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方言杂字的视觉设计

2021-07-02刘方舟林荣向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福州方言文字

刘方舟,林荣向

(福建商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1],是特定人群记录语言的工具。文字以视觉或触觉(如盲文)为媒介,语言则以声音符号指代对象,两者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汉语的文字系统随时代的发展变迁增减调整,通过音意结合的方式,与雅言、近代官话和现代普通话形成对应关系。方言是有别于普通话的地方性口语,社会对方言口语同样存在书写需求,因此一些方言通过形声、造字、借用、同音等方式借用汉语的文字系统进行标注,谓之“方言杂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普通话的普及,方言逐渐式微,与其伴生的地方文化也亟待保护。目前对方言的保护研究多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若能从视觉设计的角度思考如何将文创产品与地方方言相结合,应能为其传承与保护增添活力。

一、福州方言杂字

(一)福州方言与汉字系统

福州方言是福建闽东地区民间日常使用的口语,自唐末五代就已定型,谓之“平话”。平话没有文字系统,为避免信息传播和存留上的时空局限性,就以方言杂字的形式记写特有词汇或有特殊用法、异于通用汉字的方言本字和生僻的异体字[2]。直至进入20世纪,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民众汉字读写能力的提升,这种文字标注式的福州方言杂字书写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文化传播层面,方言杂字依然有其存在的意义。日本设计师浅叶克己把文字做了三层属性定义:一是表面书写的文字;二是传递语义信息的文字;三是激发人们的艺术想象力的文字[3]。文字能够广泛应用于文创、宣传等领域,成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传达形式。马林诺夫斯基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语言是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但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文化的一部分。”[4]故方言可以生动地承载和体现地域文化,是文化心理认同的重要符号。

(二)方言杂字与视觉设计

方言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围绕不同地域的方言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当今方言和方言杂字逐渐淡出日常交流的背景下,无论本地或外地,未掌握当地方言的人很难理解和体会当地地域文化背后的内涵。将方言的音、字、图以图形方式结合,用视觉的方式在不同地域的人群中建立起信息交流的桥梁,有助于打破这种隔阂,也能唤醒本地年轻一代的乡土记忆。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印刷技术丰富了文字和图像的运用场景;21世纪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变成以数字电子媒介为主,产生了诸多跟文字图像有关的传播现象。文字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载体,文字的视觉图形化被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独具艺术价值的视觉传达形式。视觉设计后的文字更容易跨越语言的隔阂,唤起人们对信息内容的思考。在这个背景下对福州方言杂字进行再设计,通过视觉在受众与方言之间建立关系,既能激起人们对福州方言的兴趣,又有助于研究福州地域文化,为传承与保护创造条件。

(三)他山之石

世界许多地区都有方言,中外皆有对方言进行视觉设计以发扬和传承地域文化的思路。以日本为例,宫崎县小林市就使用了方言的视觉化设计。他们向居民征集能够完美解释方言的照片,并配合音、意、字制作成为宣传海报,通过视觉图片直观的表现方言的语义情绪。除此之外,海报上还附有二维码,扫码之后会出现当地的自然景色、美食以及文化,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独特的方言文化,还将其应用在文旅产业推广中,用以吸引更多的旅客前来观光。日本的另一座城市大阪地处关西地区,就围绕关西地区方言杂字制作海报和文创周边,提振当地的文化经济效益。日本平面设计师浅叶克己先生将中国古老的东巴文字应用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并希望借此“共享古人的智慧,让年轻人也能感受到传统中蕴藏的善良灵感”[5]。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对福州方言杂字进行视觉设计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福州方言和地域传统文化。

二、福州方言杂字视觉设计探讨

方言杂字的视觉设计思路,是以汉字系统中“字”这种书面符号,配合读音,融入图形,将方言的读音、字意进行重构组合,将之具象为一种即便不掌握福州方言也能够“看懂”读音字意的视觉元素,并将其拓展应用到其他文创领域。为了更好的保存福州方言的文化内核,在设计时要避免天马行空的新造字。福州的方言杂字古已有之,在设计时不能脱离民间约定俗成,失去方言的本意。在设计思维指导上可以参考明代的《戚林八音》。这是一本以方言杂字解析福州方言音韵系统的韵书,约成书于四百多年前的嘉靖年间。亦可以参考清代乾嘉时期问世的《闽都别记》,这是一本以文白间杂的方式记录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地方掌故、风俗习惯、方言俗语等的福州方言小说。在读音的视觉表现上可以参考近代西洋传教士根据福州当地民众方言读音编写的《福州话拼音字典》和福州方言课本《榕腔初学撮要》[6],上面记载了福州生活、方言的使用场景。遵循方言的用法,能让图形设计尽可能地再现福州方言的传统意韵。

(一)形声相佐、意文同绘、字形组合的设计思路

福州方言杂字遵循汉字“形声、表意、表音”的造字特点,故可以从造字结构角度出发,以“形声相佐、意文同绘、字形组合”的设计思路。围绕这些字的用意场景、指代含义进行图形设计,把方言杂字所表达的含义转化为具有视觉传播功能的图形,可以应用在福州本地特色的饮食菜单、聊天表情、交通导视、文旅纪念品上。

1.形声相佐

福州方言借用汉字系统中的“形声字”——即通过音形偏旁结合的通用汉字记写方言词语。如《福州话拼音字典》中的“冫甘”字,音“an”,指的是稀米粥,故以“甘”表音,以两点水为偏旁表意,取“清冽甘甜”之意。福州人传统早餐喜欢清淡,有晨起喝粥吃锅边油条的习惯,将这类杂字用在传统店面的菜单、店招上颇具韵味,云南丽江亦有将东巴文用在这些场景的先例。但这个字与通用汉字中“泔”字接近,后者指的是剩菜剩饭倒在一起的潲水,两者形似意远,直接使用,未免让不识福州话的外乡人或年轻一辈误解了。可以参照日本设计师广村正彰在丸井北千住食游馆导视中的设计,让文字的一部分笔画被代表着文字意义的图像取代[7]。如将“甘”变化为粥碗和汤匙,并注以全国通行的拼音。这种具象符号与文字偏旁的置换同构,能做到与传统通用汉字的区隔;又如“米斋”,音“zei”,是福州人过年祭祀土地祖先的甜食,用糯米制成团状,形似米缸,下衬箬叶,上点丹朱以图吉利。这种福州旧弄堂小巷常见的食物吃起来香软甜糯,是老一辈福州人的传统记忆。将它的视觉元素、偏旁和拼音组合设计,借此转变为一种信息与视觉元素的载体,使笔画造型融合相佐,能给人眼目一新的观感。设计后应用在福州传统的小吃店面菜单上,同时添加二维码,扫描后可以获得该小吃的详细介绍,更能体现传统韵味,如图1。

图1 福州传统小吃菜单Fig.1 Fuzhou traditional snack menu

2.意文同绘

在方言杂字中还存在众多自创或借用汉字系统已有字的做法。在日常使用中,方言、标准汉字以及普通话存在密切的接触和互转,如清代方言小说《闽都别记》就使用方言语法、标准汉字记述。部分福州方言杂字与普通话通用,仅在读音上有差异,如“高”(音gei-n),“叶”(音nuo),“菸”(音houn),“错”(音dan)等,视觉设计可以参考上文中形声相佐的方式。此外,在地方方言文化中会有一些极具地方特点的差异化表述,有一些杂字在不同地域方言中意义不同,如“冇”字念“mao”,在汉字系统中是指“没有”,在粤语方言中也是这个意思。但在福州方言中这个字念“pang”,指的是虚有其表和不结实。这类文字形态和表述的概念较为抽象,仅通过字体笔画的符号化和象形化很难将其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区分。文字与图形的共同点在于传递信息,因此在设计上要从字的本意入手,将抽象的字义进行图形化处理,结合具体的形象,将文字的笔画造型结构作为出发点进行再设计,形成兼具文字表意性与图形具象性的新的文字面貌[8]。将具象图形和文字符号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将图形和文字的优点同时呈现出来,清晰直观地表达某些特定情境下词汇的所传达的含义和意境。如“冇”字,就可以结合通俗易懂的形象和旁白,通过挖掘方言文化的内涵和具象图案情境化相结合的手法,进行福州传统文化宣传系列招贴设计。这些海报应用在如三坊七巷等景区的福州文化墙海报上,既能够提升趣味性,也能体现福州方言传统文化特色,如图2。

图2 福州方言海报《冇》Fig.2 Fuzhou dialect poster,an empty suit

3.字形组合

福州方言中有一些文字的用法与普通话相差较多。为了避免书面上的歧义,以“亻”“口”作为偏旁标记同音假借字,强调该字区别于通用汉字的做法。如福州方言中有一个“伬”字,在通用汉字系统中用以表示古代工尺谱的记音符号。在福州方言地区,因“尺”字的读音与之相近,便依声托事,用以表示传统的评弹曲艺形式,如“十番伬”“伬唱”等,尽管两字相同,所指却只与音有关,与字无关。另外,普通话读音有四调,福州话则有八音,故而传统方言字典如《福州话拼音字典》中采用了国际音标标注法,研究方言的语言学者中也有用罗马字母折合国际音标配合8以内自然数标注音调的。这些方法固然准确,但在表现音调抑扬顿挫的视觉设计上却比较抽象。这些为表音而造的单个方言杂字通常没有规律可循,偏旁部首与字义相差较远,以图像代替部分笔画的方式不能准确地表达它的含义,还会影响文字本身的读音识别。因此在视觉设计上,该类方言杂字可以联系前后文字,以词组的方式图文结合”的描绘出来,尽量让读者从图像中读懂方言本身的意义;同时可以用拼音、汉字谐音的方式标注读音。方言图形化的招贴不仅承担传达信息的功能,还体现当地的传统审美特征。因此在海报设计上要提炼出具有地方典型特色的服饰、颜色、造型,将传统方言图形元素与要表达的内容融合。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州地方器乐演奏乐种“十番伬”的海报设计,就将表现其演奏特点的狼串、椰胡、大小锣、檀板、逗管等乐器与文字组合,通过传统演艺服装的漫画化,在设计中突出其粗犷高亢热烈的视觉特点[9],实现意相结合的视觉设计。视觉设计能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使之形意浅显易懂,能让不谙福州方言的人也能一目了然,如图3。

图3 福州方言海报《十番伬》Fig.3 Fuzhou dialect poster,Shifan Music

三、方言杂字图形化后的延展应用

传统的文字信息与现代审美结合是具有挑战性的,传统的符号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体现了传统美学的再创新[10]。近年来福州方言杂字和谐音应用在商场地标、福州地方电台节目等线上线下场景,如“虎纠好味道”(福州好味道,一档移动卫视的美食节目)、“歇钵街”(美食街,歇钵在福州是吃饭之意)等,广受消费者好评。可以看出,方言的使用场景是社交,与表情包的使用场景有一定重叠。在新媒体时代表情包的作用不可忽视,能让人们在社交app上直观地感受到方言的趣味性,故可以将常用的福州问候语设计为系列表情包在社交软件上使用。将图形化设计的福州方言杂字作为载体,可以借由新媒体传播推广,也可以附加在文创产品上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可以借鉴的先例是,在云南丽江等地,带有东巴文的饰品是游客带回去做纪念品的不二选择,打开购物网站也有大量东巴文小饰品出售。若把福州方言中吉祥祈福的词语以文字为原型进行图形演绎,镌刻在钥匙扣,小玩偶上,或通过3D打印或陶艺等手法制作为纪念品与福州传统的榕绣、漆器相搭配,能更好的弘扬和发展福州地方传统文化。如在福州方言中,“福”与英语“hope”(希望)同音,便可以此为创意设计名为“希望·福”的旅游纪念品,可以供游客做伴手礼之用,如图4。

图4 “希望·福”纪念品Fig.4 Souvenir“Hope and Blessing”

四、结语

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福州方言在充当地区性交际工具的同时见证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形态,根植于福州传统文化当中。在视觉为王的新媒体时代,民众对新鲜事物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望,福州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推广不应局限于简单的复制与再现,而要强调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要依托文创设计的力量、充分结合现代设计手段,根据福州传统文化赋予方言适宜的造型色彩,将福州方言杂字转化为易感知的视觉形象。通过形态的重构,福州代表性的方言元素、生活方式、古韵情调能通过文创产品保存、记录、流传,有助于传承和推广乡土文化、触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也有助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满足人们对文化张力的需求,推动下一代道德观、价值观的构建,最终树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福州方言文字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