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
——以肇庆市为例

2021-07-03叶志文中共肇庆市委党校

营销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肇庆市肇庆粤港澳

叶志文(中共肇庆市委党校)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更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要求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肇庆经济有过灿烂辉煌的历史,但是由于产业规模不大,处于产业链低端,竞争力不强,与珠三角核心区差距较大。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发布,肇庆市迎来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大湾区建设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为肇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指明了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颁布和背景

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肇庆市、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颁布,对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各种优势非常明显,体现在经济、创新、区位、开放等方面。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坐落其中,区内研发能力强,转化能力突出。交通四通八达,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广州港、深圳港赫赫有名,香港、广州、深圳机场联通世界。对外开放水平高,港澳高度国际化,珠三角九市是内地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肇庆市创新驱动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创新驱动发展情况

1.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

2018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413 家(含引进整体搬迁3 家),净增124 家,较2017 年增长43%。

2.科技创新平台扎实推进

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 家,总量达3 家;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6 家,新增33 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2%,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面覆盖。

3.孵化育成载体大幅增加

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35 家,新增15 家,孵化面积达34.41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数853 家,其中高水平孵化器达20家;建成众创空间15 家。

表1 2018年肇庆市创新驱动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1.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从全省范围来看,肇庆市2018 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省排名第10,与2017 年排名保持一致,增长速度全省排名第9,珠三角排名第3,高于全省增速6.03 个百分点,正努力追赶其他珠三角城市。

2.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创新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第一,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少。从全省范围来看,肇庆市2018 年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全省排名第14,较2017 年下降2 名,绝数量太少,远落后于珠三角其他城市,还低于粤东西北河源等城市水平。2018 年,肇庆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拥有量占全省比例仅有1.4%。第二,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少。从全省范围来看,肇庆市2018 年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全省排名第10,与2017 年排名保持一致,增长速度基本与全省水平持平,高于珠三角水平2.84 个百分点,但与排在肇庆市前面的珠海、中山、惠州、江门、汕头等市距离进一步拉大。2018 年,肇庆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占全省比例仅为3.4%。

3.自主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亟需加大

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低。从全省范围看,肇庆市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全省排名第9,与2017 年持平,同比增长珠三角排名第4,全省排名第12,但比全省的增长低2.39 个百分点,增长有所放缓。2018 年,肇庆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省比例仅有1%。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低。全省范围看,肇庆市2018 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全省排名第10,比2017 年排名上升1位,同比增长全省排名第4,珠三角排名第1,较上一年提升明显,发明专利申请质量提高明显,比全省增长高39.94 个百分点。

4.研发投入远远不足

从全省范围看,肇庆市2018 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数值全省排名第10,比2017 年排名下降1 位,只占全省水平的1/3。以上数据表明,当前肇庆市2018 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保持较快增长,但总量相对不足,已成为制约全市创新发展的“瓶颈”。

肇庆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条的定位

(一)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其他主要城市的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打造“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各有优势,在布局创新驱动发展上都不遗余力,力求在创新链条上占据有利地位。

深圳: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创新人才支撑,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的优势,支持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广州:《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全力提升科技创新功能:包括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香港:是世界金融和航运中心,拥有多所世界级大学,众多国际知名机构,大量的外来人才和本地人才。凭借金融、人才、机制等优势,推动创科发展,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和机械人科技、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等不同领域向前发展。

澳门:政府对科技的投入不断增加,希望把握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把澳门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珠江西岸科技创新基地。与阿里巴巴、微众银行等科技企业合作,不断推动城市在交通、旅游、健康、企业员工培训等多方面深化数字化布局。

(二)肇庆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定位

肇庆的优势在于承接产业落地,具体表现在土地开发强度低;地理位置处在连接大西南的枢纽;交通、物流比较便利;人力资源比较丰富。劣势在基础研发,具体表现在创新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缺乏人才、资金,教育、医疗等,生活条件和一、二线城市有差距;创新环境较差,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都有差距。按照区域经济发展中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模式,肇庆要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时发力,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广东所能”,聚焦“肇庆所优”,积极参加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肇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举措

(一)实施长远的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

1.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

认真贯彻落实“1133”工程五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制订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特别合作试验区,围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工作目标,狠抓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创新驱动发展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以超凡的毅力和勇气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2.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创新要素的聚集与流动

肇庆要确立“东部崛起、中部提质、西北振兴”的方针,以东部片区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四会为工业优先发展区,中部片区端州、高要、鼎湖为城市核心区、西北部片区为生态协调发展区域。东部片区在引领型发展,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机制上率先突破,重点布局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高水平医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分校、分院或分支机构,为全市转型发展提供示范的使命;中部片区打造“一河两岸”城市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金融、物流、旅游、教育、医疗等产业;西北片区重点发展农业、康养、食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重点布局一批农业科技园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争取省创新创业基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设立子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二)构建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

肇庆要立足于本地优势,加强科技服务骨干机构的培育,建设科技服务业企业。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提质增效工程,特别是加强孵化器人才的培养,提升孵化服务能力,力争实现国家级孵化器的新突破。推动华智科创互联网企业孵化基地(端州)、肇庆市创新创业中心(端州)、肇庆(高要)智能制造孵化器、广东圆梦园孵化城(高新区)、登骏创业谷(高新区)等孵化器建设。注重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并发挥其引领作用。

(三)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创新转型

1.加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力度

以企业技术改造创新促进优势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实施《肇庆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备案,建立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工作台账,切实落实技术改造各类奖补政策。实行市县联动,开展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新一轮技术改造,改造提升金属加工、精细化工、新型建材、林产工业和食品饮料等现有传统制造业。

2.大力支持新技术的应用

推动生产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价值链高端环节。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新型生产方式。要实施推广应用计划,积极推荐优质项目申报国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建设试点工作。加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力度,抓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促进肇庆市智能制造装备在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应用。

(四)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一批66 个国家级战略型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其中,大湾区城市有6 个都邻近肇庆,并且和肇庆的产业契合度较高。依托肇庆市总规模10 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肇庆市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并发挥引导基金“金融招商”的特性,促进金融、科技、产业发展一举三得。

2.研发新技术,发展新产业

大湾区经济的新增长点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肇庆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以创新做强做大产业,聚集人才和技术,实现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争取进入省级战略型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五)打造一流的创新环境

1.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府〔2019〕1 号)等政策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抓好肇庆市《贯彻落实省政府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的实施工作。要建立健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积极研究制定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政策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落实,促进科技、金融资源良性互动、匹配发展。

2.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

金融是科技创新的血液和重要支撑,要引活水,建立完善金融服务机制,灌溉科技创新发展。鼓励引导持牌金融机构、金融法人企业以及股权投资企业在肇庆市落户。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投贷联动等轻抵押产品和融资服务,有效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融资发展。通过深圳前海创投孵化器有限公司建设“企业在线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系统,凸显创投孵化的作用。

猜你喜欢

肇庆市肇庆粤港澳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深圳蛇口—肇庆高要”组合港正式启动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活在肇庆,写诗(四章)
奇伟的肇庆(外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