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虚实相生的信息化德育空间
2021-06-30张秋敏
【摘 要】学校场馆是重要的育人资源,建设“学生喜爱、贴近生活、综合性强”的学校场馆,真正实现了德育空间由外到内赋能于人,实现了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逻辑进阶。江蘇省徐州市淮海西路中心小学“长征文化VR主题馆”根植儿童立场,以参与感悟、彰显主体为原则,对儿童进行行为指引,在活动体验中完成品德自构。
【关键词】大德育;德育空间;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1-0018-02
【作者简介】张秋敏,江苏省徐州市淮海西路中心小学(江苏徐州,221000)教师,高级教师。
场馆资源作为德育的物质载体,为德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拥有“学生喜爱、贴近生活、综合性强”的独特优势。校园场馆,让校园变成了乐园,育德于无声。
江苏省徐州市淮海西路中心小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的志诚学堂。学校传承“志诚”精神,精心打造“志诚”爱国主义课程基地,以“养修身之志,诚以立人;立向学之志,忠诚为国”为建设愿景,以“立志、修身、向学、为国”为课程目标,依托学校的“两道两馆一院”(两道:两侧楼梯;两馆:长征文化VR主题馆、“我和我的祖国”趣味主题馆;一院:志诚号影剧院)空间,布置构建了“知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三大主题课程群,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有机融合,让外显的德育空间得到完善。校园场馆的建设使用,真正实现德育空间由外到内赋能于人,实现了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逻辑进阶。“长征文化VR主题馆”作为学校德育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根植儿童立场,以参与感悟、彰显主体为原则,对儿童进行行为指引,引领儿童在活动体验中完成品德自构。
一、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
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不怕困苦……这些体现顽强意志、忘我精神的优秀品质,如何让学生真实体验和感受到?飘落的雪花、泥泞的草地、扎脚的山路、凹凸的岩壁、刺骨的河水、高高的铁索桥……皮带、草鞋、草帽、羊皮袄、一盒火柴……这些可观、可感的物品和情境就在我们的主题馆中,静静地讲述着长征的故事,传递着长征的精神。通过体验、感悟,学生会清晰地了解长征的艰辛,与实体空间发生着直入心灵的交流、碰撞。
当灯光暗下,3D投影瞬间把学生带到大渡河边、泸定桥上、雪山之巅……聆听遵义会议、投身湘江血战……洁白的墙壁,配上变幻的声、光、电,融媒体手段不仅营造氛围,也让空间感、距离感更具层次性。虚拟的空间灵活呈现着长征路,让学生置身于长征途中,与革命先烈一同爬雪山、过草地,身临其境,参与体悟,形成认知,触动情感。
一虚一实的德育空间,以体验的学习方式,形成了主题馆中的集体空间,让步入其中的人第一时间受到感官刺激,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到主题馆的学习中。
二、个人空间与集体空间
班华教授认为,“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区别于传统德育的分水岭。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加呼唤人的主体意识。以“人”为中心,是德育的起点,更是终点。
虚实相生的集体空间,不仅关注大情境的营造,更促进了同伴的合作学习。“志诚讲解员”“小小馆长”等课程的开发实施,激发了学生德行养成的自主意愿,形成合作发展的能力,不同角色的社团成员在德育空间的激发下,共同成长。
除了集体空间,聚焦个体的“长征情景VR体验平台”是主题馆里最吸引学生的项目。带上VR眼镜,学生们就走进了属于自己的长征体验空间,虚拟现实带来的立体感和真实感扑面而来,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长征,激发出“真切”的爱国之情,让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条化、单一化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以生为本的个性化的丰富体验。
“长征文化VR主题馆”作为以“德育空间”为主体的场馆课程,始终把学生本位放在心中,用“跨学科综合性课程”的形式,实施开放式的学习内容,将育人要素进行整合,给学生提供向学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设计者、实施者,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内容的总结者、点拨者,着力培养“有志向、有能力、有担当、有坚持”的志诚少年。
三、有限空间与无限思维
再大的场馆,面积总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思维的无限延展,打造无边界的德育空间,才能将场馆德育的效益最大化。
学校的“长征文化VR主题馆”,其物质空间有限,但通过融媒体手段的使用,德育空间拥有了表达的改变、资源的改变,给予学生强烈的体验与感受。学校通过课程及活动的设计,给予学生交互的对话与生长机会,心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在此融会交错。主题馆在物质空间的基础上,变换时空,无限扩大,打破了场馆的边界,空间更具层次,功效更加综合,让德育随时发生。
作为淮海战役的发生地,徐州拥有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学校的“长征文化VR主题馆”与“淮海战役纪念馆”在古彭大地相得益彰。学校场馆与本地“红色文化”的结合,更有助于厘清红色文化脉络,打造没有围墙的“红色文化圈”。
信息技术颠覆了世界,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传统的德育生态,在技术的支持下,德育空间不再单一、静态、刻板,小空间不再“小”,而空间样态的改变,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德育主体的自主性得到了高度尊重,让德育的施教者由教师转变为空间、情境、学生、媒体等,全方位立体德育让德育发生了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