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厌学情绪抑制途径的几点探索

2016-04-06阮霄羽卢瑞庚

求知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厌学情绪高职院校学生

阮霄羽++卢瑞庚

摘 要:高职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是个老问题,但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很多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应引起有关部门及社会的关注。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或许众多,但可从源头上解决其中的几个影响要素是当务之急。本文重点从学校层面入手,分析如何将高职学生厌学情绪降至最低限度的问题,这无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且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厌学情绪;抑制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从一般意义上讲,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包括逃学——厌学情绪的极端表现行为)虽然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和行为,但还不是一种诊断名词,所以在常用的诊断标准里没有这种现象的诊断标准(故对于“厌学”一词,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本文沿用党涵对高职学生的厌学定义,[1]着重研究学校层面如何改善及抑制高职学生厌学问题(厌学症除外),并提出以下几点主要对策和解决途径。

一、构建科学适宜的多元学生评价体系

一般来讲,厌学是学生对理论课程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亦会相应地扩展到其他层面,他们对主要的学习知识点认识存在着偏差(对学校安排的科目及课程不了解,不认可,不接受,不主动)。

其实学校及专业安排课程是有计划的,应多次讲解且让学生清楚其中的安排目的,以便激发他们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行“2+1”模式,即前两年在校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最后一年在校外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如何正确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及整体素质水平,的确是个重要课题,这应紧紧跟上时代步伐。目前较为单一式的学生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应构建科学适宜的多元学生评价体系。 这对学生多方面地消解厌学情绪及提高进学习兴趣有益无害。因为社会本身是多元化的,由各方面的人才组成。首先,综合素质评价应分阶段性,即分为学校学习成绩和顶岗实习成绩。其次,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即包括自评和他评;而他评的主体不应只是教师,辅导员、学生会、实习企业、家长等都应参与其中。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传统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笔试成绩,无法很好地考查学生在动态、真实环境下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操作能力。因此,建议由教师、指导师傅和辅导员结成考评小组,笔试结合实际操作,再加上平时运用谈话法、调查法等综合评价,更能了解学生的业务学习实际情况,亦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另外,实验实训、技能大赛、作品作业、顶岗实习成绩比重应适当加大。再者,因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因此专业及业务考试成绩不应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2]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主流人群的大学生(高职生占很大比重)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做人做事上更应起到表率作用。由此,学生的基本素质,如道德素养、身心健康情况、创新能力、审美情操等,都应被纳入评价内容,才能较真实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根据反馈的评价信息与标准亦相应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多元体系(主要内容与方法) 如表所示。

关爱学生亦可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世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都有他闪光的一面。高职学生的多元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得评价结果立体、动态、真实、全方位,从而可加深学生的成功体验,他们的主流兴趣也会于潜移默化中迁移到学习方面来,以增强专业学习的信心及主观能动性。

二、亟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本文重点强调高职院校中辅导员的作用与责任。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生的学习自觉自律性相对弱些,下课后,学生与辅导员的相处时间更长,所以,想最大限度解决好高职生厌学问题,辅导员责无旁贷。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学业规划是辅导员帮助学生建立三年学习目标和就业理想的第一步。没有明确目标或目标太大,太虚,不科学,不合理,使得很多高职生三年时间庸庸碌碌,逐步陷入迷茫,“厌学”必然乘虚而入。大一第一学期,应重点开展树立良好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主题班会或团日活动,促使学生尽快摆脱高中强记忆型学习方法,以适应高职阶段学习(重在实操与技能)。大一下学期,着重培养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主动学习意识。结合专业课程的开设,尽快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所选专业,更新行业动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自信心。大二是高职生尤为重要的一年,专业学习体验的愉悦程度直接影响后续的择业观和职业选择。作为辅导员,这一年是组织各项专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规划培训的最佳时机,抓住时机,学生才不会在顶岗实习前产生怠学厌学情绪。 只要认真地做好前两步,就为大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之辅导员有的放矢地进行就业心理指导和调适,亦为后续的顶岗实习、顺利毕业及寻找工作等创造了先行条件。

作为学校师生关系中人事关系的中心环节,学生与辅导员心灵上的沟通要更多些。无论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还是课下辅导员与学生更长时间的相处中,亟待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现代新型师生关系,这不仅能够创造融洽的心理气氛,无形中还可促使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有效减少厌学情绪。从“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你不愿学,我就强制你”到“你不会学习,我引导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课堂上我是你的老师,课下我们互相学习”的优化转变,这也是达到“主体”与“主导”结合的最佳手段。这种转变可以如图示法予以描述(从图1向图2进行转换)。

三、不断进行深入可行的教学、实习改革

鼓励高职院校推广基于“工作任务向导”型的教学改革,加大高职生实验实训环节学习比例,开辟学校、企业(或工厂)两个课堂,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有的放矢,是所有教改的重要方向。如以医药营销专业为例,该专业应不拘泥于教科书中的营销理论,应在教室外、校外充分调研,广泛搜集相关资源,从而对书中占据大量条目和篇幅的营销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透彻理解,避免由于专业课程内容与医药市场营销实际结合不够紧密,致使学生产生“学校所学知识用不上、用不了”的为难情绪,导致出现厌学情绪。高职教育教学、实习如果能够做到以项目为载体,以案例为依托,以企业为背景,用任务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实现“社会需要做什么→学生学什么→学校给什么”一体化教学模式,其效果会大大提升。当然,从长远规划看,静下心来扎扎实实打好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能基础亦是必要的环节,对此应有十分清醒的认识(防止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及短期行为)。[3]

此外,课堂教授内容宜少而精,高职教师不应仅仅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育资源,要对身边的其他相关资源进行挖掘、开发以及利用,适度将本科目与其他相关科目有机结合。既使合班授课,也应尽量多互动,避免与学生听课环节脱节,造成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根据社会与市场的需要进行调整课程设置,满足高职学生特点。例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尝试着把公共英语课由原来的必修课变为选修课,而适当在专业英语课程中加入基础英语的应用。另加大实验室实训课程比例以及顶岗实习的时间,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时间和机会。有必要时,把实验室训练课安排在每学期之初,以使学生在专业课堂上有的放矢,知师所云,这对于后续纯粹课堂理论的教学会有较大的帮助(直观思维与推理思维相结合)。[4]

四、做好其他层面工作

(1)加强深入细致的学习动机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源问题。

(2)尽量搭建各类技能大赛平台。大力提倡各类各级别技能大赛,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开展丰富且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

(4)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5)与个别特殊学生深度谈心,交友交心,及时提供心理咨询指导。

(6)选择适宜的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及教学方式。

(7)出于爱心需要,安排有实质性内容的就业指导课。

(8)不断地开展提升及完善人性人格教育,尽管做起来有点难,但是件润物细无声的持久性工作。

五、结语

从宏观上看,学生成长中存在一定的厌学现象及情绪是正常的,但超过这个度就是个问题了(或许较严重);还要看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绝不能使它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发展大局及前程。解决好问题不仅仅是自己的事、学校的事,也是整个家庭、整个社会的责任。要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策,做好学校教学教育改革,从而引导学生持续健康成长,将学生的厌学情绪降至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党 涵.高职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2]凌兴正.构建重庆市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3]王 娟,左晓彤,张 霞.辅导员视角下的学风教育管理——尊重差异 树立学业规划:尊重差异,树立学生规划[J].亚太教育,2015,(36).

[4]吴泉利.基于“工作任务向导”的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求知导刊, 2015,(15).

猜你喜欢

厌学情绪高职院校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关注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学生写话
关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略谈
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