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学科课程建设的“四重门”

2021-07-01詹发云

江苏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摘 要】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只有进入学校实践的课程才具有育人的价值。学科课程建设需要从全方位开发课程资源,打开资源拓展之门;要融通古今,连接未来,走进历史和未来之门;要坚守价值,科学公平,打通融合创新之门;要实现知识从“理解”到“应用”过渡,再向“创新”提升,建构素养培育之门。

【关键词】课程建设;资源拓展;融合創新;素养培育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6-0047-02

【作者简介】詹发云,江苏省常州市兰陵中学(江苏常州,213001)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决定了学科的质量,课程特色彰显了学科特色。在学科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基于学生的个体经验和生活实际,需要回归和尊重学科的本体知识,需要结合学校特色与历史,融合教材、教师、环境等要素,拓宽视野,放大格局,融通古今,连接未来。用多样的课程内容、创新的课程形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让课程彰显出育人价值和教育生长点。

一、打开资源拓展之门

为了选择创生更多的资源为教学服务,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打开课程资源之门。

学科课程标准和书本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源,多样化的教材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另外教师不仅要知识广博,还要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吸取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新理论和成果以及必要的人文知识。要学会把教学内容放在整个知识体系里认知和理解,深刻地理解课标和教材,如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与目标上,由知识中心转向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时空与内容上,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师角色定位由课程内容执行者向课程实践建设者发展等。

要开阔教学资源的时空,在普职融通、学校与家庭、社区融合方面做出切实努力,建立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柔化学科与学科的边界,主动适应现代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可以通过现场参观来拓展课堂,走出校门进行社区访问,融合校内外进行实地调查等,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钢铁集团和污水处理厂,走进高科技化工企业;组织学生进行空气环境、河水治理的实地调查等。

二、走进历史未来之门

要放大学科课程建设的视野和格局,融通古今,连接未来。以大统小,把个体或个别的事情放到全体或整体中考虑。学科课程是在学校的文化理念或者办学思想下建构起来的,学校文化必须统领各学科课程建设,为学科课程提供文化支持和浸润。以小见大,也要让学科课程建设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或者办学理念,改变、突破原有的学科课程架构,让学校文化在学科建设上生根发芽。

学科课程建设要有历史感和未来感。把当下的事情放到历史中考虑,学科课程建设不能丢失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组发展历史。学科建设中关键性的人和事、有关学科的地方文化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需要传承好传统,让传统文化或者地方文化活在学科课程中。未来的世界是一个重在体验、重视感受、情智共生的创新性、智能化世界。学科课程建设要把握时代的发展大势,关注教育高质量发展、终身学习、人工智能,触摸学科前沿发展的脉搏。

三、打通融合创新之门

许多重要文件多次重申“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代替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但这不应成为学科课程谋求融合创新的掣肘,而应成为优化教学方法、课程建设高质量融合创新的机遇。

学校课程的融合创新既有课程理念与价值方面,也有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方面。从课程内容来说,主要是学科内的融通和学科间的融合。学科内将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分类,如主题探究、化学史专题;学科间融合,如发展 STEAM教学的“创客教育”。从教学方式来看,重在构建“体验式”“做中学”的教学情境或“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的主题活动等。学校建构“一体两翼”的场景化学课程体系,“一体”即国家课程体系,这是化学课程的根基;“两翼”即拓展课程中的社团活动和主题研究,这是化学课程的丰富拓展,也体现了课程的融合创新。

四、建构素养培育之门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实现知识从“理解”到“应用”过渡,再向“创新”提升。学科课程建设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以初中化学为例,虽然初中化学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未最终发布,但化学观念(如守恒观、分类观、转化观等)、化学思维(结构决定性质、定性定量分析法、变量控制法等)和化学关键能力(信息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是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元素。综观2018年至2020年江苏省中学化学名师高级研修活动暨化学年会论坛,主题分别为“做四有好老师,当树人大先生”“增进化学理解,促进学科育人”“化育之学,立己达人”,都是围绕这些重要的元素展开讨论的。

从素养的角度来看,化学学科课程建设可以挖掘学科文化内涵,如化学物质背后生动有趣的故事、化学物质或学科概念曲折的发展史;可以面向社会生活,搭建广阔的课程舞台,如调查采访常州大麻糕的制作等,以此不断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软件工程应用型课程建设与实践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