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特色小镇发展的探索
——以林州市石板岩镇为例

2021-07-03常梦鸽北京城市学院

营销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林州市石板民俗文化

常梦鸽(北京城市学院)

林州市石板岩镇概况

林州市原名林县,始建于西汉高帝二年,1994 年撤县设市。其位于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林州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加上其独特的山地风貌,形成了一幅雄伟的太行山画卷。石板岩镇是林州市下辖的乡镇之一,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优美的自然风光,2017 年被评为中国特色小镇。

(一)地理结构

石板岩镇地处林州市西北部,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接壤。总面积约89.85 平方千米,境内多山,水系发达,浊漳河支流露水河将林虑山切割形成一个南北长50 公里、东西宽1.5 公里的深切峡谷。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石板岩镇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润多雨,再加上其独特的峡谷地貌和丰厚的植被树木,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高山流水、奇峰异石、巨型冰柱、云海雾凇等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二)人文结构

石板岩镇人口共计6732 人,共有17 个行政村,326 个自然村。靠山而居,临水而栖。石板岩镇大多数村落分布在露水河两侧,为获得充足的光照,部分村落散落在峡谷两侧谷底至山顶的多个层面上。由于当地多山少地,交通不便,因此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自给自足,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红薯、土豆等。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的核桃、山楂、柿饼、花椒等经济作物因其味道纯正、绿色健康等特点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尽管地处河南,但石板岩镇当地居民的生活、饮食等习惯与山西省西南部较为相似,往来也相对比较频繁。

林州市石板岩镇特色

(一)建筑特色

石板岩镇地处峡谷地带,20 世纪90 年代以前,交通十分不便。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利用太行大峡谷丰富的石头资源,打造了多种以石材为主的生产、生活用品。例如,石头院、石板房、石头街,石磨坊,石桌凳,石水缸等等。这些石头制品组成了当地独特的建筑特色,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二)景观特色

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是全国AAAAA 级景区之一,其中太行大峡谷地处石板岩镇境内,总面积89 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0%,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其中桃花谷、王相岩、太行天路、太行平湖等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近年来不少艺术院校的师生慕名前来采风,并在此建立了写生基地。

此外,石板岩镇是“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为传承谷文昌精神,石板岩镇在南湾村西侧建成谷文昌纪念馆,与谷文昌故居遥相呼应。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游览石板岩镇美好风光的同时,可以踏入谷文昌纪念馆,追寻红色足迹,感受精神洗礼。

(三)民俗特色

打花棍是石板岩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石板岩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每到重大节日,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广场上踩着鼓点舞动花棍。花棍的由来历史悠久,早期的花棍就是木棍,是人们在山林间活动的防御工具,还可以当拐杖。遇到果树庄稼丰收,人们也会拿起木棍绑上彩带欢呼庆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几套花棍动作,流传至今。

石板岩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林州市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要求将市内各种旅游资源、社会资源、产业相互融合,全行业积极融入、全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石板岩镇作为旅游业领先的特色小镇,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交通不便

在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尽管林州市内有多条旅游专线及配套的旅游巴士,可以实现全域旅游,无缝衔接。例如,旅游1 路、旅游2 路、太行大峡谷旅游观光车等。但是,林州市境内没有高铁、火车站,部分赴林旅游的乘客,只能先到达安阳站或安阳东站,再自行前往林州市。以安阳东站为例,此站前往林州市全域旅游中心有三种方式,如图1 所示。方式一,游客到达安阳东站后乘坐当地公交车前往安阳汽车中心站,此段路程需68 分钟。由安阳汽车中心站发往林州汽车南站的大巴车每半小时一趟,此段路程大约2 小时。林州汽车南站换成旅游1 路公交车可直达林州市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此段路程大约1 个小时。因此采用方式一,全程需要4 个多小时,大约花费17 元,虽然价格便宜,但是耗时很长。方式二,下高铁后可以直接乘坐高铁站大巴前往林州市客运中心,由汽车客运北站乘坐出租车到达游客服务中心。采用方式二全程约两个小时,大约花费45 元,但是高铁大巴发车时间不确定,且车次非常少,没有明显的停车标识,无法保证游客可以及时到达目的地。方式三,直接从安阳东站乘坐出租车到达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全程约1 个小时,大约花费160 元,采用此种方式虽然方便,但是花费相对较高。具体乘车方式比较如表1 所示。

图1 游客从安阳东站至全域旅游中心的三种交通方式

表1 各乘车方式与费用关系

(二)民俗文化特色不明显

石板岩小镇以石头为主的建筑特色随处可见,进入太行大峡谷便能感受到石头的魅力。很多游客在游览过石板岩镇内的景区后,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独特的自然风光,然而对当地的民俗文化了解甚少。石板岩镇是“扁担精神”的发源地,现在人们已经几乎不需要使用扁担来挑货,除了镇上的扁担精神纪念馆,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扁担的痕迹。打花棍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子上几乎人人都会跟着鼓点跳几下花棍舞,但是除了春节期间,其他时候很难看到花棍表演。然而冬季正是旅游的淡季,游客稀少。因此,对于打花棍的民俗特色,很多来过石板岩特色小镇的游客并不知晓。

石板岩特色小镇发展建议

(一)完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

近年来,林州市打造全域旅游,建设并成立了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形成了市内旅游交通网络。考虑到外地游客增多,且大多数会选择高铁出行。建议旅游旺季在安阳高铁站设立林州市旅游小巴接送点,外地游客下高铁后可乘坐旅游小巴直达林州市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小巴接送途中可播放林州市旅游景点介绍,包括当地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民俗特色。一方面缓解游客长途旅行的疲劳,另一方面激发游客游览的兴趣,帮助游客规划最佳游览路线。高铁站旅游小巴的设立,可以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旅游交通网络,接纳来自全国的游客。

(二)打造特色民俗文化

在石板岩小镇,可以饱览秀丽风光,品尝特色美食,参观艺术展馆,但游客对于特色民俗文化感受度较低。建议在旅游旺季开展一些民俗文化表演。例如打花棍巡游,扁担挑货话剧表演,草鞋草席编织表演等,并邀请游客参与。打造相关的旅游纪念品,例如迷你花棍、迷你扁担等,游客可购买喜爱的纪念品。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游客参与度,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传播当地特色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总结

本文以林州市石板岩镇为例,研究全域旅游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发展状况,找出石板岩独特的发展优势,分析出其发展中存在的交通不便和民俗文化特色不明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及对策,首先建议在安阳高铁站设立旅游小巴,完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其次,开展民俗文化表演,打造特色民俗文化。此次研究目的是为当地旅游部门推进林州市全域旅游提供参考,同时为石板岩小镇特色文化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对石板岩的特色小镇建设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林州市石板民俗文化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石板街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 林州市召开
林州市红薯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思路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千年红檬 诗意石板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见闻
首档安全生产电视栏目开播
林州市坡地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