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应做到:求真、求善、求美

2021-06-30赵佳琦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真知求真语文课堂

“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简单二字却道不尽其学科性背后所蕴藏的深厚内容。在各个时代的课堂教学土壤之上,我们总颖悟到其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要细细品味语文教学的多彩奥妙,却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力和智慧。在此刻,让我们驻足于语文教学的庞大画卷之前,用“知情意”的感悟去解剖“真善美”的万象纷呈。

一、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高速运行的社会将学科知识变得模式化、浅显化、碎片化,更不必说做到与课本中的先贤、真知心心相印、见贤思齐。语文教学需要我们在这浓浓晨雾中照耀一缕晨光,从教材入手,从课堂入手,带领学生融通教材、求得真知。曾有闻:思想的方法有三种,包括逻辑的方法、体验的方法和玄思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自是融汇蕴藏着先人志士的体验与玄思。我们在带领学生学习时,不是学习教材,而是使用借鉴,不是学习只言片语的文句,而是去体会隽永深刻的智慧,使学生取其精华,拓展深度,形成个体的价值反馈与审美体验。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与领悟本是一种求真的创造与解构。不同的文本解读对应学生不同能力的獲取,包括迁移、应变和再创造。教师对课本的处理更要习得“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智慧,否则语文课堂将成为一滩死水,学生的再创造能力便不能成为一支涌流。

学习一门学问总要回归生活,求真知也是求真爱、求真善、求真美。在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我们体会到朴实无华而又厚重如山的恩情;在《兰亭集序》中叹喟山水之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也沾衣”的魏晋风骨;在《苏武传》中敬畏“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的坚贞不屈。这些洋洋洒洒的雄文华章皆使我们求以真知,观心而品德。

教师在引领求真的过程中固然需要下一番辛苦,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在课堂教授前将教材融汇贯通,自成体系,历行将书讲薄,再由薄讲厚的过程,求真的漫漫长路也行进的成功了一二。以个人浅显的经验看来,教材中每位先人仁士都不可依着一篇文章粗略着讲,以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多篇苏东坡的诗文为例,教师在讲授时便不可单独拿着《赤壁赋》讲“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或《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悟与体会,而是将苏子放入到他自己的人生长河中去,真正带领学生进入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去,以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品读他的经历与作品,那些深切追寻的感悟便自然而然的流露于心间,因为苏子着实是位有趣的人: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这些也并不足以概括了苏轼的全貌。[1]

总之,在当今人文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放下之前对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的片面性、局限性的定义,破旧与立新同行,静待语文教学的新意在这里生根、发芽。

二、善:润物细无声

雨露、阳光、春花、绽放……青春洋溢的学生们,在高中阶段所需成长的养分很多,语文课堂需要用知情意去启发学子的使命感。因为语文课堂的设计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需要教师们以一颗青春明媚的心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学生。袁枚曾说:“性情厚者,词浅而意深;性情薄者,词深而意浅。”每篇语文课文的背后,都是一片真性情,在课本中寻真情,在课堂中行善道是我们一直要践行的准则之一。

当学生对良知选择深感迷茫时,《小狗包弟》给出如此的答案。在万事万物共存的天地之间,选择这个难题需要我们用一生的经历去解答,但巴金先生勇于追忆被唤醒的歉疚与沉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孔子教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直面自己会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学生追忆故土满怀情思时,大声读一读《故都的秋》吧!在嘈杂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心中一片对故乡的记忆净土何等珍贵,在郁达夫形散神聚、宛若流水般的文字中,你的深思是否也会释怀?俗话说:柔软心近道心。作者一颗了无界限的大爱之心也打动了你吧!

当学生彳亍于苦难而失落徘徊时,鲁迅先生的诉说给予你温情与解释。人间最美的东西来源于苦难,面对那些无法言说的苦楚我们依然要给生活最挚诚的祝福,祥林嫂的悲剧令人清醒的认清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让温暖与关爱蔓延。

三、美: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追求文明的发展和个体生活的幸福从不是件易事,语文教学却要起引领和示范作用,人性与人生之美不在别处,却在不着意找寻之间。语文教学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圆融一体,便为寻美之旅添了几分花香。用“悟、读、动、讲、练”作一叶扁舟,去寻找柳暗花明的大美体验。高中语文教材之美需要我们用时间深切体会,因为我们必须明白:语文是人文素养的教育,是理想,是意志,是欣赏,是被赋予内涵的真知。

费孝通先生曾道尽美之真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语文教学也应得这意味深长、曲径通幽的境界,学生在每本教材、每篇文章、每节课中学会感悟美、融合美、创造美,也就实现了部分教学目标。在仲春时节吟唱“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入夏时分感叹“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对清秋之景梦一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落雪之际叹一句“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这语文教学分明如寒夜星灯,将各美照亮,在每位学生的华美人生篇章中历练佳作。

思想绝不是思想家的事,让每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品味芬芳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事。学楚辞诗歌,便能解几分屈子“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畅然豪情之美,也能懂几分郁达夫深切怀念而又不尚修饰的心安之美,更能悟几分曹孟德“歌以咏志”的深沉执着之美,使学生于爱、于情、于理之中,寻到这“美美与共”的学习精髓。

此刻,我们嗅到了语文的芬芳,更在语文教学中探寻到弥足珍贵的深刻与伟大,生活处处皆语文,春意无处不在,语文学习和教学的清香更需要一颗热爱语文的心感受到,在春天翩然而至之时,让我们与语文为友,求真、行善、见大美。

注释:

[1]林语堂.苏东坡传[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赵佳琦,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真知求真语文课堂
实验出真知
张锦绣
熟知非真知——其庸先生周年祭
分类求难题 讨论得真知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质疑辩惑,探索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