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防与安全亟待解决的十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上)

2021-06-30朴扣东

中国军转民 2021年2期
关键词:先发制人消极军事

朴扣东

摘要:未来20年间,将是新的世界战略格局形成的时期。到底谁赢谁输,就看是美国所推行的单极化战略格局胜利,还是以中俄欧为主导推动的多极化格局胜利?所以,未来20年,将是单极化和多极化战略格局进行激烈斗争乃至决战的20年,将是决定世界战略新格局形成的关键20年。是单极化胜利,还是多极化胜利,关键还要看反美霸权统一战线能否建立。如果大国之间的反美霸权统一战线建立了,则世界多级化格局将成定局,美国必然会衰败。反美霸权统一战线无法建立,则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将更加混乱,一尊独大的战略格局将进一步深化,弱肉强食的强权政治将恶性膨胀。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国家光荣崛起、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国防的主要任务。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中国的国防政策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中国应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本世纪前五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发展与安全的统一,努力提高国家战略能力,运用多元化的安全手段,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谋求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综合安全。常言道:“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一支军队要走在世界军事发展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导,一刻也不能停止军事思想的创新。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影响,我国国防与军事理论发展也存在一些思维误区。探寻传统国防与军事理论的不足,走出思维上的误区,是当前创新发展国防与军事理论所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正因如此,本文积多年研究军事谋略与理论之心得,提出关于国防与安全亟待解决的十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初探。

一、“韬光养晦”与“积极有所作为”

“韬光养晦”是一种策略,只有与“有所作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战略。比如积极防御战略,你不能把“积极”和“防御”两个字分开。“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是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服务的,“韬光养晦”绝不等于挂免战牌。也就是说,我们要韬意识形态之光,在对外交往中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养经济建设之晦,即埋头搞好经济建设;固国防建设之基,扎实推进国防现代化;作秩序建设之为,推动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和平崛起与西方国家掠夺崛起、扩张崛起、战争崛起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们不去侵犯别人的国家核心利益。但必要时一定要敢于并善于使用非和平手段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才能最后达到和平崛起的目的。

诚然,我们对新时期大国关系中的博弈性,无论是从认识、思维、经验还是战略设计上,都是欠缺的。“韬光养晦”的提法,作为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外交方略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战略格局已发生重大转变的情况下,显然已不适用。现在,国际上普遍谈论“中国崛起”,我们自己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境况之下,再继续坚持“韬光养晦”的提法,是否太过牵强?其实,我们现在不得不用很多方式和复杂的语言来解释“韬光养晦”,就足以说明所面临的窘境。

邓小平当年讲“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二十八个字,后来概括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理解这八个字的关键是搞清楚韬什么光、养什么晦、作什么为。在当今国际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体现得更明显,容易犯意识形态冲动的毛病。“韬光养晦”完全不意味着不阐述我们的主张,不坚持我们的原则和立场。和平崛起是指中国绝不会靠掠夺、靠扩張、靠发动战争崛起,但也绝不意味着在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和侵犯时不反击。自卫反击是《联合国宪章》赋予每个成员国的权利。从这个意义讲,中国和平崛起,不存在任何意义上排除使用武力反击别国侵犯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二、“积极防御”与“消极防御”

消极防御,亦称专守防御、单纯防御,是单纯为了抵御敌人进攻的防御,是为防御而防御,是被动的消极的防御,是脱离主动权的防御。它不是为了转入反攻或进攻而进行的防御,在作战行动上也不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积极防御就是攻势防御,主动出击,以进攻就是防守为理论基础。积极防御是为反攻而防御,以防御开始,以反攻结束。比较两种战略防御的概念,也许我们可以将一味拘泥于迂腐落后观念指导的被动的防御行为称之为消极防御,而将那种不断配合以积极主动的攻势行动的防御行为称之为积极防御。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两种战略防御方式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大不一样。中国实施的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必须与时俱进,依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客观情势的转变而转变。

毛泽东同志指出:“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决战防御。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单纯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基本的原则是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这一论述阐明了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的关系,深刻揭示了积极防御的真谛。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本质,是在战略防御的过程中实行攻势防御或者决战防御。积极防御的积极性就表现在:在被动的防御形式中,包含着主动进攻作战的内涵。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的本质特征,就是在防御的全过程中包含进攻或反攻,这也是区别积极防御与消极防御的界标。而今面对强敌,我们必须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而我们在之前取胜的重要法宝也是积极防御。在毛泽东之前,人们论述积极防御,大都囿于单纯的攻防作战角度,其视野基本上没有超出一般的作战行动范围。毛泽东则从探索中国革命战争指导规律的高度研究积极防御问题,把积极防御提到战略层面,并进而把这一战略思想与革命战争的政治性质和政治目的直接联系起来,使其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从军事思想史上看,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历来是军事指导上的一个通则。我们要在继承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超越以往军事家们的视野和局限,对传统的积极防御思想进行质的改造和全面的发展,使之成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全新的实践形式,并对全局起根本指导作用的战略思想。我们要贯彻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于打赢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金融、贸易、网络、信息、生物、文化、舆论等各个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主动预防,化解危机,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现代国防动员体系。与此同时,面对强敌,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必须紧密联系战争形态和战场态势变幻莫测的实际,善于把握积极防御的精髓,把握时机,抢占先机,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攻防结合,灵活应变,把威胁中国安全的最大引爆点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三、“后发制人”与“先发制人”“后则用阴,先则用阳,尽敌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此兵家阴阳之妙也”。先发制人战略是争取战争先机之利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夺取先机之利又是夺取整个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条件,在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尤其如此。一方如果一开始就失去先机之利,就很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陷入战略被动,甚至可能战争一开始就被对手打败,从而丧失还手之力。特别是随着现代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颠覆性军事技术的广泛应用,无论就战争样式、战争形态和战争的方式方法,还是就战争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战争的前方与后方区分上,都比以往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先发制人往往是占绝对优势一方最常取、最常用的战争形式。当然,一般情况下,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是各有利弊的。先发制人的最大优势是“先入为主”,使自己处于主动、优先的境地。后发制人的最大优势是稳健、周全。先发制人的最大劣势是“覆水难收”,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迈出来的步子退不回来,射出去的箭拉不回来,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陷与问题,容易被对方抓住罅隙。反应太强烈,有可能火上浇油,使局势更难控制;反应太软弱,则有可能被对方利用。

由于先发制人通常是实力更强一方的行为,任何从最初反应向后退的行为,都面临舆论和对手以至己方的抨击。由于先发制人的一方都存在着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调整战略战术和政策策略的可能,就不可避免地有“路越走越窄”的情形。后发制人的最大劣势是处境被动,可能出现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疲于应付的局面。别的不说,仅仅从摆脱舆论上的压力,就得需要付出比对方多得多的努力。在现代战争中,实行先发制人战略,是否就一定能取得战争主动权并最终赢得胜利呢?恐怕也未必。先发制人只是争取战争主动权的一种作战样式。作为战略决策者,不应该只考虑一时得不得手,不应只考虑先机之利,还应考虑战略上的主动权、整体上的主动权、全局上的主动权。如果他只记得前者,不懂得后者,那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一流的将军,而不会成为一流的统帅;可能是一个杰出的战场指挥员,而不是高明的战略家,是很难赢得战争最后胜利的。

后发制人雖然不能像先发制人那样占有先机之利,但它却可以充分针对敌方暴露的弱点予以反击。后发制人的关键是要善于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及敌我双方的情况,灵活处置,制定出适合的战略战术。先发制人是勇者,需要强大实力作后盾,否则无异于自取灭亡。日本偷袭珍珠港可以说是先发制人,但日本与美国比,战争潜力和实力不够,自曝其丑,自寻其辱,最终引来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虽然在战术上占了一点小便宜,但最后还是引来了美国这只虎,加速了灭亡的进程。所以说,只有把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巧妙结合,运用的炉火纯青,才算是有勇有谋。而能更深刻体会后发制人中的先发制人,方能称得上真正的高手。因为说穿了,后发先发都是方式。当面对有利的时机以及情势中的临界点时,要把后发制人转化为先发制人,适时达到自己的目的。“兵无常势”,关键是不能让敌手把握了自己的脉搏,对自己有了判断。

四、“单纯军事手段”与“单纯非军事手段”

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都不愿意发生战争。但战争是否爆发,何时爆发,不单取决于己方,更取决于敌方。敌人要发动战争,我们想阻止是很困难的。骄横只有用更大的骄横来战胜,战争只有用更大的战争来遏止。忍不来和平,让不来和解,和平是打出来的,和解是斗出来的,一味消极的妥协和退让,只能招致贪婪者更大的贪婪。我们越害怕战争,担心在战争中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和资源消耗,丧失宝贵的发展机遇,就越会失去自己极力想保住的东西,甚至会失去一切。

因此,对待武装入侵和武装暴乱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采取军事手段,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就会被动挨打,甚至酿下横祸巨患。这是因为:军事手段是最具有威慑作用的手段;军事手段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军事手段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战争的目的不再是攻城掠地、全部或大部歼灭敌之有生力量,征服对手,而主要是摧垮敌方的抵抗意志,从而使战争规模相对缩小,战争样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不敢亮剑,恐美惧战,加之外界对中国军力宣传上的偏见,使人民不了解实情,对国民自信心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特别是助长了个别邻国对中国主权权益的觊觎之心,滋生了敌对国家对中国的欺辱挑衅之欲,使它们对中国轻视、蔑视和歧视;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的实力乃至决心和意志产生怀疑,对中国的信心减弱,加之政策失误,导致一些中小国家甚至我们的盟友纷纷投美弃中、投日弃中、投印弃中,好在近些年这种状况有了明显改观。

我们要把军事手段和非军事手段结合起来用,而且都要硬起来,既要敢于与敌对国家打好软实力战争,又要敢于打硬实力战争。当然,任何国家无论其实力怎样强大,都不能毫无节制、随心所欲地动辄运用战争手段。同时,仅仅依靠军事手段也不一定完全使对手屈服,军事对抗最终还要回到政治解决的方式上来。

非军事手段是指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实施的不直接构成战争的军事行动。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样式包括反恐怖行动、维护社会稳定行动、抢险救灾行动、处置(边、海、空)防突发事件行动、维和行动、维护国家权益行动,以及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外交战、网络战、信息战、文化战、宗教战、舆论战等。

非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特点规律,对于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坚持互信、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安全观,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和国际争端,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侵略扩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要坚持开放、务实、合作的理念,深化国际安全合作,加强与主要国家和周边国家的战略协作和磋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海上护航、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维护地区乃至全球战略稳定。

猜你喜欢

先发制人消极军事
消极的后果
论发球技术在乒乓球运动中的特殊地位
论发球技术在乒乓球运动中的特殊地位
让自己发光
先发制人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