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任用管理与退役安置

2021-06-30陈海龙田海涛刘桃生

中国军转民 2021年2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

陈海龙 田海涛 刘桃生

摘要:士官人才的任用与退役机制的建立于完善是士官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士官人才的引进制度、管理模式以及士官内部关系处理等方面论述了怎样建立公平合理的士官人才任用机制;并从退役安置政策的细化与可执行性、退役安置的问责机制以及士官就业培训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军民合力保障士官退役安置。论文研究对于从军民融合的角度建立与完善士官人才的任用管理与退役安置机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任用管理;退役安置;军民融合

引言:人才任用是指用人单位合理地使用和管理人才的过程。在合理有效的士官人才评定基础上,要实现对士官人才合理地使用和管理,应当建立科学的用人制度,遵循基本的用人原则。退役安置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立法规定,向退出现役的军人提供就业及其他安置所需人力、物力服务,使之顺利重返并适应社会的一项优抚保障制度。士官退役安置是士官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和重要环节。优抚安置直接关系到军心的安定,行之有效的退役安置机制能够促进兵员的有序更替和渐次流动,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一、公平合理的士官人才任用机制

针对目前士官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用人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等制约士官人才发挥才干、成长进步的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一是引进地方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制度,以健全、科学的士官任用制度作保障,催生士官人才在適应的岗位和健康的环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部队战斗力的不断提升;二是更新观念,树立新风,在士官使用、管理过程中,落实基本的用人原则,即:量才使用、职能相称,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公平公正、择优用人,合理流动、适材适所,重视培养、用管结合。三是积极探索创新的管理教育方法,并注重发挥社会、家庭在士官管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三位一体”模式,合力管理教育好士官。

(一)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用人机制

当前,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部队,还存在部分士官“不好管”“管不好”的问题。而在地方,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的需求和发展,绩效考核已经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上到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下到保障具体个体的业务实现。为此,把先进的绩效考评理论引入到部队,通过评估士官的能力状况,可为士官的“选取任用、军衔晋升、培养教育、奖励处罚”等提供决策依据。

《士官管理规定》只是给出了士官队伍建设的大方向和总框架,就士官考评而言,仍然是原则性强而可操作性弱,缺乏具体的考评实施细则。“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己成为管理常识。对士官胜任工作的能力进行评定,为士官下一步晋级使用提供依据,量才用人,人尽其才,使士官管理工作更合理、科学,有助于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同时实行绩效考评(考评内容包括士官的“政治思想、军事训练、履行职责、作风纪律和完成重大任务”等方面),建立士官个人绩效档案,实行定时考核存档制度。把士官工作绩效考评与晋级、立功、评优等紧密挂钩。通过选送院校学习、地方培训、交叉锻炼,提高士官自身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激励士官献身部队建设的热情。最后通过绩效考评,对每个士官在部队服役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以鉴定报告的形式载入绩效档案,有助于退役后地方的安置(如建立就业信息平台等)。

(二)平等对待各类士官,密切士官内部关系

随着士官制度改革的深入,士官队伍建设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直招士官和定向培养士官人数占士官总数的比例越来越高,士官队伍结构层次日趋复杂,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一方面体现在如何在落实管理制度和人才的任用上,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当前,部队在任用士官时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偏向“土生土长”的军校培养士官,这是用人上的不公平。针对这一现象,应在建立起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的科学用人机制的基础上,严格依据士官各自的特色优势、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水平、既往岗位工作实践经验以及现岗位需求来任用人才,而不是凭借基层领导个人的好恶做决断,一味地的搞“土政策”“任人唯‘军”,才能真正做到“英雄不问出处”,实现“量才用人,人尽其才”。

另一方面挑战还体现在如何密切士官之间的内部关系上。目前,各类士官由于“出身”不一样,部分存在着“相互轻视”现象。例如,非直招士官会认为直招士官都是“凭关系、走后门”来到部队,还没有个“兵样”就能转士官,因此对他们的态度不端正,甚至“看不顺眼”,造成士官内部关系紧张。针对这一现象,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纠正错误观念。二是多举办文体活动,让不同类型的士官共同参与、同甘共苦,增进“同志情,战友爱”。三是根据各类士官的特色和优势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竞赛活动,让各类士官都能发展自身不足和他人长出、相互佩服,最终由“相‘轻”转变成“相爱”。

(三)创新管理教育方法,部队社会家庭合力

各部队针对士官进行管理教育时,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千人一律”“一成不变”的现象。在新形势下,必须因人制宜,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即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学历士官的实际来安排教育内容,提高管理教育效果。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思潮的变化,社会、家庭对士官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单靠部队自身“闭门造车”式的教育,效果越来越差,甚至某些年轻士官由于“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因此,在士官的教育上,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对士官潜移默化的作用,整合资源,引导“三方”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丰富教育的方法手段,特别是重视通过社会调查、外出参观等形式,提高士官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军地合力的士官退役安置机制

习主席指出:“军转安置是一项复杂工作,要统筹兼顾,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军队和地方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开展工作。”盘活用好退役士兵这一宝贵人力资源,形成 “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的良好格局,对促进国家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一)细化退役安置政策,提高政策可执行性

各地方政府现行的退役安置政策,基本上都是以《退役士兵安置条例》为准则,再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来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退役士官安置政策显得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导致对退役士官的相应政策如何操作实施不明确,政策形同虚设,并不能发挥预期作用。如某市退役士官就业扶持政策中明确规定退役士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录用权。但对于什么是“同等条件”却界定模糊,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具有可操作性,增加了退役士官优先录用权难以落实。

为引导士兵在部队长期服役,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多作贡献,保障服役时间长、贡献大的退役士兵得到优先安置,民政部制定了《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服役表现量化评分办法(试行)》,在该办法中第四条、职业技能等级记分中虽然明确了以档案中《XX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登记表》《职业资格证书》为依据,予以计分,但没有充分考虑退役士官在服现役期间或在服役前已经取得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情况,此种情况在档案里没有《XX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登记表》或者有的表格也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登记表》,相关单位在执行职业技能等级计分时,就会以在档案里没有登记表或不是军队格式的《XX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登记表》为由不予承认退役士官的职业技能等级。建议将此条更改为“以档案中《XX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登记表》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信息、《职业资格证书》为依据,予以计分。”

(二)强化监督问责制度,提高政策的执行力

1.在国家层面,出台退役安置的刚性措施

做好退役军人的就业安置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但當前,国家在退役士官安置保障方面出台的一些政策规定缺乏刚性,一些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必须针对这些现象从安置时限、岗位设置、住房及医疗福利待遇、退役金等方面对退役士官安置工作做出硬性要求;同时强化监督管理,完善退役士官安置巡视监管机制,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切实维护退役士官的合法权益。

2.在地方层面,建立督察机制和问责制度

建议由各省军区牵头,联合省政府的相关部门组成巡视组,定期对本省各地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工作绩效考评,对安置工作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及时予以督导纠正,并严格追责问责。比如云南省文山州的安置政策中就明确提出,“对拒绝接收退役士兵和未完成安置任务的,人社、编办部门冻结其单位所有人员录用、调动、编制审批事项;对拖延安置和无故降低安置标准的单位和主要领导,不得参与本级及上级双拥先进表彰评选,并通报批评,追究问责。”

(三)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完善就业培训体系

1.建立就业信息平台

由部队以及地方各级退役士官安置工作主管部门主导,依托互联网建立退役士官就业信息平台,将政府安置政策、社会岗位需求、职业规划指导、疑难咨询服务以及退役士官信息融为一体,使之成为退役士官选择就业岗位,用人单位选择退役士官的桥梁和渠道。“免费为退役士兵提供档案管理、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 。一方面可以解决退役士官大多社会阅历欠缺,专业技能单一,加之服役期间处于封闭环境,造成退役后就业具有很大盲目性和偶然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由于缺乏数据丰富、功能强大、管理规范的退役士官就业信息平台,地方用人单位很难获取军队退役士官人才信息的问题。

2.完善就业培训体系

地方政府将退役士官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纳入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培训范畴,完善退役士官就业培训平台。军地合作设立相应机构,负责计划调配,保证每一名退役士官能得到一年左右较为专业系统的教育和技能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帮助退役士官提高能力、融入社会、实现就业。可有效解决退役士兵自主参加职业培训缺乏组织依托,难以进入正规职校系统学习培训的问题。退役士官只需根据自身就业需求,填报职校和技能培训专业志愿。

在搭建退役士官就业培训平台的同时,制定培训费用优惠政策,让退役士官享受教育培训费用减免或补贴。

(四)组建管理保障机构,彻底解除后顾之忧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达到政府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官数量不断增多,各地安置保障压力和难度明显增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至此,我国正式开始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归口负责管理军人退役后的就业、就学、培训、抚恤等各自事宜,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退役军人的各项权利,彻底解除了其后顾之忧,有利于安定军心、兵心,有利于增强士官人才建功军营的积极性,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士官人才参军服役,从而为军队建设保留更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人才,更好地推进强国强军伟业。

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将对退役军人的管理保障上升到国家层面,避免各级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管理保障,不仅仅是管理,更多的是保障!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值得全体现役、退役军人期待!

三、结论

本文详尽阐述了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任用管理与退役安置机制,研究得出:

一是要把先进的绩效考评理论引入到部队,通过评估士官的能力状况,可为士官的“选取任用、军衔晋升、培养教育、奖励处罚”等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应在建立起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的科学用人机制的基础上,严格依据士官各自的特色优势、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水平、既往岗位工作实践经验以及现岗位需求来任用人才;

三是在士官的教育上,要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对士官潜移默化的作用,整合资源,引导“三方”形成合力;

四是要细化退役安置政策,提高政策可执行性;

五是在国家层面,出台退役安置的刚性措施;在地方层面,建立督察机制和问责制度;

六是由部队以及地方各级退役士官安置工作主管部门主导,依托互联网建立退役士官就业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 杨临宏,申劲颖.军人退役安置立法比较研究[J].学术探讨,2008,(2):72.

[2] 胡献浩,王梓宇.退役士兵安置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云南省文山州8项刚性措施确保安置政策落实[N].中国国防报,2017-7-20(1).

[3]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Z].国务院.2011-11-1.

基金项目:海军军事理论研究课题“海军士官智库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陈海龙,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士官教学与专业课程建设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陈海龙、田海涛,武警海警学院;刘桃生,海军士官学校)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
美国军民一体化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启示
站在“桥头堡”探究“因果链”
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训练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