使脾胃损伤,导致生化无力以及脏腑虚弱失职,在气阴两虚条件下患病。 其发病因素主要体现为饮食不节方面,其发病之本体现为脾胃虚弱方面[12-13]。 治疗期间,参芪地黄降糖颗粒应用,组成成分主要包括人参、黄芪、五味子、地黄、麦冬、山药以及枸杞子等。 人参以及黄芪联合应用,可获得益气补血、补脾益肺以及生津止渴效果; 地黄可获得解热消炎、 滋阴补肾以及养血补血效果;五味子可获得收汗生津以及滋肾敛肺效果[14-16];山药可获得消渴效果; 麦冬可获得泄热生津以及润肺清心效果;枸杞子可获得滋补肝肾效果;此外人参应用可对肝、心血管以及胃等进行充分保护,使血糖水平有效降低。 枸杞子应用能够将免疫力有效增强,对肝肾功能充分保护,使血糖水平显著降低。 所以参芪地黄降糖颗粒运用, 不但能够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显著改善,而且使其机体免疫力提高,对肝肾功能进行充分保护,最终获得理想GDM 治疗效果[17-18]。

该次研究发现, 治疗组GDM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参照组(68.57%)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集中于肝功能异常、胃肠道不适、低血糖方面;治疗组GDM 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57%)同参照组(17.14%)相近(P>0.05);治疗前,治疗组GDM 患者FPG(7.96±1.66)mmol/L、2 hPG(12.57±2.45)mmol/L 同参照组FPG(7.89±1.62)mmol/L、2 hPG(12.52±2.49)mmol/L相近(P>0.05);治疗后,治疗组GDM 患者FPG(5.25±1.16)mmol/L、2 hPG(10.22±1.95)mmol/L 均低于参照组FPG(6.05±1.16)mmol/L、2 hPG(11.25±1.90)mmol/L 明显(P<0.05),充分证明参芪地黄降糖颗粒运用于GDM疾病治疗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参芪地黄降糖颗粒有效运用,可将GDM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不会导致GDM 患者肝功能异常、胃肠道不适、低血糖等系列不良反应增加,并且能够将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 血糖水平显著降低,最终实现GDM 患者病情改善、预后提升。

猜你喜欢

参芪降糖低血糖
快乐降糖“穴”起来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降糖“益友”知多少
UPLC-Q-TOF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参芪养髓方治疗多发性硬化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