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组队模式考核450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人员技能的结果分析*

2021-07-02宋超郦卫星单志明康凤凤夏晓华余斐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杭州300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杭州30003

临床检验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核酸考点队伍

宋超,郦卫星,单志明,康凤凤,夏晓华,余斐(.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杭州300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杭州 30003)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成为快速筛查感染人群,实现精准防控的重要手段[1]。目前浙江省已按要求[2]建立了471个具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并组建了省级核酸检测机动队25支,后备队4支。在实验室建设和应对能力提升的同时,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与提升也非常重要。2020年,全省在线理论培训、现场实验培训的人次达到14 000人次,全年审核发放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岗位证(PCR岗位证)近6 000张。大量技术人员的培训保障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稳步提升。为了解和掌握当前省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检测质量,评估新申请PCR岗位证人员的技术能力、线上理论培训和定点医院实验培训的效果,积累大规模核酸检测的组队经验,评估核酸检测机动队应对速度和工作效率,我们于2020年12月开展了全省范围内模拟机动队形式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竞技考核。

1 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室建立与设置 选择较大空间的全新场地作为考核场所,建立普通型PCR实验室和4个洁净的面试房间。主要仪器设备有ABI 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6台,中科拜尔ZK-96核酸提取仪3台(含配套提取试剂),A2型生物安全柜2台,以及其他各类实验器材。主要检测试剂为武汉明德公司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选用0.2 mL八联管,加样环节均使用单通道移液器操作。

1.2人员抽调与组队 建立全省PCR技术人员信息库,人员年龄小于45周岁。将2020年新申请通过技术验收的PCR实验室作为新实验室,将2019年及以前申请通过技术验收的PCR实验室作为老实验室,对全省每个地市的新实验室人员和老实验室人员按照4∶1的比例抽取,每家新实验室至少有1人被抽中,同时在当地疾控系统抽调PCR技术人员。11个地市共抽调医疗机构PCR技术人员312名,疾控中心PCR技术人员52名,第三方检测实验室60名,人员来自244家医疗机构、52家市、县(区)级疾控中心和 20家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在三级医院中推选资深PCR技术人员26名。在每个地市抽取的名单中,按照每12名医疗机构人员、2名疾控中心人员和1名资深PCR技术人员共15人组建1支队伍,共建立了26支地市级队伍和4支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队伍。抽调的人员名单和考核方案在考核前5 d公布,并由前期被推选的资深PCR技术人员担任组长,负责联系和召集队内人员,统一团队操作技术。每位选手的队内职责仅在赛前半天抽签决定。

1.3考核方案 考核分实验操作(100分)和理论面试(40分)2个部分。团队技术成绩占实验操作中的42分(42分/100分),分为一区内的试剂配制考点、二区内的核酸提取A步骤考点与核酸提取B步骤考点,以及三区内的核酸扩增考点[2],其中一区和三区考点各3分,二区每个考点1.5分;团队协作成绩占实验操作的58分(58分/100分),包括准确分、速度分、废弃物处理分、台面清洁分、记录规范性分和队伍秩序分;理论面试中PCR结果解读占16分(16分/40分),技术相关问题论述占24分(24分/40分)。考核评分流程见图1。

图1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技能考核评分流程

1.3.1实验考核形式 每支队伍检测96个盲样样本,样本均为本队选手的自采样本,包含随机放置的2支模拟阳性样本和3支阴性质控样本。每支队伍的组长默认第15号,其他14名选手在考前报到时通过抽签确定第1号到第14号的排序序号。第13号选手负责全队的试剂配制,操作分3分;第14号选手负责全队的八联管离心和扩增操作,操作分3分;第1号至第12号选手依次负责核酸提取的96孔板对应序号一列(从A至H)8个样本的提取检测,其中核酸提取A步骤考点每人1.5分,核酸提取B步骤考点每人1.5分,整个核酸提取操作分每人3分。第15号组织负责废弃物处理、台面清理和队伍秩序。每个考点全程设评委2名。

1.3.2实验考核时间 试剂配制操作时间25 min;核酸提取A步骤考点第1号选手250 s,第2~12号选手每人135 s,超过5 s将被扣分并被终止操作,全部12名选手不超过30 min;核酸提取B步骤考点每人120 s,超过5 s将被扣分并被终止操作,全部12名选手不超过26 min。考核中同时统计每支队伍核酸提取全过程操作的时长,从第1号选手进入核酸提取A步骤考点开始计时,直至第14号选手将全队离心完毕的八联管带离核酸提取B步骤考点结束计时。设计时秩序评委2名。

1.3.3面试形式 4个面试房间各有评委2名,每队同时在4个面试间平行面试。面试结果解读中选手抽取1题,要求选手对PCR扩增曲线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技术相关问题论述中选手以抽签形式在60题中回答2题,按照标准得分点给分。每人面试时间不超过7 min,组长不参加面试。面试每人40分,团队面试成绩按14名选手的平均分计算。

1.3.4技术考核评分点 在团队技术考核环节,紧扣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手工操作较多且与检测质量相关的环节设置评分点[3],见表1。

表1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技能实验操作技术考核评分点

2 结果

2.1成绩比较 30支队伍的总成绩和各项成绩的平均分、最大值与最小值见表2。30支队伍的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大,反映出目前不同的队伍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技术能力和理论水平均存在较大差异。

表2 成绩统计表

11个地市和第三方检测队均在赛前有过1~3 d的集中训练。地市多支队伍在团队技术成绩(图2)、面试成绩(图3)的平均分与其赛前集训平均时长存在相关性。赛前集训时间越长,地市的技术成绩和面试成绩就越高,反之没有组织进行赛前集训的地市成绩通常靠后。

图2 地市技术成绩与其赛前集训时长的关系

图3 地市面试成绩与其赛前集训时长的关系

2.2人员技术比较 将2019年以前获得PCR岗位证的人员称为老证人员,共55名;2020年获得PCR岗位证的人员称为新证人员,共311名,老证人员各项统计得分均高于新证人员,见表3。在总成绩上老证人员平均成绩高于新证人员,且新证人员中出现5名极低分人员。在团队技术成绩上,老证人员与新证人员总体成绩接近,但是新证人员内部差异较大,低分人员较多。在团队面试成绩中,老证人员各项统计得分均高于新证人员,老证人员内部差异17.7%,新证人员内部差异达到20%,且低分人数较多。在面试的结果解读能力考核中,总分16分,老证人员的内部差异为16.6%,而新证人员的内部差异达到23.1%,还有0分和2分的情况。从整体看,在实验技术中老证人员技术发挥稳定,心理素质强,而新证人员差异较大,低分较多,心理素质和技术娴熟度有待提高。新实验室人员要加强PCR结果解读能力,缩小新上岗人员内部的技术差距。

表3 新证人员与老证人员成绩比较

2.3操作技术分析 按照考核标准统计技术失分率,即每个评分点出错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见表4。在核酸提取A步骤考点,移液器操作的失分率最高,主要表现为操作不熟练,移液器吸样太快导致吸样量不准确,吸头未装紧造成吸样和走位过程中标本滴落在台面或其他孔位,移液器身体接触到采样管口或标本液体。其次是加样错误,主要表现为没有预先考虑加样孔的位置,在其他孔上方犹豫,或吸头进入其他孔位后再更换孔位,存在加错或重复加样的情况,部分选手察觉到加样错误但未在标本加样记录单上标注。手套污染标本、污染提取柱、加样路径走位不规范和加样深度不达要求的失分率接近,主要反映选手样本处理不熟练,日常操作较随意,防核酸污染的概念薄弱,影响到其他队员的样本结果。在核酸提取B步骤考点,加样路径走位不规范的失分率最高,携带核酸模板的吸头反复经过其他孔位上方,防污染意识薄弱;其次为加样超时和未确认是否加样成功,反映日常操作不熟练,加样注意点未体现在操作中。其他评分点失分率见表4。

表4 二区内2个考点的评分点失分率

2.4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竞技考核的2 880份盲样样本中,获得与预期结果一致的样本占95.5%(2 751/2 880),有129份样本检测结果存在问题,其中,内源性内标未扩增的占96.1%(124/129);阴性质控样本出现扩增曲线占2.3%(3/129),另有2份阳性质控样本未被检出,1份原因是选手操作PCR仪时2条八联管互换了位置,另1份原因是未加样。30支队伍的平均准确率为95.5%;结果准确率100%的队伍2支(2/30),准确率低于90%的队伍3支(3/30),最低82.3%,即96个样本中17个样本检测结果不符合预期。随着队伍技术成绩的降低,结果准确率也整体上逐渐下降。

3 讨论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要求组建后备核酸检测机动队,组织对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和第三方实验室检测人员开展相关培训[4],建立快速反应调集机制,用于在局部发生疫情时短时间内能够完成人群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队伍需要具备应对速度快、检测效率高、团队配合好的特点。在本次全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能比武中充分考虑了上述需求,既抽查考核了后备核酸检测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理论水平,也从团队角度评价考验了每支队伍15人的快速应对能力、分工协作能力、检测质量效率以及团队组织管理,模拟了在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中每支队伍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本次抽查是从取得PCR岗位证的名单中随机抽取,重点以新申请PCR岗位证、新建立PCR实验室的人员为主要考核对象,评估后备核酸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

在大规模检测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多个步骤通常被分解为多个岗位,以流水化操作和内部配合的形式进行快速检测,因此,考核也模拟实战特点进行了岗位分工,重点考核了选手的手工操作技术。试剂配制考点考查选手的试剂盒解读、试剂配制和分装能力,考查移液器使用和阳性对照的处理,试剂准备关系到全队的检测能否成功。核酸提取A步骤考点只有配合默契,统一操作习惯,提前预知熟悉标本和实验用品的摆放位置,后续每位选手才能够在135 s的紧张考核环境下顺利完成加样。此外,在对标本的开盖操作、规范的移液器走位、不影响其他选手的孔位、生物安全柜内的操作规范也是考核内容。核酸提取B步骤考点是考验选手防污染意识和团队整体加样技能。考核中每队都会遇到多个未知位置的模拟阳性样本,如何精准加样、减少体系气泡量、细心加盖和标记、不影响后续队员的操作,减少全队八联管离心的时间,在队伍磨合中都需要考虑。核酸扩增考点考核第14号选手的上机操作和结果解读能力,发现部分选手知道步骤,但并未将口述的要点落实到行动中,被评委及时纠正;多数选手依赖于软件的自动模式,经常遗漏部分曲线异常并需要复核的样本。团队所有操作的问题最终都体现在核酸扩增考点的结果中,孔位的漏加、错加造成全队准确分的大失分。团队最终检测样本的准确性与其技术操作分呈正相关,选手扎实熟练的技术功底是最终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有力保证。

2020年为应对疫情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大量的核酸检测后备人员通过在线培训和实验操作获得了PCR岗位证,成为核酸检测后备人员。但是多数人员并未真正从事PCR检测,甚至不了解PCR检测与其他检验技术的差别,防污染意识薄弱,培训的理论知识巩固不够。老证人员是2019年及以前申领的需要具体从事PCR技术检测的人员,从事PCR检测时间基本大于1年,有较为丰富的技术经验,在实践操作、面试等各项成绩中高于2020年以后申领的新证人员。由于考核已经将整个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操作分解为多个简单步骤,在每个简单步骤操作上新证人员和老证人员均值差异并不明显。但新证人员的内部差异明显高于老证人员的内部差异,反映了新证人员内部的技术能力差异大的现状,部分新证人员甚至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解读一无所知。由此反映出目前对新证人员的培训虽然频次高、范围广,但是学习吸收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员认为自己只是后备应急人员,并没有巩固学到的知识。因此,对后备检测人员的培训需要关注培训效果,建立培训后学习巩固的考核机制。

赛前队伍是否组织集中训练以及训练时长,与队伍的最终成绩存在相关性。组长能够召集同地区不同医院的选手进行集中化训练,也反映出地区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应对积极性、组织能力和牵头单位的技术能力。在机动队模式的核酸检测中,每个人可能从事固定的工作岗位,但队员来自不同医院,有着不同的操作习惯,多个岗位的配合效果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具体操作中才能反映出来,应加以解决和统一规范。从本次考核的前期准备调查中发现,通常只要1~2 d就可以实现队伍的规范化操作和密切配合,获得较好的成绩,没有组织过集训的组队成绩均显著较低。当疫情突发时,早期每一天的检测量都可能影响着疫情的整体走向,因此只有机动检测队在工作前抽出较短时间完成技术规范与操作配合,才能尽早形成较大的检测能力,明确疫情走向。

致谢:感谢来自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蓓蓓、孙一晟,浙江医院李萌,浙江省人民医院单志明、赵钊、宋超、杨伟,浙江省肿瘤医院潘志文,浙江省中医院谈潘莉、陈婷婷,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张永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余斐、谢国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吴先国、段秀枝,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赵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马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李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零三医院戴玉柱,在本次考核中担任评委。

猜你喜欢

核酸考点队伍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沉淀溶解平衡的考点突破
核酸检测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大雁的飞行队伍
统计知识考点解析
集合考点例祈
还剩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