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培养下数学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1-06-30杨彩如
杨彩如
摘 要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师范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以“卓越学堂”为导向培养数学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通过科学设置校内外“名师讲座”活动、实施常态化实践技能校内实训、开展多元化主题的校外观摩实践活动、强化假期实践活动锻炼等四大培养模块,全面推进数学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师范生 教育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0.014
Abstract The level of practical ability of normal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normal education. The "excellent school" is the guidance to cultivate the educational practical ability of mathematics normal students. Through the four training modules, including scientific setting up "famous teachers lecture" activities, implementing the normal practical skills in school training, carrying out the practice activities outside the school with multiple themes, strengthening the exercise of holiday practice activities, the training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mathematics normal students' education is comprehensively promoted.
Keywords normal students; educational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mode
1 問题提出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师范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在当前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浪潮下,对教师队伍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也纷纷启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因此,对师范生进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再次成为提升师范教育的重要发力点。当前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的课程理念、结构、类型、功能、评价等进入中小学课堂后,对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教师组织与实施教学的教学实践能力更是制定出相应的标准。由此,主动适应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师教育培养质量,才能增强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强国兴师的战略目标。
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提出:[1]师范院校要发挥排头兵、领头雁、风向标的作用,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创新机制模式,强化与地方基础教育协同育人共振,贯通与用人单位职前职后联动,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新型中小学教师。因此,如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创新卓越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2 数学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
2.1 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内涵
能力是个人能胜任某种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所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个人的能力是后天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不断的实践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教育实践能力是从事某种教学活动中,通过所学的知识和教学技能,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师范生在校期间教育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2.2 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培养层次和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在2012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更是将教师职业的标准做了详细要求,强调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教育知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等十三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详细的说明了各项能力的实践要求。[2]
3 “卓越学堂”培养模式
3.1 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
卓越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扎实的知识储备以及过硬的综合素质,而且要具有足够的实践教学能力。这就要求师范院校需要加强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养成培养。与一般的实践能力类似,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养成也包括职业态度、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三个方面。[3]职业态度是指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选择所持有的观念和态度。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态度的形成、角色的转变和认同是职业态度一个关键要素,同时也是教育实践能力形成的内在动力。教育实践知识是指在与教育实践情境相结合中,教育理论知识得到理解后形成的用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知识系统。教育实践技能就是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技能和职业素质,其中技能是指利用所学的实践知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
3.2 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教育实践能力形成与发展是知行统一的过程,结合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定向阶段,即师范生充满期待和渴望对获得教育实践能力的学习动机,这个过程对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准备阶段,即师范生为成为一名教师前的准备阶段,包括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等基本教学能力。(3)迁移阶段,即师范生将已习得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模拟的教学情景中加以实践训练,初步形成教学实践的能力。(4)完善阶段,即师范生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实践教学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能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活动。
3.3 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要按照培养过程四个阶段的要求,科学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分别以校内外“名师讲座”活动、常态化校内实训、多元化主题校外观摩、假期实践活动四大模块实施培养。
4 “卓越学堂”数学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卓越学堂”突出的主导思想是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和社会外部资源,强化高等师范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之间的协调共振,关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需求,打破关起门来培养人的“窗户纸”;促进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动反馈,从用人末端检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范院校自身的“师范”属性;升级师范生培养模式,促进师范生从教育情怀、专业功底、职业技能等方面综合发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育观、职业观。通过抓好数学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这一改革创新的发力点,科学设置校内外“名师讲座”活动、实施常态化实践技能校内实训、开展多元主题的校外观摩活动、强化假期实践活动锻炼四大培养模块,全面推进数学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4.1 校内外“名师讲座”活动
校内外“名师讲座”主要聘请校内学科课程论专业教授、校外一线教学名师每个学期定期为师范生开展专题报告,示范教学、听课评课等交流研讨活动,多角度促进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使得各项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更有针对性。例如:在“卓越学堂”开设之初,邀请专业负责人为学生开展“如何成为一名卓越数学教师”专题报告,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卓越数学师范生培养的目标、要求、模式和发展方向等系统性问题;在学生对数学教育基本概况有所了解之后,邀请中小学一线数学名师开展“数学教师职业发展经验漫谈”讲座,根据其自身的成长经历分享数学教师职业发展经验,帮助师范生提升职业认同感,同时在经验分享中获取很多实用的技能训练方式。
4.2 常态化实践技能校内实训
常态化实践技能校内实训主要针对是师范生的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师范生在校内理论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日常教学技能的训练,组织相应的教学技能展示活动和培训活动,提高教学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根据培养计划循序渐进安排学期实训活动,校内实训内容分为书写技能训练、教学语言表达技能训练、教育信息技术训练、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四大领域;主要包括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练习、板书设计;普通话、朗诵、演讲、辩论等练习;多媒体技术应用及课件制作;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教师教学技能训练。
4.3 多元化主题的校外观摩实践
多元化主题的校外观摩实践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师范生到学校进行观摩学习,帮助学生真实认识和体验教师职业特点,理解教育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树立追求成为一名卓越教师的职业理想。每个学期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实践活动主题,如了解学校教育概况、课堂教学听评课、课堂组织与管理、班主任工作等主题,让师范生到教育实践基地学校观摩真实的教育情境,促进师范生对中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了解,养成职前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增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使命感。
4.4 假期实践活动锻炼
假期实践活动锻炼主要是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安排师范生利用寒暑假期间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如安排学生参与当地学校的教学调查、学生学情调研;或组织阅读教育教学名著、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实践作业。结合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整理好活动笔记,并在开学之后开展假期实践活动交流分享会。促使師范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逐渐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和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社交能力。[5]
5 “卓越学堂”培养模式理论反思
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师范生个人对教师职业态度的认同、教育实践性知识和教育实践技能的获得与提升,促进教育实践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知行合一。“卓越学堂”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通过科学设置校内外“名师讲座”活动、实施常态化实践技能校内实训、开展多元主题的校外观摩活动、强化假期实践活动锻炼等四个模块,充分遵循师范生培养过程规律,科学有效地促进师范生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高度外化成实践性技能,帮助师范生最终形成属于其特色的教师教育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小学数学卓越教师培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20190919);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数学教育课程教学团队(20201209)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师[2014]5号.
[2]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Z].教师[2012]1号.
[3] 宋楠楠.高师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养成探究[D].西南大学,2010,15.
[4] 周晖.高师院校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7,37.
[5] 彭光明,熊显萍,王美娜.地方民族师院数学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研究——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5):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