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针毛发种植术在重建发际线轮廓的临床应用

2021-07-02陈容容李丽燕张碧芳邹敬江夏学颖姜金豆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5期
关键词:供区单根微针

陈容容,李丽燕,张碧芳,邹敬江,夏学颖,姜金豆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美容科,广东 广州,511442)

发际线轮廓决定了上面部形态和面部整体轮廓[1],面部轮廓的比例以“三庭五眼”为美学标准,而发际线轮廓的高低决定了前额的高低,因此其对上面部轮廓的美学效果有决定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发际线美观性,对于发际线轮廓重建需求的患者也逐渐增多。2018年1月~2020年9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美容科采用微针种植行毛发移植术,在重建发际线轮廓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8年1月~2020年9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美容科收治发际线毛发移植患者,纳入标准:(1)男性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稳定期,BASP分型[2]为M1型、M2型。(2)女性先天性发际线过高;(3)受区无其他外伤或疾病等因素导致的缺失。排除标准:(1)头屑较多,头皮癣;(2)供区或受区可见明显毛囊炎或头皮充血;(3)全头毛发稀疏者;(4)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欠稳定者。本组病例共95例;年龄21~41岁。男性23例均为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者,其中M1型15例,M2型8例;女性62例,均为先天性发际线过高者。

1.2 方 法

1.2.1 新的发际线轮廓设计

遵循“三庭五眼”基本美学原则,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按“宁高勿低”的比例设计新的发际线轮廓。设计要点[3]:(1)确定前额中点,前额中点到眉间的距离应与眉间至鼻小柱距离相等,必要时往上移,移动度小于1cm,男性发际线高度约7~9mm,女性则约6~7mm[4-6];(2)明确颞点位置,根据残留毛发来定原颞点;(3)确定额颞交界处,设计额颞角,额颞交界处通常位于过外眦垂直线上,男性额颞角设计为锐角,体现男性的阳刚之气,女性额颞角为钝角,体现其柔和美,双侧基本对称;(4)以圆弧连接前额中点,颞点以及额颞交界处,形成新的发际线轮廓,整体形态设计为波浪形。

1.2.2 毛囊单位提取技术(follicle unit extraction,FUE)获取毛囊[8]

测量需要重建发际线的面积,根据拟移植的密度,计算所需的移植毛囊单位数量,女性通常为1500~2500单位,男性通常需2000~3000单位。以后枕部头皮作为毛发供区。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常规消毒铺单,局部肿胀麻醉。用电动毛囊提取机,选取薄壁环钻头提取毛囊单位,提取后的创面无须缝合,直接加压包扎。我们采用毛囊分拣技术[9-10],提取毛囊后,由助手在4倍放大镜下对毛囊单位进行分离和修整。分离过程中注意保留好毛囊球部,将表皮去除干净。按照单根细发,单根粗发,双根细发,双根粗发分类(图1)。将制备好的毛囊单位暂时保存在2~4℃生理盐水中,摆放整齐并计数。

图1 毛囊单位分类

1.2.3 微针种植毛囊单位

采用即插即种法,即用22G或20 G注射针头(图2)边扎孔边将毛囊单位植入。22G针头打孔适合种植单根毛发,20G 针头打孔适合双根毛发。女性发际线种植:前额正中部位,边缘植入单根细毛发,再依次植入单根粗毛,双根粗毛;两侧植入顺序为单根细毛,单根粗毛;再双根细毛,双根粗毛穿插种植;鬓角部分种植双根细毛;分缝处用双根粗毛支撑密度。男性发际线种植:依次植入顺序为边缘植入单根细毛发,再依次植入单根粗毛,双根粗毛。移植密度:边缘及鬓角35FUs/cm2,两侧额角密度约50FUs/cm2,分缝处与中间部位50~60 FUs/cm2。种植打孔方向与角度与邻近或残留毛发生长方向和角度一致[11]。

图2 微针针头

1.2.4 术后处理

后枕部供区加压包8h以上,外用红霉素软膏3天,第3~4d开始轻柔洗头。种植区术后第2天、第3天复诊,用生理盐水轻柔逆向冲洗,将毛根部血痂冲洗干净,1周后可轻柔清洗。

1.2.5 术后效果评价

所有患者术后1周常规复诊,观察受区供区有无感染,毛囊炎,术后1个月观察毛囊第一周期成活情况。术后6~12个月随访,行问卷调查,就移植后毛发密度、方向和角度、分布和粗细、发际线形状,与面部整体协调性、有无毛囊炎等并发症进行评价[7.12-14],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对发际线形状、发际线与面部整体协调性,毛发密度、方向和角度、毛发分布和毛发粗细均感到满意。满意:总体对手术效果满意,但对某方面仍感到不完美。不满意:对发际线形状、发际线与面部整体协调性满意。

2 结果

2.1 整体结果

本组95例患者获随访6-36个月。患者自我评价结果为非常满意78例,满意17例,无不满意者。其中,5例觉得毛发分布均匀度欠满意,尚无需二次手术;1例出现局部毛囊炎导致该处毛囊成活率欠佳,最终导致局部密度不均匀,行二次修补种植;

2.2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女性,22岁,因“先天性发际线过高”行微针种植,种植密度:边缘及鬓角35FUs/cm2,两侧额角密度约50FUs/cm2,中间部位50~60 FUs/cm2,种植毛囊单位约1 500Fus;术后6个月复诊,发际线形态密度满意(见图3)。

图3 典型案例1,女性,22岁,先天发际线过高

典型病例2,男性,27岁,因“雄激素性脱发”行微针种植,种植密度:边缘及鬓角35 FUs/cm2,两侧额角密度约50 FUs/cm2,分缝处及中间部位50~60 FUs/cm2,种植毛囊单位约3000Fus,术后1年复诊,发际线形态密度满意(见图4)。

图4 案例2,男性,27岁,雄激素性脱发

3 讨论

3.1 重建发际线轮廓的设计与种植效果

发际线轮廓决定了上面部形态和面部整体轮廓,其形状和高度可影响一个人面部年轻化的程度[1]。同时,面部轮廓以“三庭五眼”为美学标准比例,发际线轮廓的高低决定了前额的高低,因此,对于发际线轮廓再造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尤以先天性发际线较高的女性群体明显。

男女性发际线特点不同,男性以阳刚为美,女性以柔和为美,因此在男性发际线设计以波浪形为主,而女性的发际线,分为圆弧形,M形,方形,圆拱形,八字形[3,15]。在设计上要求更细致,设计出模拟自然发际线的不规则形态。女性的波浪形更接近花瓣样外观,尤以“美人尖”以及颞点明显。在设计好的发际线周围再模糊种植单根细软毛发,起到真正模拟自然发际线的效果。

有研究显示,亚洲女性头皮中含1根、2根毛发的毛囊单位最多,总数超过80%。其中含1根毛发的毛囊单位占 32.9%,2根毛发的毛囊单位占 48.5%[16]。本组病例中,分离出的毛囊单位均为含1~2根毛发。我们根据毛囊分捡技术,将取出来的毛囊单位进一步细分,女性毛囊细分成单根细毛、单根粗毛、双根细毛、双根粗毛;男性毛囊细分成单根细毛、单根粗毛、双根粗毛。为了顺应自然生长的发际线,我们在新发际线边缘采用单根细毛植入,先单根粗毛,种植 2~3排单根毛发后开始种植双根毛发。最后将单根细毛不规则地散种在发际线前方,已模拟自然发际线的毳毛形态。本组病例中,前额正中的发际线细软毛较鬓角少,而男性本身具备阳刚之美,鬓角无须刻意追求柔美。因此双根细毛只种在女性鬓角处,在远期效果来看,起到“鬓发如云”的柔美效果。本研究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对发际线轮廓的分布与粗细均感到满意,对发际线轮廓的外形、与面部整体轮廓的协调感均感到满意。

常规前发际线种植密度为20-50 FUs/cm2[11],我们的经验是,边缘及鬓角35FUs/cm2,两侧额角密度约50FUs/cm2,中间部位50~60FUs/cm2。由于分缝处显而易见,也会因为分缝而显得毛发稀疏,因此在分缝处种植密度要尽可能高[14]。我们采用双根粗毛,种植密度达到55~60FUs/cm2,与该种植的密度接近生理密度,远期毛发的密度越被认可。本组病例无对密度不满意者,无再次加密种植。在本组男性AGA患者中,我们选取BASP分型的M1~M2分型病例入组。这是因为种植密度较大,供区资源能满足发际线种植需求,对于M3型或其他脱发更严重者,按此密度种植,供区资源不足,需另作处理,合理分布覆盖脱发区[3]。

3.2 微针种植的优缺点

微针种植的孔径通常是0.7~0.9mm,我们采用20-22G针头。22G针头为0.7mm孔径,可用于单根种植,种植区毛发细软、自然。20G针头直径约0.9mm,可用于双根种植,种植区毛囊黏附紧密,术后冲洗时隆突区不易外露,且对第二个生长周期的毛囊影响不大,远期存活率高。微针系即插即种法,可减少种植区出血,避免大面积血痂形成。同样在种植过程中,采用不同孔径的针头,从发际边缘向中心种植,操作便捷,可实现从细到粗的自然过渡,微针种植后的毛发形态自然,种植的方向接近邻近毛发。鬓角种植中更能体现这一优点,因此在女性优势更明显。由于针孔较小,术后几乎不形成瘢痕,头皮柔软度更佳。微针种植的密度可以达到55~60FUs/cm2,几乎接近生理密度,可以使得种植密度满意度较高。

微针种植的不足主要为种植速度慢。以2 000FUs种植量为例,手术时间通常需要4~5h。其次为对种植技术要求高,通常需要有种植经验超过3年的医生完成[17]。主刀医生全程种植,对其精力,体力有较大的考验。术后种植区密度、分布、方向与医生操作的娴熟程度有关。

3.3 并发症的防治

在本组病例中,出现1例毛囊炎患者。通过观察发现该患者头屑偏多,可能种植过程中将少许皮屑带入毛囊诱发毛囊炎,最终导致部分毛囊成活欠佳。故笔者建议,在术前常规做皮肤镜检,排除头皮微生物种植。若出现头屑较多或头皮癣,需要专科治疗妥当后再行手术。如果皮肤镜检发现头皮本身存在毛囊炎或局部充血,也需要症状消失后方能进行。

毛发移植中,供区瘢痕是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认为,减少供区取发的密度,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治供区瘢痕的关键。本组案例中并无供区瘢痕者。移植体脱出是影响毛囊成活的直接因素。在微针种植过程中,由于打孔密度小,移植物不易脱出,且该方法出血较少,较少大面积血痂形成,可避免移植物脱出。术后冲洗时动作仍需轻柔。

综上所述,微针种植在重建发际线轮廓种植中,可满足对患者个体化的设计,能一期手术形成取得理想的发际线轮廓。

猜你喜欢

供区单根微针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仅吻合单根指动脉指尖再植的疗效分析
油条让我相信爱情了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游离前臂皮瓣术区闭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可溶性微针的研究进展
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与前臂皮瓣供区远期功能恢复的比较
4D打印微针让打针不再疼痛
油条两根一起炸才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