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少年,一种烦恼
2021-06-30朱宜尧
新民周刊 2021年22期
朱宜尧
我中学时愛调皮捣蛋。
我的语文老师说过,如果哪位同学上课困了可以直接站起来,如果站起来影响后面的同学就可以直接到最后一排站着听讲。他说这话,不止一次。有一次,我真的困了就直接站起来,靠在我所在的北侧的墙上。老师忽然问我,你干啥?有什么问题吗?我说没问题呀,不是您说的困了可以站起来听课吗?我不知道我说了这句话后同学们为什么哄堂大笑,我的脸红到了脖根儿。语文课也没法上了,老师很生气的样子再没说话。我那时正处于青春期,不屑一顾又不服气——老师自己说的自己又不让这么做,凭什么呀?
后来都说我调皮捣蛋,话传来传去,传到了我妈耳朵里,一顿笤帚嘎子伺候。
几十年后。儿子上高一,有天他拿了橘子去班里。班主任看到后,出于好心,告诫他不能吃。这话当然他听得懂,就是说课上不能吃。假如课下吃了把橘皮扔垃圾筒里,老师也就无问东西了。可我这儿子,不知何时把橘子吃了,橘皮恢复成完好的橘子状,放在桌角装腔作势。老师一查验,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之态可想而之。
这事我俩没少批评孩子。我爱人给同学们一人买了一个橘子,也就告一段落。
有天和爱人接孩子,有个女家长忽然看到我爱人,大概她寻觅了几天,终于发现了我们,高兴得不得了,说,你儿子可真牛呀,敢耍老师了!她用了一个“耍”字,我忽然一惊,听得极不顺耳,但没毛病。说得我和爱人哑口无言。但我想,我的孩子,我清楚,这之前,我也和老师沟通过,老师也说了,这孩子怎么感觉就是一个爱淘气的小娃娃呢?他可能完全没有想过他的举动在“耍”在“整”老师,只是他已经促成了成人世界里的相对成熟的语言和看法。
好在,我不是孩子的奶奶,少让孩子吃一顿皮肉之苦。可孩子啊,你一定要记住,你想象事情的样子,并不是别人眼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