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探讨

2021-07-02易江凌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3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巩膜

易江凌

(重庆市忠县中医院,重庆 404300)

翼状胬肉是眼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发红、发干、有异物感、球结膜充血肥厚等。翼状胬肉若接近瞳孔区会影响患者的视力,导致其视力下降,甚至可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1-2]。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手段。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切除翼状胬肉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3]。有研究指出,在将翼状胬肉患者的翼状胬肉切除后,对其实施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切取其自体角膜缘组织作为移植材料)能够显著降低其病情复发的风险[4]。为了分析对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笔者对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重庆市忠县中医院就诊的87例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重庆市忠县中医院就诊的87例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纳入标准是:1)进行裂隙灯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存在翼状胬肉充血发红、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的情况;2)眼部异常干涩,且存在明显的瘙痒感及灼烧感;3)翼状胬肉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影响视力。其排除标准:1)患有慢性结膜炎、活动性沙眼、慢性泪囊炎或睑内翻倒睫;2)近半年内接受过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3)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44例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3例、21例;其中单眼翼状胬肉患者、双眼翼状胬肉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8例、16例;其年龄为27~78岁,平均年龄(50.04±8.83)岁。B组43例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3例、20例;其中单眼翼状胬肉患者、双眼翼状胬肉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9例、14例;其年龄为29~76岁,平均年龄(51.73±8.02)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使用0.5%的地卡因和0.2%的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表面麻醉。使用开睑器将患者的眼睑撑开,用有齿镊子夹住其翼状胬肉的头部。从胬肉边缘外0.5 mm处切开并剥离浅层角膜,仔细分离角膜组织与胬肉组织,直至角膜缘。对胬肉两侧球结膜进行剪开处理,分离角巩膜缘粘连处,钝性分离巩膜上组织。分离结膜下胬肉组织至半月皱襞,切除已完成分离的所有胬肉组织。对巩膜面实施止血处理,使用巩膜隧道刀刮切巩膜,使其表面光滑平整。将切除后的结膜缘间断缝合于角巩膜缘外约2~4 mm处的巩膜面上,使部分巩膜面暴露。采用灼烧止血法进行止血处理,缝合切口。在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基础上,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确认患者切除翼状胬肉后创面面积的大小,在其患眼上方切取同等大小的含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组织。将切取的结膜组织移植至创面处,确保移植片的结膜缘、角膜缘与创面能够完全对合。将移植片固定于巩膜创面,用缝线对移植片与浅层巩膜进行间断缝合。检查移植片的缝合固定效果,确认效果良好后在结膜囊内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商品名:典必殊,生产厂家:S.A. Alcon Couvreur N.V.(比利时),规格:3.5 g/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81126〕。对患眼进行常规包盖。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查两组患者的泪膜稳定性,检查指标包括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和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6个月内其病情的复发率。疗效评定标准是:(1)显效:治疗后6个月,患者未出现结膜增生的情况,其创面完全愈合,且视力基本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后6个月,患者未出现明显的结膜增生情况,其创面基本愈合,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3)无效:治疗后6个月,患者出现明显的结膜增生情况,其创面未愈合,视力未改善。(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LT、TMH、BU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的LLT较大,其TMH较高,其BUT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对比(±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对比(±s)

组别 LLT(nm)治疗前 疗后A组(n=44) 59.31±3.28 65.36±2.27 0.17±0.08 0.19±0.04 9.21±1.84 10.73±1.88 B组(n=43) 58.86±3.07 71.73±2.68 0.18±0.07 0.26±0.06 9.20±1.87 13.65±1.79 t值 0.54 14.07 0.47 9.85 0.02 10.6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例(%)]

2.3 治疗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的对比

治疗后6个月内,A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20.45%(9/44),B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4.65%(2/43);B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92,P<0.05)。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结膜异常增生性疾病。此病在中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此病的诱发因素较多,除了最常见的紫外线照射、烟尘、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外,还包括眼表慢性炎症反应、泪腺异常、病毒感染、家族遗传、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小而静止的翼状胬肉无需特殊治疗,活动期翼状胬肉可首选药物治疗。当翼状胬肉影响视力、导致复视、炎症反应反复发作时,进行手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5]。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包括翼状胬肉切除术、巩膜暴露术、结膜移植术等。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是以往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的常用术式。采用此手术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进行治疗能够缓解其临床症状,但易对其角膜上皮的屏障功能造成损伤[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的LLT较大,其TMH较高,其BUT较长,其病情的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与单用翼状胬肉切除术相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其泪膜的稳定性,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有研究指出,接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翼状胬肉患者因缺少角膜缘干细胞、角膜上皮屏障功能受损易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在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基础上,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其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情况,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7-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符[9]。

综上所述,与单用翼状胬肉切除术相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干眼症状,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巩膜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