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电针对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1-07-01郭宇
郭 宇
(山西省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山西 长治046000)
脊髓损伤多因外力间接或直接作用于脊髓导致,该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1]。脊髓损伤可归于中医“体惰”范畴,中医治疗该病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为主[2]。本研究探讨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4~55岁,平均(34.67±3.22)岁;病程13~35d,平均(21.98±5.19)d;损伤平面:腰段脊髓19例,胸段脊髓21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3~55岁,平均(34.89±3.12)岁;病程12~35d,平均(22.12±5.34)d;损伤平面:腰段脊髓17例,胸段脊髓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06)。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新鲜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评估与治疗〉的专家共识》[3]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X线片、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气虚脉络阻证的诊断标准。主症:肢体无力,拘急痉挛,经脉弛缓;次症:行动障碍,神倦乏力;舌脉:舌质淡或紫暗,苔薄白,脉细涩。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高血压病或糖尿病者;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电针治疗。主穴:长强、夹脊(双侧)。采用0.35mm×40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穴位消毒后刺入10~32mm,具体深度依据肌肉情况掌握,得气后提插捻转以增强针感,连接电针仪(衡水凯鑫商贸有限公司,KWD-80811型),弛缓性瘫痪患者选择断续波,痉挛性瘫痪患者选择连续波,每次30min,每日1次。临证加减:下肢瘫痪者,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阳陵泉、伏兔作为配穴;上肢瘫痪者,选曲池、曲泽、手三里、外关作为配穴;二便功能障碍者,选膀胱俞、关元、气海、肾俞、次髎作为配穴。治疗2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元活血汤治疗。方药组成:当归10g,柴胡15g,红花10g,天花粉10g,大黄15g,桃仁15g,甘草片6g。上述中药煎煮去留汁40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随症加减:抽搐、痉挛者,加伸筋草10g,钩藤10g(后下);疼痛严重者,加地龙10g;大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10g,覆盆子10g。3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无力、拘急痉挛、筋脉弛缓、神倦乏力、行动障碍等症状变化情况,并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无症状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②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1(IGF-1)水平。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观察组 40 21.45±1.20 7.69±0.77△▲对照组 40 21.03±0.83 11.10±1.55△
(2)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DNF、NGF、IGF-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DNF、NGF、IGF-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s)
注:1.NGF,神经生长因子;BDN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1。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BDNG(ng/mL)NGF(pg/mL) IGF-1(μg/mL)观察组 40 治疗前 3.10±0.86 103.12±20.63 73.52±15.03治疗后 4.69±1.13△▲ 156.01±23.14△▲ 108.59±24.84△▲对照组 40 治疗前 3.05±0.92 102.71±20.59 73.21±14.26治疗后 3.87±1.01△ 135.26±22.31△ 90.54±23.18△
4 讨论
脊髓损伤主要临床症状为损伤平面以下出现病理反射、运动及感觉功能异常等。该病属中医“体惰”范畴,“体惰”最早见于《灵枢·寒热病》,其言:“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笔者认为,外伤脊骨,内损督脉,督脉受损使气化不能、肾阳不足,导致二便失调;督脉受损使气血阻滞、瘀血停滞,可致四肢不利,反射、感觉、运动功能受损;督脉阻滞久而不通,使脉络闭阻、脾肾阳气耗伤、筋脉肌肉失养、正气亏虚,致使肢体痿废。因此,该病主要病位在督脉,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脉络瘀阻,机体运化功能减退,气血不畅,转输不利,气滞血瘀,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失于滋养,出现肢体无力萎缩。脉络瘀阻造成机体产生病理产物,病理产物又成为致病因素。研究显示[5],人体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流动受阻,血小板聚集,使脂质积于管壁,导致微小血管阻塞,进而造成神经营养功能损伤,脊髓损伤发展。可见,脊髓损伤的根本致病要素为虚,重要病理产物和病理因素为瘀,虚、瘀可相互影响与制约[5]。
针灸、中药是中医治疗脊髓损伤的主要手段,疏经通络、祛瘀活血为主要治则。电针可行气通络止痛、调整气机、调和经脉气血,医者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及下针深浅程度。《素问·齐刺》要求对针刺秉持“刺骨者无伤筋骨,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骨”的原则。另外,医者治疗时应采用循经取穴、以痛为腧的方法,根据患者疼痛的症状、部位与体征,针灸不同的穴位,同时配合针刺手法保证效果。对于脊髓损伤患者,主要针灸长强、夹脊穴以温经通络,促进气血运动,改善运动障碍[6]。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疗效,但亦有研究指出中药联合电针治疗疗效优于单独采用电针治疗。
复元活血汤由李东垣所创,载于《医学发明》,可活血祛瘀,疏肝行气通络,主治跌打损伤、血瘀气滞之痛证。复元活血汤中柴胡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大黄破血逐瘀,涤荡积滞;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当归补气和血;天花粉滋阴润肺;甘草清热解毒。诸药合用,使气行络通,瘀血新生,胁痛自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DNF、NGF、IGF-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可减轻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在于,复元活血汤能够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痉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同时电针还可抑制自由基释放、降低Ca2+等作用,促进NGF、BDNF释放,进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7]。
综上所述,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临床价值较高。本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电针的疗效受其介入时长、波形选择、频率快慢等影响,针刺手法尚无统一的标准,临床缺乏精确的电针治疗方案,中药用药、剂量等因素变化较大,未予以远期疗效观察等,仍需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