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移云和业财融合视域下会计学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课程的研究
2021-07-01傅飞娜卢星诺沈红卫
傅飞娜 卢星诺 沈红卫
(绍兴文理学院 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一、会计学专业必须转型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网络和云计算(以下简称“大智移云”)对传统会计提出了挑战,传统会计的大多数职能将被取代;也为会计从单一核算向核算与管理并举、从单一财务向财务与业务融合转型提供了支撑。作为培养会计人才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高等会计教育,必须顺应新技术新形势,实行转型发展。
(一)“大智移云”对会计领域产生了重大挑战
麦肯锡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1]。随着“大智移云”等新技术的日益普及,财务机器人、共享财务、云财务等不断涌现,正在给传统的会计行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冲击,很多会计职能将被智能机器所取代,以核算为核心的会计模式已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智移云”将引领财务管理实现转型和再造,使之从专业化和信息化向智能化和综合化快速转变。未来的财务管理系统,是智能财务和战略财务相互支撑的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大智移云”和具有战略管理视野的治理型财务系统。
(二)“业财融合”对会计人才提出了全新使命
传统财务的核心职能是会计核算,它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算和绩效,对决策和业务的关注和支持非常少见。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投资也变得多元,在此情况下,企业只有准确地预测和快速决策才能适应变化,财务管理也从单一的反映过去和核算价值,逐步演变和拓展,管理会计创造价值的职能被日益凸显。财务主动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着眼于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资金管理、战略管理、政策研究等多个维度,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运作,推动业务与财务融合。
新的会计从业者不仅要懂会计,更需要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服务。会计从业者只有掌握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才能帮助管理层更加科学和理性地分析、研判和决策,实现“业财融合”,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会计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由于大数据、云会计、共享会计和会计机器人被日益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使得财务管理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明显改变,这给传统的本科会计学专业以基础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出了迫切而现实的挑战和冲击。有资料显示,美国80%以上的财务专业人才是管理会计,只有余下的20%从事财务核算;而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全国2 000多万持证财务人员中,财务会计所占比例高达近80%,只有约20%的财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据权威预测,未来5年,核算型会计的岗位需求将大幅度下降;未来10年,中国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度提升。
但遗憾的是,多数高校仍以培养核算型会计为主,核心能力与岗位需求错位,核心课程与目标要求失配,无法胜任“大智移云”和“业财融合”的新形势新要求。以目前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看,管理会计是非常明确的方向。因此,管理会计的供需矛盾必将继续加大。很多会计学专业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有些高校已着手关停传统的会计学专业。
二、会计学专业转型的方向是管理会计
2014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传统的财务会计必须要向新兴的管理会计提升。这是在国家层面上首次明确提出会计转型[2]。2016年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推进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在同年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指出:加强管理会计工作,融合财务和业务(“业财融合”)等活动,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财务机器人将完全实现以核算为核心的基础财务功能
会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手工会计、电算化会计和智能会计。2017年,德勤财务机器人正式上岗,它能够遵循预先设定的规则以模拟人工操作的方式自动完成数据录入、合并以及汇总等基础性财会工作,不仅能够保证百分之百的数据精确度,且可以全年无休作业,三、四个小时即可完成一个财务人一天的工作。这标志着会计进入智能会计时代。此后,财务机器人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突破财务基础性工作的限制,开始涉及财务审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与人工相比,它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精确度,因此,许多企业开始引入财务机器人以推动财务工作的转型升级。
从当前的发展形势看,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可完成大部分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工智能将会替代更多的基础性会计工作,因为重复的机械性劳动对于机器人而言更具优势。
(二)管理会计将是企业未来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财会信息作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性数据,每个细节都能折射出企业在某段时间、某个战略下的效能产值[3]。传统的财务会计很难从原始的信息中快速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而转型后的管理会计不仅能对资金的历史情况进行准确地反映,还能预估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状况,并对战略规划提供建设性意见。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相比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更具优势,它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管理会计具有价值思维和数据思维能力。管理会计不仅对结果进行分析,还对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判断;管理会计不仅局限于预算和绩效评价,还将采集企业内外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并及时地融入业务流程作为更重要的职能,充分发挥其在经营、投资和融资决策中价值创造的作用。
(三)“大智移云”新技术必须融入会计人才培养全过程
绝大多数高校会计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缺乏“大智移云”的应对素质和能力。为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将“大智移云”新技术融入会计人才培养全过程。
必须修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着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体现社会学科与人文学科相融合、会计学科与新工科相融合。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不断适应经济、社会、技术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必须改革会计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过程。“大智移云”下,会计学专业应实施学科交叉与融合,核心课程群不仅覆盖传统会计,也应融入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的相关课程,更应包括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信息经济学和管理控制论等理论与实践的课程群[4],将“大智移云”相关的核心课程嵌入会计学人才培养全过程。
必须改革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应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的优势,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着力点。教师要对“大智移云”进行会计应用方面的研究,关注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进行场景式和仿真式教学。
(四)会计人才必须适应“业财融合”价值创造的新要求
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未来管理会计最为重要的两种能力[5]。管理会计又被称“分析报告会计”,它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的。它的主要职能是进行企业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管理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全面预算、预测和决策、绩效考核与评价。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新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从事后的财务分析向实时财务分析转变,大数据技术使实时财务报告成为可能。第二个变化是,从会计的反映过去向预测未来转变,利用大数据资源帮助企业预测或防范风险,并确保绩效和实现价值的持续增长,发挥更具战略性和前瞻性的作用。第三个变化是,从单一的财务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将职能延伸至销售、研发、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凡是与业务有关的一切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成为管理会计的主导任务。
三、会计学专业转型的逻辑起点是核心能力的重新定位
决定一个专业辨识度和个性的是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尤其是核心课程,而核心课程的设定取决于培养目标。为确定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从市场需求分析入手,首先要厘定专业的能力要求,尤其要明确专业的核心能力。
(一)专业转型的前提是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管理会计不能仅沿袭成本、预算和绩效这三个传统会计职能,而应将战略管理、运营管理、投融资管理和风险管理等职能纳入其中。为此,要重新确定管理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因为它是确定教学内容、设置课程体系、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在“大智移云”和“业财融合”背景下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应“厚基础、宽视野、能学习、会创新”。
“厚基础”是指应改变单一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的线性教学结构,将会计史、管理哲学、投资学和战略决策等课程融入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宽视野”是指应将数据挖掘、清洗和分析等工程技术融合于管理会计;“能学习”是指具有较强的持续学习意识和快速学习、融合学习能力,以适应知识快速迭代更新的形势;“会创新”是指能与时俱进地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和各种技术应用方法。
(二)培养目标的要义是设定核心能力
培养目标,是指依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提出的具体培养要求。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定义,培养目标是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具体描述,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素质是保证。工程教育认证有三条核心的理念: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成果导向教育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首先被工程教育专业完全采纳,正在被越来多地应用于其他专业教育,它又被称为“能力导向教育”或“目标导向教育”。
培养目标是确定毕业要求的依据,毕业要求是达成培养目标的支撑。毕业要求通常有12条通用标准,分别是: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项目管理、终身学习。从上述12条毕业要求可知,落脚点均在一个“能”字上:能应用知识,能使用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沟通和协调,能学习。因此,可以这样说,培养目标的要义是设定“能力”标准尤其是“核心能力”标准。
(三)专业应用能力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能力
作为会计教育主阵地的高校会计专业,应从培养核算型会计人才向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变,培养既能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又能运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学习能力、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除了财务会计的传统职能外,管理会计至少应向以下几个方面拓展:价值创造、战略规划、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全面信息化,应具有全球视角和战略思维。管理会计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专业应用能力。管理会计必须具备以下职业能力:会计处理与财务分析能力、财务预算能力、财务预警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税务筹划能力、融投资决策和管理能力、信息化管理与应用能力以及战略管理能力等。
沟通协调能力。财会部门是企业上下、左右和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会计从业者要具备沟通协调能力,善于处理各种经济关系。
应变创新能力。会计从业者既要能坚持原则,又要有灵活地应对多变的经济社会关系的能力,要创造性地运用专业能力分析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终身学习能力。有研究表明,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只有5%~10%是将来必须的,另一方面,知识更新周期已经缩短为3~5年。会计从业者所需要的知识更新则更快,这就要求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养成快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上述四类能力中,专业应用能力无疑是核心,沟通协调能力、应变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是支撑。
四、会计学专业转型的着力点是核心课程的新设计
在确定专业核心能力以后,按照逆向设计的思路,可设计对应的课程体系,以课程-能力二维矩阵形势加以呈现。
(一)专业应用能力的分类与具化
专业应用能力可分为三类:财务分析与控制、决策与管理、数据处理与信息化能力。它们相当于转型后会计学专业能力架构的“一体两翼”:“财务分析与控制”是一体,“决策与管理”“数据处理与信息化能力”分别是两翼。
财务分析与控制能力,简称“财务管理”,它是转型后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能力,在弱化传统会计学的基础财务与核算财务、保证中级财务和高级财务的基础上,重点必须强化税务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的能力,应具化为“会计核算、税务管理、资产核算、成本管理”四个方面。其中成本管理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除了传统成本法下的成本分配核算和归集,应当包括战略性的成本管理。
决策与管理能力,简称“决策管理”,它是转型后会计学专业的增值能力,它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应具化为“预算管理、战略管理、投资管理”三个方面,是管理会计的核心能力与要求。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会计人才要具备良好的评价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体现载体是会计报告。
数据处理与信息化能力,简称“数据管理”,它是转型后会计学专业的创新能力,它为企业增值和增效服务,应具化为“数据基础、数据挖掘”两个方面,是一种跨学科的复合能力,其核心是数据的价值挖掘,为决策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二)专业应用能力与核心课程的矩阵关系
由四、(一)分析,可得到专业应用能力与核心课程的二维矩阵,具体见表1。
表1 专业应用能力与核心课程矩阵关系
五、结语
在“大智移云”和“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必须顺势而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向培养管理会计转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可用之才,因此,会计学专业要优化培养定位,培养既能适应“大智移云”技术要求,又具有“业财融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会计学专业必须培养懂技术、精财务、会管理的价值创造型人才。为实现培养目标,必须重新厘定会计学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在专业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变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中,专业应用能力是核心,沟通协调能力、应变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是支撑。在确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逆向设计方式,设计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应包含财务管理、决策管理和信息管理三方面的相应内容,它们是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