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21-07-02吴代顺丁可武姚忠亮杨文卿宋禹廷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司法鉴定课程体系学科

吴代顺,黄 玮,丁可武,姚忠亮,杨文卿,宋禹廷

(1.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福建 福清 350300;2.福建历思司法鉴定所,福建 厦门 361000)

一、背景

(一)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才紧缺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各地区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力量建设,推动组建符合条件的专业评估队伍,尽快形成评估能力[1]。从2014年至今,全国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技能培训每年达2万人次,并保持每年10%的数量增长,但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估行业复合型人才仍存在较大缺口[2]。目前,国内主要是通过培训方式解决相关业务需求,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缺口较大,特别是系统性的人才培养[3]。因此,亟需通过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估创新工程教育体系改革,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

(二)现有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才培养模式

现有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非系统性、学科交叉性不够和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其一,过去复合型人才通常是通过非系统性学习造就的[4],其知识结构与成长效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行业所需人才素质参差不齐。我们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特点,探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才系统性培养模式,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才的各项能力要求融入到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并做成相应的课程模块,形成系统性的培养模式。

其二,传统高等教育主要面向专业深入型人才的培养[5],其运作机制在面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时有待创新与改进。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才培养涉及多个学科交叉融合,我们打通了专业间人才培养的教育“孤岛”,将我校生态学、生物学、应用化学、法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刑事科学技术、危机处理等学科专业师资通过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创新等方式,形成了针对性、适应性和灵活性强的环境损害鉴定复合型人才培育特色和模式。

其三,为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6],本次改革吸收国外校企合作办学经验,将产教融合、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做深做透[7],将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与教学紧密融合,建立健全学校与政府相关部门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适配度。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组织实施等领域开展合作,使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衔接,提高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度。

二、构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才培养体系措施

(一)主要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和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8],充分发挥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应用型学科发展优势,总结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经验、司法鉴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实践经验,借助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平台,结合我校相关专业发展特点,探索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产教融合、校地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工程教育体系改革方案(图1)。

图1 构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思路Fig.1 The main ideas of constructing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 forensic expertise

(二)具体举措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关要求,结合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关于从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9]。使学生具备开展野生生物资源调查、物种分类和鉴定、生态破坏因果关系判定、生态系统服务损害量化、生态恢复工程设计等工作的专业技能。具体举措如下:

1.构建知识结构优化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已成为一门融汇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法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刑事科学技术、危机处理等多专业的综合学科[10]。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成功经验做法[11],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特别是核心课程模块、拓展提升模块的构建,以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在原有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强化环境法学、环境生态修复工程、资源环境与经济学、土壤修复工程等课程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才培养中的知识能力要求,增设刑侦技术、公共关系学、危机公关学、环境损害鉴定实务等相关学科的课程。坚持产出导向,聚焦学生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专业素养与职业胜任力,工学结合、课证融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努力使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2.探索适合复合型人才系统性培养的教学模式

根据复合型人才系统性培养需要,组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专业实验班,结合课程体系完成核心课程模块教学任务,采用分组教学方式完成水污染控制工程、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四个不同模块的教学任务,达到小班化的培养效果。分析不同课程的特点,利用校内、校外教师特点开展协作教学,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如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务课程的教学就聘请司法鉴定机构的专家开展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估复合型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结合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资源建设,选用适合人才培养要求的通用教材,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系列教材。加强线上资源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福建历思司法鉴定所等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合作创建案例库,把每年实践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梳理出典型案例以丰富案例教学资源,为开展校校人才培养合作创造条件。为提高实验室综合利用率,强化应用能力培养,与福建历思司法鉴定所合作,建立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持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整合建设,创建新的实训基地和实践创新平台,通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和优化教学资源管理,充分发挥校内外教学资源优势,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4.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引进两位“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以及多位博士基础上,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加大科研攻关力度,联合校内相关学科教师、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组建联合创新教学团队,共同开展科研合作,不断提高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技术水平。按照双师型教师培养要求,选派教师到省检察院、省环保厅、司法鉴定机构等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提高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师资比例,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聘请司法鉴定机构、政府部门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充实教师团队。

5.创新管理模式

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单位的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的较大差异,探索出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采用的主要举措为:

(1)强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管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模块,明确教学目标定位和课程任务,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指引,将课程目标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复合型人才要求紧密结合,科学有效执行既定教学计划。(2)加强教师和学生管理:认真分析研究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单位的教师特点,组建专业教研室,建立与目标相匹配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双师型教师管理体系等制度;建立学生评价体系。(3)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建立专业学术委员会,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实施教学督导制度和定期教学质量专题分析等教研活动,推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开展专任教师全员听课、评课制度、提高业务素质。及时听取学生意见和行业专家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6.探索面向产教融合的校地校企协同育人办学模式

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估专业涉及面广,人才培养要求高,需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产教融合、校地校企协同育人办学模式[12],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1)共建课程: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学校与鉴定机构、政府部门共同开发完善课程,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2)共管教学:将学校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政府管理模式有机融合,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3)联合实践:建立学生到政府部门、司法鉴定机构和企业的实习机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相关素质进行科学有效的培养和训练,并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4)共建师资:采用多种渠道,让校外具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到校开展案例讨论教学和开设讲座,充实教师力量。鼓励教师到政府部门、司法鉴定机构和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实际案例研究,为他们提供技术咨询服务,通过相关培训学习获得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资格,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

三、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的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多措并举,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开展案例库建设和课程开发,以满足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才的需求。强化实践环节教学,特别是案例教学,加大政、企部门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到校上课比例,开展课题合作,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是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猜你喜欢

司法鉴定课程体系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超学科”来啦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