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氏云山与印象画派

2021-06-30邵仄炯

新民周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米氏烟云云山

邵仄炯

潇湘奇观图。

“米家云山”是由宋代米芾和他的儿子米友仁共同创建的一种文人画全新图式。它具有浓重的江南气息和文人情调,经后代的传承演变和发展,成为了山水画中的经典。后人把米芾和米友仁父子称为“大米”和“小米”,又把他们创作的山水画样式称之为“米家山水”或“米氏云山”。

米芾与苏东坡、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代书法四大家,他的艺术才情极高,不仅在书法上以八面出锋独绝古今,而且还痴迷于画画,经常有新的技法与创意。他用纸筋、莲蓬当画笔,不在平常的绢纸上画,不求工细,却极有意趣。大米的作品在画史上只有只字片语的描述,并没有真正流传下来。大米的画难辨真伪,又难寻踪迹。米家云山留下的画卷,基本上是米友仁所画的。所以客观地说,“米家云山”应该是由二米共同创建的,并由米友仁逐步完善成熟起来的。

《潇湘奇观图》是一幅典型的米家山水,它以长卷的形式构图,云山的美景自右向左徐徐展开。最右端烟云初起向左缓缓涌动,几座山峰出现了,一会儿又隐没于烟海之中。再向左,近处有山冈浅坡,坡脚处有一片丛树,此时的烟云时而显露山前,时而又绕于山背,山峰此起彼伏,层层叠叠,最左端又出现了一小段近景的坡岸,似乎与画面中段相呼应,坡上杂树交错,有一房舍掩映其间,房后仍以烟云远山相映衬。

此画特点,可以概括为:淡、简、柔、戏。

《潇湘奇观图》的主题是云水、山峦,均为视觉上的远景,往往以淡墨表现为宜。画家以极淡的墨线勾云,又用极淡的墨色渲染,点出了隐约的山头,一片空蒙、透明,顿觉恍兮惚兮,让画面有了一丝仙气。

在中国绘画中,简内含老庄哲学中大道至简的提炼与升华。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盲,水墨的出现就是颜色的大简与极致。五代宋初的山水画家追寻自然真实,尽其所能用披麻、斧劈皴,或浓墨重彩来表达山水,到了二米的手中,他们以点代替皴,删繁就简。在画史上,这种点称米点皴,实际上就是以毛笔横向点染而成。“米家山水”的造型没有复杂的结构,以点叠加,排列成山形和树形,多为三角状,树冠也用大小墨点替代,画面以少胜多,具有极简主义的形式美感。

此图中的柔是一种潇洒,云山在舒卷绵长中慢慢显现出韵味。但它不是没有力量,这种力量隐含在连绵的韧劲之中。此画的墨法上不仅有积墨,更重要的有破墨的用法。破墨就是在第一遍墨色未干之时,点染或加第二遍墨色,让其在水分自然滲化中出现柔和过渡的效果。江南的山是水生成的,必须以柔的方式来幻化它。

戏,就是游戏。米友仁此图的题跋中有“故为戏作”四字,作为一种自由,不局限、不执着于物的绘画新理念,渐渐在宋代的文人画中传播。大米和小米以戏的自由状态,颠覆了唐宋精工与法度的苦心经营。此画的云和山丝毫没有严整、肃穆的气氛,一切都在灵动率意中变化,画中的“戏”不是不认真、不严肃,而是一种创作时的心理状态。游戏时的心态一般都比较放松,在进入绘画的天地时,米友仁告诉你也要放轻松才能获得快感,这才是艺术的真谛!

在西方的绘画中,我觉得印象派画家与“米家云山”有些类似之处。近代著名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也曾经说过,“米家云山”首创点派写雨中景物,可谓世界第一印象主义者。由此可见,《潇湘奇观图》是“米家云山”的东方印象,江南印象。

猜你喜欢

米氏烟云云山
米氏凯伦藻胞内多聚磷酸盐对环境磷变化的响应研究*
云山图
Accident Analysis and Emergency Response Effect Research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in Taiyuan Metro
重金属镉和铅胁迫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烟云几许著苍山
不同氮磷比对福建沿海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云山的树
米氏凯伦藻的研究进展
烟云
重九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