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厌学情绪探源及纠正措施
2021-07-01张秋菊
张秋菊
【摘要】厌学情绪是当前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较为普遍并具有一定危害性的问题,也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并针对成因提出采取心理干预、消除学习障碍、家校合作等措施,旨在帮助厌学的学生克服不良学习情绪。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厌学情绪;心理矫正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学生上课不认真、不做作业、经常逃课和旷课、学习成绩差,甚至有的学生还对教师产生厌恨的心理。我们分析后发现,这些学生都存在一个问题——厌学。
厌学情绪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和学习过程产生的逆反心理体验,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1]。比如,在笔者任教的班级里,厌学的学生主要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待作业敷衍了事、对考试有消极抵触心理,甚至讨厌课本、厌恨教师和学校。
一、低年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笔者认为,低年级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一)学业任务过重,学生难以应付,从而產生厌学情绪
近年来,为学生“减负”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实际上,其效果并不理想,并未真正做到“减负”,学生课业负担过于沉重的现象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小学生在校时间普遍过长,一天的在校时间就超过了6小时;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高,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要目标;还有的教师对教育事业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为提高学生能力和水平,给学生增加作业和学时。目前大量的课外作业已经占据了小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导致他们一天中很少有自主活动的时间。过度增加学生压力,必然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笔者的学校五年级的一位学生就经常说:“如果每天都不需要做作业,那么我也喜欢上学。”
(二)学习障碍的影响
学习障碍产生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不足、情感与意志调控能力低下、学习能力低下等。厌学的学生学习障碍可能是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他们的学习更加困难。患有拖延症的学生学习不主动,上课精神涣散,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陪在其身边,提醒、督促其学习,这些学生仍对课业学习有厌倦情绪,学习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
另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虽然他们也试图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但由于学习方法不佳、学习效率不高,无法取得较大进步。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发展还没成熟,很多学生在这个成长阶段还无法正确、有效地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这也导致他们在遇到压力时,不能正确、及时释放和消除不良情绪,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久而久之便形成厌学情绪。
(三)学科情感不良,兴趣淡化,产生厌学情绪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情感的两种重要人际关系[2]。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往往会把科任教师当作学科的化身,他们对学科的态度往往源于对学科教师的情感。德高望重的教师,不论在树立威信上,还是在专业学识水平与学科治学态度上,往往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更容易被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吸引,也会对教师所教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如果师生之间不能很好地相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喜欢这位教师,并由此产生情感的迁移,也会不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如果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对某一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因家长、教师的期望过高等导致厌学情绪
一些学生的家长总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以高标准来要求孩子,如学习成绩要突出,各种才艺也要精通等。教师也经常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聪”与“笨”。当考试不理想时,学生还会受到教师的“冷待遇”。更可怕的是,当学生没有取得进步,或者出现错误时,家长与教师会采取惩罚的手段来教育他们,如家长会减少学生看电视、玩耍的时间,而教师可能会让学生过量地抄写作业。如果学生经常受到这种不科学的惩罚,他们产生厌烦心理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一般而言,家长与教师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既着急又生气,着急的是学生没有好好学习,耽误了时间,生气的是学生为什么这么不“争气”。但是,为了有效地帮助这些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教师与家长往往会盲目地采用一些方法,其效果一般不太理想。
二、帮助低年级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方法
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呢?需要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疏导,使学生从厌学变为好学呢?
(一)运用心理干预机制,增强厌学学生的自信,激发其学习兴趣
由心理学的“单纯曝光效果”可以知道:只要一个人(事或物)不断在自己的眼前出现,自己就有机会喜欢上这个人(事或物)。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一理论来帮助厌学学生克服不良情绪。
例如,在学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次“曝光”厌学学生的进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以向这类学生提出比较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启发他们说出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如自己在学习中有过的成功之举。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接受身边同学对自己学习方面(如好的行为习惯、某次作业完成得很优秀)的赞赏。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勇气,增加学生学习内驱力,进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自我向上的意识。
又如,教师还可以利用“单纯曝光效果”的理论来提高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繁重的作业压力,不理想的学科成绩,是学生对学科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的原因之一。根据曝光效果理论,教师可以采用“少量多次,及时批改,当面鼓励”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为厌学学生布置少量的作业,但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做法;每次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都要及时批改和鼓励,并适当表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较自然地接受学科知识的单纯多次曝光,由于及时得到表扬,其学科兴趣会逐渐提高。
由于厌学,学科成绩差,学生考试分数自然不高,这个时候,学生往往会受到同学的嘲笑。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维护厌学学生的自尊心,如告诉全班学生,厌学学生身体不舒服才导致低分等。但需要注意,教师的“借口”应是真实的。
(二)消除学习障碍,提高厌學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常常会产生学习障碍,他们可能在听知觉、长时记忆、语言表达、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有意注意持久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针对以上情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模仿是指学习者在社会情景中会经由观察别人行为的表现方式,以及行为的后果(奖励或惩罚),间接学习到是否要表现某一个行为。根据这个理论,教师可以让厌学的学生尽量模仿学习习惯良好、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等。
另外,我们应鼓励厌学学生积极接受医疗方面的治疗、专业心理医生的辅导等。总之,只有把言语能力训练、注意力集中及手眼协调训练、视结构认知训练、记忆能力训练等各种方法综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家校沟通,加强合作,为厌学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校与家庭应时常保持联系,通过合作加强彼此的沟通,形成一种目标一致、工作同步、双管齐下的机制来帮助厌学的学生。首先,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有厌学情绪就随意迁就,而要通过正面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其次,家长与教师加强联系,可以互相改变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订家教周刊等多种形式加强彼此的交流学习,提高彼此在心理干预和特殊教育方面的各种能力,通过家校协调、互助、合作,为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营造轻松、有效的学习氛围[3]。
由此可见,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复杂多样,厌学情绪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可怕的。我们应明确,产生了厌学情绪的学生并非无可救药。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与家长应密切配合,认真分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帮助学生真正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需要出发,及时进行耐心的教育和特别的帮助,从根本上解决好他们在学习上产生的心理问题,让每位学生都能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金忠明.12招妙计让孩子不厌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方定.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及预防[J].江西教育,1988(09):18-19.
陈文丽,周华.防止厌学情绪的三大法宝[J].家庭与家教,200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