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境着手,搞好散文鉴赏阅读

2021-06-30蒋红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赏析语篇散文

语境指的是赋予词语句子意义的语言环境,狭义的语境就是上下文形成的语言环境,而广义的语境指语言表达时的某个特定的场合或环境。在散文阅读中,若教师能集中引导学生围绕散文的语境展开思考,尝试把握住语篇语境、情境语境、语言语境、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展开探究,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散文的特点,展开深入赏析,提升赏析效果。

一、语篇语境,联系上下文

语境的狭义定义就是一个词句的上下文环境,也就是文章的语篇语境,所以在指导学生赏析散文的时候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尝试体会作品的语篇语境。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起到串联全文的词句,然后结合整篇文章进行思考,说说作者为何要用这个词语作为串联全文的线索,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学习《钓台的春昼》的时候,学生发现作者以游览作为写作线索,使用写意的笔法,写了富春江沿岸所看到的各种风光,特别借助对山水的描写抒发了对于历史的思考,表现出了生活在动荡年代的人们所独有的悲愤之情,展现出了感伤的创作风格。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语篇语境展开赏析活动,尝试将文章中的某些词句作为切入点,如围绕“不知不觉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一句,学生感到理解时有困惑,不明白为何作者在等待渡船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悲哀”,要让学生理解这种“悲哀”的感受由何而来,就要引导他们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展开分析。学生发现作者营造出了一种安静的气氛,这种安静的气氛体现出了一种颓废荒凉的美,所以很容易让人感到“悲哀”之情。此外,后文写了作者摔跤等场景,展现了一种在暗夜徘徊的状态,结合作者的生存状态可以知道,作者当时的生活境遇也并不好,因此游历的时候就产生了在这里结庐读书,将浮名抛开的想法,这种情感也渗透了“悲哀”之情。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意思。

在结合语篇语境展开赏析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要结合文章上下文分析线索,避免因为割裂文章的整体性而造成误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清全文的线索,同时对作品的理解也更具有整体性,赏析效率更高。

二、情景语境,考虑所处场合

情景语境指的是整篇文章的感知情境,也就是文章中的人物处于何种场合,他们处于怎样的谈话氛围中,他们的语气和表情是怎样的等,这些看似细微的地方却往往对挖掘文本的中心思想、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有一定的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尝试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进而理会文章的内涵。

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若要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就要让他们进入到作品的情景语境中,进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词句说说作者的心态如何,然后思考其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学生渐渐地发现由于作者所处的情境不同,他的内心感受也逐步发生了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样几组句子展开分析:“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发现,原来作者的内心本来是比较忧郁的,他感到内心很孤独、寂寞,但是在一路上看到了清朗的月光,所以他感到内心渐渐超然,似乎摆脱了烦恼。在欣赏荷塘美景后,作者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再次感受到了烦恼。结合这些情景语境展开赏析,学生能和作者形成共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效果就更好。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多媒体课件,又或者引导学生进入到角色扮演的活动中,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激发想象,进入到特定的情景语境中,学生对文章的把握能力会更好,能找到细微之处的特定意味。

三、语言语境,把握行文风格

不同的作者在创作散文的时候常常有自己的行文风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一点入手,在語言语境中分析作者的创作风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对比分析法辅助阅读,如将该作者的作品和其它作者的同主题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看看他们的写作风格有什么不同,又如将同一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看看能否总结出特点。

《荷塘月色》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作品,其写作风格清新、语言婉转、缜密细腻,让读者觉得十分隽永。由于朱自清是一位具有鲜明个人创作风格的作者,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到语言语境中,尝试分析作者的行文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写得精妙的句子,并说说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从“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等词句中发现作者十分擅长运用精妙的比喻等修辞手法,而且常常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感受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将《荷塘月色》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作品放在一起展开对比分析,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阅读《荷塘月色》时总结出的这些写作特点,在其它作品中也同样存在。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自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写作特点。教师还组织学生在课后将朱自清的作品和老舍、郁达夫等人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看看他们的文风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语来总结作者的创作风格,如简明扼要、婉转悠扬、生动活泼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创作风格是怎样的,探究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进而得到进步。

四、社会语境,指导知人论世

由于不同的散文都是不同社会的产物,所以作品中常常渗透着时代气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特定的社会语境加以思考,了解一些作者的生活背景,思考作者在何种人生经历下创作了这篇文章,思考此文和当时的社会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学会了利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辅助阅读,提升阅读效果。

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的时候,如果学生能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则自然能获得更深刻的感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相关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到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而鲁迅创作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纪念刘和珍,歌颂其精神。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介绍一下作者的背景,学生发现鲁迅的特点就是常常创作一些能展现社会黑暗的作品,作者的作品如同投笔、标枪一般,希望能够唤醒沉睡的人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促使更多人为改变黑暗的社会而努力。在了解了这些背景信息后,学生再来分析课文,就能进入到社会语境中,理解效果更好,教师鼓励他们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有学生提出:“这篇文章表现了对于黑暗社会的控诉,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希望人们能牢记血债。”学生对文章主旨的分析变得更为深刻。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和作品有关的背景资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还能从哪些角度入手分析作品,尝试自主搜集其它的背景资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展开互动讨论,说说围绕相同的资料,各自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这样他们能相互交流,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五、文化语境,探究文本内涵

文化语境是审美语境的一种,是实现文本沟通的社会符号性情境,文化语境指和言语交际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了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这两种不同的类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考,看看传统文化在具体文章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涵,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我与地坛》一文的阅读关键之处是作者希望通过此文和读者进行平等而真挚的对话,展现出更深层次的追求,希望能重塑知识分子的尊严,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在这个特定的年代中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化语境探究作品的内涵,首先可以回顾一下历代知识分子对自己的定位,学生会发现历代知识分子都希望能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希望能作为文化启蒙者的身份而存在。由此可见本文的作者实际上是继承了这种想法,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反思来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也能够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在90年代,不少人都有浮躁的心态,对于功名和富贵有着一定的追求,而作者则实现了对那个特定时代的超越,他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生存价值,而且还希望和更多的人商讨,探究更本质的世界。在结合文化语境进行思考后,学生能深挖文本,领悟更深刻。

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试着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到散文阅读中,那么对文本的解读就会从文字表面深入下去,进入到核心部分,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文本的隐含寓意。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作者在创作散文的时候加入了不少自己的主观想法,这给读者的赏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是事实上,如果学生能尝试和作者形成共鸣,进入到作者创设的独特语境中,这样的赏析效果就会得到明显提高。在高中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各种不同形式的语境,并思考如何能进入语境之中,体会作品的特定意味。

蒋红军,湖南省邵阳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赏析语篇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