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1-06-30林志能

考试周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高年级阅读能力

林志能

摘 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笔者在开展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以课堂教学、课后活动等为切入点,多种策略地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通过体验不同活动掌握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潜移默化地形成阅读能力。文章阐述了培养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数学阅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要求。同时,对数学素养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如培养学生数学素养需要引导学生获取信息,發展信息获取能力。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所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离不开数学阅读。尤其在体验数学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要形成阅读能力。如此才能在阅读能力的作用下,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挖掘出隐藏在问题背后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学用结合,提升学习效果。所以,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阅读,着力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以高年级数学教学为例,笔者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立足不同的教学阶段,应用不同的策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 在新授课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新授课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形成、发展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活动。新授课的开展是以数学教学资源为基础的。数学教学资源中不乏阅读材料。所以,在开展新授课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会以数学教学资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

(一)通过阅读发现情景中的问题

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材料是以问题情景这一形式进行展示的。立足数学教材的如此特点,在实施新授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情景,从问题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点,笔者一般情况下会在将阅读情景材料的权利还给学生的同时,教给他们寻找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在问题中探寻关键词,挖掘隐含条件,借此储备阅读方法,锻炼阅读能力。

以“小红家到小明家的距离是840米,已知小红的步行速度是70米/分,小明的步行速度是50米/分。如果小红和小明同时从家里出发,他们大概多久之后会相遇呢?”为例,这是一道相遇问题,立足于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先确定“数学语言”:相向出发,在多少米处会相遇呢?在确定“数学语言”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迁移数学经验,对问题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探寻。在探寻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以发现“路程”“速度”这些关键字词,进而找出“数学语言”。

(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转化语言

新授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建构对新知的理解。在引导学生阅读发现情景中的问题之后,接下来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少不了问题解决思路和设想。基于此,在实施新授课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会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中的问题情景转化为数学模型,借此实现语言的转化,促进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仍以上述问题为例,在学生确定了“数学语言”之后,笔者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线段图。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再次分析、理解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抽象复杂的数学语言以直观线段的形式展现出来,夯实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

(三)在数学问题中寻找解题条件

在转化了数学语言之后,学生可以获得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接下来就要回归数学问题,从问题条件中探寻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一般情况下,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条件是数学变量关系和数据。所以,在开展新授课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会指导学生再次阅读问题条件,从现成的条件中找出数量关系和具体数据,并将数量关系和数据落实到数学线段图上,借此实现数学语言的进一步转化,同时驱动学生深入阅读,图文结合地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发展数学阅读能力。

比如,在引导学生解决上述问题的时候,笔者以他们建立的数学线段图为立足点,引导他们再次阅读问题条件,将具体的“路程”“速度”信息置于线段图上。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轻松地发现:小红和小明家的路程是小红的步行速度×时间+小明的步行速度×时间,借此发挥数学思维作用,迁移数学知识,计算出小红和小明各自使用的时间。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如此计算获得的结果是相遇的时间,而非问题中提到的多少米。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遗漏的信息,是值得学生注意的。对此,在学生计算出了时间之后,笔者引导他们将答案带入问题中,看看是否符合问题条件,借此判断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进而进一步地进行计算,求算出正确答案。

由以上教学活动可知,在新授课上,以数学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一步步地阅读,解决数学问题,建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数学阅读方法,为自主是阅读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阅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在课后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单纯地依靠新授课是难以有效地使学生形成、发展数学阅读能力的。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打破新授课的限制,引导学生走进课后活动中,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数学有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阅读,储备丰富的数学资源,同时锻炼数学阅读能力。笔者在开展高年级课后活动的时候,应用如下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一)阅读数学史,增强学科素养

数学史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不可多得的数学阅读资源。数学课程标准针对数学学科缺少人文性的问题,早已提出了开发、融入数学史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教学要求。数学史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不但展现了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的发展过程,还展现了数学思想的变革过程,通过阅读数学史资源,学生不仅可以自然而然地锻炼数学阅读能力,还可以经历数学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认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科素养。基于此,笔者在组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后活动的时候,会联系新授课上的数学知识点,为学生展现数学史资源,或引导学生自主挖掘数学史资源,之后阅读这些数学史资源。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高年级阅读能力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数”山有路“读”为径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