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再植的50例临床疗效分析
2021-07-02林前明林金贵
林前明,林金贵,曾 杰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 福州,350007)
旋转撕脱性手指断离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断指类型,对血管、神经组织、肌腱产生撕裂损伤。患者离断手指再植修复后,具有容易发生血管危象、神经恢复时间较长等特点,因此,其临床治愈难度大,应研究有效的干预方法[1]。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断指院前保存及转运方法普及,显微外科再植治疗技术被应用在临床治疗中,提高了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本文回顾分析我院50例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患者临床资料,对显微外科再植治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手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伤断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显微外科再植治疗,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22~60岁,其中拇指20例,示指15例,中指10例,小指5例,环指无。重伤原因主要是车祸、重物挤压和机械伤害[2]。
1.2 方 法
(2)术中,首先处理患者创面,主要针对断面污垢和创伤组织,切除距离断面边缘1mm的肌腱、神经组织和皮肤,同时,使用显微镜观察,进行创伤口的二次清洗工作[4]。在清创术后,应对主要手指血管、神经进行标记,明确手指、手掌侧总神经血管和神经的具体位置。ß尺神经沿着动脉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臂中份,穿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内侧,向下行至肱骨内上踝后方尺神经沟[5]。
针对断指需用克氏针进行固定,对指关节离断进行关节面固定[6]。断指彻底清创后,病患易出现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指固有动脉缺损问题,再植前,需要进行以下操作:针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取短缩指骨后再植,以患者手指功能正常为基本标准;针对累及关节的情况,需要对患指进行短缩后行关节功能位融合,达到理想的再植修复效果。当出现手指固有动脉缺损时,需行静脉移植修复。准确标记静脉血管,对静脉进行彻底清洗,确保静脉管腔内无杂物存留,对静脉血管的缝合应确保血管弹性恢复正常、内壁光滑无凝血块。
(3)术后注意患指保温,静脉给予抗炎、抗凝药物,肌肉注射抗痉挛药物治疗,加强术后疼痛管理,有效镇痛。注意观察患指血运,及时处理不良状况。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术后患者手指康复情况,对患者断指成活率进行统计、了解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界定综合表现优良、较差例数。(2)使用Highet分级法,明确断指感觉功能。共计分5级,S1表示断指无感觉;S2表示深部感觉有效;S3表示手指浅部的痛觉和触觉;S4为感觉过敏;S5辨别正常。(3)手部运动功能恢复评价使用TAM手指关节总活动度与正常值之间比较。优秀标准为关节活动范围全部实现正常;良好标准为关节活动度大于正常值70%以上;较差指标为关节活动正常率达到50%或不足50%。(4)采用《再植功能评定标准》对回访患者进行评分,其中优良最高100分、最低60分,较差均低于60分。利用SDS、SAS与VAS评分量表对治疗前后进行打分,分值越低说明负面情绪逐渐消减,痛感越小[7]。
1.4 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对文中应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表示,t检验不同恢复状况间的数据差异,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断指成活48例,成活率达到96%,其中45例术后未见异常,3例出现危象,经过及时的救治,均成活。失败2例,失败率4%[8]。
2.2 SAS、SDS与VAS指标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SAS、SDS与VAS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如表1所示。
表1 50例患者治疗前后SAS、SDS与VAS变化
2.3 回访效果
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跟踪回访,对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解,其中综合表现优良达到47例,表现较差3例,优良率为高达94%。恢复良好者手部功能评分为(84.5±1.3)分,恢复效果较差患者手部功能评分值(41.6±0.6)分,t值为56.34,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9]。
2.4 典型案例(图1,图2)
图1 典型案例1 拇指断指再植修复
图2 典型案例2 食指断指再植修复
案例1患者为拇指近节撕脱离断,彻底清创后,软组织缺损约3mm,采用指骨短缩再植,因肌腱自肌腹抽脱且污染严重,予清理后,二期重建。案例2为示指近侧指间关节绞扎性撕脱离断,关节软骨缺损,短缩后,关节融合再植,肌腱断端直接缝合修复。患指短缩固定后,无损伤游离出断端指动、静脉、神经,修剪血管至内膜光滑无损伤处,松解血管外膜,肝素钠盐水冲洗血管管腔,间断缝合动、静脉,修复神经,松止血带,观察血管搏动良好,吻合口通畅,患指血运恢复,缝合创口。术中观察血运稳定,凡士林纱布剪碎后覆盖创口,减少辅料卡压可能。
3 讨论
3.1 手指旋转撕脱伤临床表现
皮肤损伤特点而言,考虑到人体正常肌肉组织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在受到外力情况下容易发生旋转与撕脱,手指皮肤被拉长,与皮下组织分离。手指旋转撕脱伤患者皮肤多为花瓣状或脱套状[10]。肌腱损伤表现为肌腱与肌腹交界脱离,但是考虑肌腱韧性,多发生抽断式脱离。静脉血管方面,由于血管壁较薄,韧性和强度较差,容易在外力作用下被拉长扯断[2]。手指动脉则主要是由外膜、肌层、内膜构成,其厚度较大,并且血管韧性较强,当患者出现手指旋转撕脱伤后,通常情况下静脉首先被外力扯断,其次是动脉撕扯断裂,最后是手指神经[11]。
3.2 显微外科再植术注意事项
显微外科再植治疗主要是对断指进行缝合续接,促使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满足血液循环条件。在干预中,应关注细节护理,提升断指成活率。术中彻底清创,清除失活组织,降低感染发生率,预防术后因组织水肿或创缘硬结引起血管卡压,导致血管危象,预防再植失败。术中血管吻合应在无张力下进行,控制血管痉挛,减少血管危象发生率。术中良好麻醉,可缓解患者紧张心理,减少术中血管痉挛发生率[12]。术后护理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对再植手术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确保室内温度正常,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避免外界寒冷对病指康复影响。患者应保持较高心脏平面,加强自我防护,正确识别血管危象和并发症,并且重视功能恢复锻炼,提升断指成活概率[13]。
现对手术注意事项明确如下:分析患者手指功能重建方案对显微外科再植技术关键点进行明确,并且做好患者清创。将动脉、神经和肌腱等关键部分自患者手指离断的近端无损伤游离出,减少医源性损伤,短缩长度应足够,在确保患指功能情况下,保证动、静脉吻合后无张力,针对撕脱污染严重肌腱组织,应予清除,减少术后感染并发血管危象可能,根据情况一期行临近肌腱转位重建,或将肌腱断端标记,待患指成活二期行功能重建术。
3.3 静脉血管危象识别
回顾分析中,对病例再植成活率进行研究,发现静脉血管危象是关键因素。临床中,血管危象主要分为假性血管危象与真性血管危象。假性血管危象主要发生在术后3天后,患者手指色泽苍白、表皮温度较低、并且毛细血管的充盈试验出现延迟,针刺患者远端肢体,对假性血管危象进行判定[13]。真性血管危象也被称之为血管栓塞和血管痉挛,危象通常发生在术后1天后,对患者治愈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应对此提高重视力度[14]。针对血管痉挛处理相对简单,经过常规抗痉挛、镇痛等干预后,大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对于非手术处理无效患者,应及时手术探查,采用血管外膜松解,血管扩张后重新吻合等处理,及时有效处理对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患者显微再植影响不大。但是,血管栓塞影响较大,处理困难,容易引发患者手指局部坏死,造成不可逆损伤[16],应及时手术探查,修剪栓塞断端,重新吻合,必要时再次行血管移植确保血管在无损伤、无张力状态下吻合。
3.4 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中,出现2例失败案例,造成干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神经血管受伤严重,修复难度较大。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对手指旋转撕脱的治愈成功率提高,对静脉血管进行修复与促进吻合技术越来越成熟[14]。由于断指的预后效果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应对损伤状况进行判定,了解患者手指实际情况[15]。实践中,患者断指完整、断裂处远端与近端无多发性骨折,一般情况下,可完成对断指的再植修复[19]。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断指不存活问题,究其原因是血管撕裂损伤面较大、院前缺血时间较长,此时手指组织出现坏死,不再适合再植手术。临床实践表明,严重软组织挫伤、断指断端出现严重肿胀情况等病例,由于预后成活率较低,因此,不建议开展显微再植手术[20]。
综上所述,在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再植中应使用优质护理方案,积极推广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干预方案,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0例病患进行回顾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显微外科再植手术具有良好应用效果,能够提升断指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