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还在写邮政信件的人们
2021-07-01哈莉葵茵
哈莉葵茵
十月中旬,有一批网友收到了一封略带复古气息的信。信封上印着上海世博会标志性红色中国馆,贴着2010年世博会Logo的绿色邮票、一条二维码,还有一个来自2010年的邮戳。
这是一封来自十年前的信。
2010年10月,上海世博会接近尾声,在这场盛宴收尾之际,红十字会开展了一个活动——为了展望未来,给十年后的自己送上祝福,邀请游客们给十年后的未來寄一封信。十年之后,中国邮政将会帮助游客把这封尘封十年的祝福送到既定的地址和收件人的手中。
十年前,3G网络刚刚普及不久,短信是当时最便捷的联系方式,而写信已经成为了一种古典的、更具浪漫气息的沟通方式。在这个寄信活动里,大多游客都选择把这份浪漫送给自己,等待着十年后收获一份惊喜。
只不过,写下这封信的人们,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浪漫。十年过去,就连世博会都已经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去,更不要说在世博会上心血来潮寄出的一封信了。
但中国邮政还记得。
二0二0年十月十日,在这个给未来寄信活动的十周年整,2.5万封在中国邮政博物馆里被封存了十年的信件被小心翼翼地取出。经过一整个完整的挂号信流程,盖章、分发,终于完成了它们长达十年的使命,被送到了收信人的手中。
收到了十年前的自己寄来的祝福的游客们,面对那份回不去的浪漫和青春,突然有些羞涩。这封突然将网友们拉回十年前的信不禁让人有些恍惚:十年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通讯方式的过于便利,写信,好像已经是离生活很遥远的事了。
“写信吧”的吧友们总好像还活在过去,他们仍然固执地将书信当作是与笔友唯一的通信方式。笔友之间的联系,除了地址和电子邮箱之外,不会有更多即时通讯的联系方式了。一旦一方没有回信,彼此就有可能失去联络。
贴吧里的用户年纪都不大,出生时间基本上都在1995年到2005年之间,如果年纪在1990年之前,都会不好意思地称自己为老年人。这些“80后”在这里寻找笔友的时候往往都有些腼腆,他们担心年轻人嫌弃自己年纪太大有代沟,也担心自己的故事过于老旧不够精彩。
在现在这些15岁的孩子们的眼里,笔友是一个只存在于小说里的概念,他们刚刚在书本里读到了“笔友”这个陌生的词语,迫不及待地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并浏览起来,找到了贴吧这块自留地,小心翼翼地一探究竟。
在他们的生活里,如何寄信或许都是一个谜题。邮局的概念也早就从原先的邮寄物品和信件的媒介,在各大快递公司的激烈竞争之下变成了徒有其名的摆设。于是,邮局、邮筒、邮票、邮戳,这些缓慢而美好的意象在年轻一代人的生活中早已荡然无存,写信这件事,也变得时代感倍增。
于是,如果你尝试去问答网站上搜索一番,类似“现在的邮局还有寄信服务吗?”“中国邮政寄信要邮票吗?”这样在早年看起来属于常识性的问题也会屡屡被认真地提出。
但或许事到如今,写信注定演变成一个复古的、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概念。去逛一逛“笔友吧”会发现,除了一些零星出现的广告,这里确实好像还保持互联网兴起之前的姿态,几乎看不到什么时下热门的消息资讯,而每个月看起来最有生气的帖子,不过是吧务们发起的交友帖。
这些在互联网飞速翻滚的浪潮里有些格格不入的人,试图用写信的方式来完成自我救赎。为什么要开始写信,每个在这个时代选择了写信来沟通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写出一封信,就像是缔结了一份契约,用纸笔立下誓言,等待着远方的回信来完整自己的期待。
有的人觉得生活太孤独,想要通过写信向远方倾诉,和陌生人往往能够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的人想要满足自己收藏来自五湖四海的故事的愿望,他们在贴吧里寄出几十封信发往世界各地,再静静地等待着惊喜的到来。有的人说,自己单纯喜欢写信的感觉,在与人交换信件的过程中获得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的满足感。
在微博的超话里,有一位网友说,自己想要通过交流去了解另一个世界。
但无论他们以什么理由开始写信,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真诚换取另一份真诚。这封缓慢的跨越数个城市的信件,在最终飞到收信人手中时,能够同时抚慰两颗孤独的心灵。
写信,这个在互联网浪潮里早就被打湿了的词语,在他们身上恢复了活力。
(来源:“知乎”网站游研社专栏)
【语文与人生】从前的日子很慢,一封信要走很长的时间,期盼也很久。快捷经济的时代里还能用信来交流,算是一种给情感留点空间的举动,通过信可以寻找到真诚、理解以及心灵的慰藉。
【微型写作】你最近一次写信的内容还记得吗?请尝试给自己写封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