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2016-06-22姜岳

黑河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厌学情绪美术教学

姜岳

[摘要]厌学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是教师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新课改理念,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特色教学,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美术课,美术教学才能引导学生摆脱厌学情绪的困扰,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教学;厌学情绪;调动兴趣

厌学情绪是学生对学习负面情绪的表现,是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学习,甚至发展为对学习关系的厌倦、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心态。厌学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厌学心理不但阻碍了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也对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在美术教学中,当问及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时,他们的回答是:太难、太闷、没有意思。所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是教师应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功能完善的多媒体设备以其灵活多样、生动直观的特性,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领域和发展空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搜索视频和图片等学习资料,通过课件制作技术,使之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交替。在多媒体白板演示过程中,运动定格、切换、移位、放大、缩小等功能可以使演示过程更加生动,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纸雕课《脸谱》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典型脸谱图片,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看。这些脸谱图案丰富,色彩艳丽,细节生动,我用白板把细节处放大数倍后,将其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比亲手为学生绘制范画的做法要好得多。在讲解红脸、黄脸、白脸、黑脸、蓝脸这些分别代表不同性格的人物脸谱时,我为一张脸谱分别配以不同的主色调(红、黄、白、黑、蓝),通过课件将这些主色调分别覆盖展示,如同表演魔术一般,只须鼠标轻轻点击,这张脸谱瞬间变了五种颜色。学生们对此惊奇不已。五种主色调的强烈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脸谱中不同的色彩所代表的不同的人物性格,如红色代表忠诚,黄色代表暴戾,白色代表奸诈,黑色代表正直,蓝色代表勇猛……醒目的画面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时将直观形象上升为理论知识就水到渠成了。在课件演示过程中,我还插入了一段京剧视频。如今的学生对京剧艺术接触的较少,播放视频能够加深他们对京剧的了解和认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之后,我让学生动手制作脸谱,为他们播放京剧乐曲,以此烘托本节课的主题,渲染学习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仅教授给学生有关脸谱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可谓一举两得。

二、落实新课改理念,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该方式在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也是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多的学习方式,它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在手工课教学中,我积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明确学习任务,保证学习时间,合理评价学习成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折纸《百合花球》一课中,我采用分组制作的方式,整个花球是由60朵折纸百合花组合而成的,我运用“分—总”的方式,先让学生分组完成单朵百合花的折制,然后进行组合,全班共同完成一个花球的制作。学生们积极性很高,都希望自己折的百合花是花球中最漂亮的一朵。在教授百合花的基本折制方法后,学生们都挖空心思创新,想尽办法让自己折的花与众不同,有的把花瓣上画上脉络,有的用剪刀把花瓣剪成各种形状,有的中间又折了一朵小的花当花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百合花球制作完成,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三、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所学的知识,组织有意义的比赛和展示,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学科的兴趣,带给他们成功的满足感。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折纸场景展。我曾教学生折各种动物,学生用这些动物制作“动物森林运动会”的场景,用折过的小星星制作漂亮的星星门帘,用折过的各种花卉制作漂亮的插花艺术……学生的作品,都是他们细心创作出来的,个个富有新意。

又如,学校要召开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班主任都为方阵检阅队伍的服装犯愁,此时我调整课程,进行了一节新颖的手绘T恤课。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无疑充满了新鲜感,他们对这节课充满了期待与好奇,更何况T恤上面的图案可以任由自己设计,这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让自己的服装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他们小心翼翼地在衣服画出每一笔,生怕弄坏了自己的作品。运动会上,大家穿着自己亲手绘制的服装,精神都倍感振奋。

通过活动,学生收获了快乐,体会了成功,也提高了兴趣。我也深深地感到,美术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的才华得以施展,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开展特色教学,张扬学生的个性

我校现阶段的办学目标是创特色品牌学校。美术学科作为特色学科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提升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喜爱程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编制校本教材,也可以开设一些有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课程。学生只有真正喜欢学才能学得好,只有张扬个性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初一年级的美术教学中,除了基本的素描、色彩和书法课程外,我校还开设了折纸、剪纸、纸雕和版画制作等特色课。从特色教育发展趋势来看,目前美术特色课堂的构建难点在于教育模式的转变,这是摆在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美术特色课教学只有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喜好,尝试与传统美术课的教学模式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有人说,传统教育就像一个庞大的教育机器,让千姿百态的打着满腹好奇与问号的孩子走进校园,然后再带着沉甸甸的知识与句号千人一面地融入社会,孩子们被教育磨得失去棱角。而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长和进步。

美术教师大多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中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先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然后让学生照着画,学生画得很像。日本教师教学生画苹果,则先带来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再讲解绘画的步骤,学生画得也不错。而美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却带来了一筐苹果,先讲了许多关于苹果的故事,然后开开心心地将苹果吃掉,最后才开始画苹果。美国学生虽然画得一塌糊涂,但是他们感悟到苹果的外延与内涵,了解到果树的枝繁叶茂,体验到果农的辛勤劳作,张扬了绘画的个性。这样的课堂,真正把绘画的空间还给了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绘画潜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形势下美术教学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以育人为中心,改变传统美术教学重讲解轻感受、重知识轻体验、重技巧轻审美、重理智轻情感、重共性轻个性、重模仿轻创造的弊病,把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兴趣和爱好发展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美术课,美术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殿坤译.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刘宝春,吴高波.从大学生厌学看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性[J].工会论坛,2008,(14).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厌学情绪美术教学
关注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关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高职学生厌学情绪抑制途径的几点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