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鹿原》:宏大叙事背景与人物个人意识的冲突

2021-06-30翁婧茹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黑娃田小娥白嘉轩

摘 要:《白鹿原》作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扛鼎之作,描绘了白鹿原这片充满魔幻色彩的土地,讲述了几代人的是非恩怨。作者以白家、鹿家着手,白嘉轩和鹿子霖为根,白灵、黑娃一代为枝,从白鹿原扩展到省、国,勾勒出旧伦理道德和新思想碰撞的场景。在这如此宏大的叙事背景下,对每一个个体的描写不可避免地会减少。人物符号化的同时,以人的渺小突出白鹿原的古老辽阔,同时也带来情感传递的缺失。下面以《白鹿原》中的人物以及典型场景中对人的描写进行分析。

关键词:《白鹿原》 人物塑造

本文以不同性别的代表人物着手,分析他们的个人意识表达与宏大叙事背景的冲突。我们可以看见,在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的同时,人物个体意识描写仍是缺失的。这是作者塑造辽阔历史卷轴下不可避免的,更让人深刻意识到历史力量的不可抗拒。

一、男性角色

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基本属于男性。政治统治男子为主,社会上的男尊女卑,生活中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男性一直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白鹿原》在描写民族秘史时,以两大家族为架构,当然用更多的笔墨描绘其中的男性角色。虽然也塑造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但故事的整体发展还是循着男人的斗争进行。“舞台上有短暂的白鹿精灵闪过后的惠风和畅,但更多是男人们血雨腥风中的角力较量和征战搏斗。”几个典型男性人物如白嘉轩、朱先生、黑娃等,成为仁义、智慧、反抗等品质的代表人物,一闪而过的郭举人、黄老五等支线人物,也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而这些人物尽管自身有着丰富性,在有限的文本描写却有意识地将他们平面化,有时仅突出他们对故事发展的作用,这一点对构成这个宏观世界有着意想不到的效用。

1.白嘉轩

白鹿村的祠堂立了块写着“仁义白鹿村”的竖碑,这一碑写下了数年来伦理道德对村民们的禁锢。白鹿村以仁义闻名,白嘉轩作为这个大家族的族长,更是传统价值观的捍卫者和执行者。他在人们心中永远挺直着腰杆,不分亲疏地践行族规、相约,仿佛没有私情,只有大义。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是整本书的第一句话。紧跟着详细阐述了每一短暂婚姻的不幸之处:每一个女人都活不过太久。原上传出种种不利的谣言,让他的娶妻路更加艰难。甚至老父突染恶疾,临死前使劲拉着白嘉轩的手,说的也是一定要娶个媳妇回来。死的女人越来越多,娶妻的代价越来越大,偌大的家产逐渐缩水,母亲白赵氏仍然坚持为他娶妻。最终这一魔咒被仙草终止,这个家才归于平静。“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乍一听确实令人觉得豪壮,而越了解越觉得是一个噩梦,怎会让人引以为豪呢?此时文中一句看似颇具智慧的话作为这一风波的总结:“那个曾经创造下白鹿原娶妻最高纪录的白嘉轩原本没长什么狗毬毒钩,而是一位贵人,一般福薄命浅的女人怎能浮得住这样的深水呢?”

六个女人的生命这样轻易地结束,从作者的描写中,白嘉轩仿佛只有对于影响名声的无奈懊悔。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他可能没有那一份悲伤和眷恋,但这样的事发生在寻常人身边,起码会让人觉得可怖吧。甚至当六个女人半夜找仙草索命时,他也没有太多惊慌,只是第二天早早去寻了道士。从字里行间塑造出的白嘉轩,更像是一个冷漠沉静,牢牢地循着“传宗接代”思想行事的机器。然而这一描写,更好地树立了白嘉轩的不平凡,也与后来逢何事都沉着应对的族长形象相一致。

用六个女人的死亡衬托白嘉轩的豪壮,更是描绘出当时社会女性的地位之低,被千年来的观念迫害之深,以及传统道德对人们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关于白嘉轩的谣言甚嚣尘上之时,这些女人依然接二连三地被嫁到白家,区别只是聘礼的多少而已,这将女性当作物品买卖又有何异。在她们死亡后,白家对她们只有未能活到传宗接代的遗憾,却无人情的怜惜。这一事情展露了白鹿原上传统道德枷锁的一角。

“在那条新修的骑车路上,沿途的罂粟摇摆着肿胀的脑袋,等待收割……”

一日,白嘉轩在镇上卖完粮食后,带回了一袋罂粟的种子和种植罂粟的方法。于是他将家中最肥沃的一片土地尽数种上这一摧毁人身心的毒品,精心侍候着。在罂粟花开,阵阵奇香吸引村民注意时,他解释道:“这是罂粟。”村民们只知鴉片,却不知这一文雅的学名,于是似懂非懂地离开。在他种植了一茬茬罂粟,以几团黑乎乎的东西换回大量财富,甚至修了庭院、扩了马厩,还为村里贡献了许多。这时人们才恍然,原来罂粟就是鸦片啊。此后,这里成了鸦片产地,不知又多了多少人因这些鸦片家破人亡。在朱先生犁了白家的罂粟田后,大家虽有痛改前非之意,却仍无法抵抗罂粟代表着的巨大利益。于是,“罂粟红的白的粉红的黄的紫的美丽的花儿又在白鹿原开放了,而且再也没有禁绝……罂粟再次占领了这篇古原大地,小麦却变成大片大片罂粟之间的点缀了”。

白嘉轩永远挺直的腰杆揭示着他正直的人格,然而种植罂粟这件事,似乎与他的正直相悖,而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解释。明知自己种植罂粟后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字里行间的白嘉轩却仿佛没有一丝犹豫、自责,仿佛作为族长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而之前的故事情节中,白嘉轩为了那块有着白鹿象征的土地,可以暂时放弃脸面而巧用计谋,装可怜以优地换劣地,这也显露出与他正直所不符的那些品质。在面对利于家庭或家族的重大利益时,白嘉轩总是能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

首先,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家族观念。在氏族这个大家庭中,族长是不可置疑的权威。甚至当宗族与政治相遇时,一个族的族长,亦无可非议地成为村长——二者都是群众的引领者和决策者。而族长的一言一行会影响族人的行为。正直善良的白嘉轩作为标杆,村里便以仁义为行为准则;而他为了金钱种植罂粟,也相应地影响村民们的价值观。然而,却没有人公开发表不满和抨击,因为族长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他的尊严不可侵犯。其次,他正直背后的那份虚伪,是他矛盾人格的体现,也象征着新的挑战随着时代来临时,传统坚持和新思想的相互斗争。千年过去,有的伦理道德愈演愈烈,有的却逐渐薄弱,成为人性中一触就破的弱点。曾经视金钱为阿堵物,“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少了咏唱,这份对利益的贪婪却长存。其实他做出的种种选择都是在早已成型的文化心理支配下做出的,作为一个即将消亡而又奋力支撑的地主阶级典型人物,他不需要多余的心理语言等加以修饰。这看似矛盾的性格展现出了作品力图揭示的民族秘史。

2.朱先生

朱先生可谓是书中最神奇的一位人物了,知晓过去,预知未来。穿泥屐、随口预测“今年成豆”、知道走丢的牛去了哪……最让人感到惊异的,在朱先生死后多年,那群狂热的学生发现用来堵墓道的砖头两面都刻着字,一面是“天作孽犹可恕”,一面是“人作孽不可活”;当把这块由两块拼在一起的砖摔开时,中间又有一行字:“折腾到何日为止!”如果说白嘉轩是白鹿村的支柱,那么朱先生便是白鹿原上的圣人。每当村中发生白嘉轩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他便一定会去姐夫朱先生处。当事情陷入危局而难以决策时,总是他力挽狂澜,点拨白嘉轩,事情才有了好结局。他对凡事都看得远且透彻,成了白鹿原上的一个神话。

为百姓,他只身闯兵营劝退二十万清兵。

城里的反正早已使原上人心惶惶,而“正统”的清兵又很快携兵回来,更是有要屠城的传言。革命军的张总督派人来请朱先生,希望他做说客说服方巡抚退军。朱先生在拒绝会面后继续晨读,而后却收拾行头离家,躲开张总督再次派来的人。然而他直接到了总督府,一早又踏上了去清兵营的道路。在面对一身戎装的巡抚时,他敬而远之;在面对丰盛的晚餐时,他却不贪一时口福,反而故意将饭菜一股脑地全装入瓦罐,称是带给妻儿吃。他指责争权逐利的人们无视平民百姓,参破“清廷犹如朽木难得生发,又如同井绳难以扶立。你纵然平复关中,无力平复武昌湖广。你一枝一梢独秀能维持多久?”而事成之时,也拒绝了张总督的接风宴,仍轻装回程。

当他说出这段经历时,连旁观的白嘉轩都大呼冒险,可朱先生本人却十分淡然甚至不放在心上。当他接近清兵营的时候,看到前方乌泱乌泱二十万兵人,他是否有过害怕,抑或是否有着舍身为民的自豪?而他以瓦罐乘菜,冒着巡抚的怒意阐明利弊时,是否有考虑过自己会丧命于此?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书中的描写视角,仿佛只是一个站在朱先生旁边记录事情的录像机,将这些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自己去分析判断。作者在叙述时,并没有以上帝视角给予朱先生心理描写,更有利于塑造他圣人的形象。

不问世事的他得知现世的动荡,果断采取行动。为学出世,少问世事,却在得知如今危况后立马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守护着白鹿原,像是那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白鹿。他避开张总督的请求,独自前往。不为朋友之请,而是心怀乡里。不是因为被强权请求而被迫当说客,而是不忍看两军无谓交战,百姓的生活更水深火热;不为强权所迫,即使二者目的相同,他也不为让仕途平坦,或增加别人的好感而服从。他在说服清军时,不以往日情谊做筹码,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瓦罐装菜显出百姓境况之苦,以当前形势分析此战利弊。他并不像手札建议的那样恃往日情谊为筹码,以自身知名厚德作威胁。他只是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做了自己能力范围内该做的事。这样的他,不需要太多的个人感情做矫饰,无论是惧怕或是自豪,都无法阻碍他已做下的决定。不管前路是否艰险,他都愿意去做。作为一个“乌托邦”似的角色,朱先生是人们的精神模范。他的所作所为是他所信奉的儒学指引下完成的,是动荡的时代要求的,是更高的能力要求他担负的责任。

在世事动荡之时,个人的情感如一颗小小的沙一般不起眼。在描写这一场景时,作者没有更多的感情描写,更衬托出这一事件的宏伟庄严,让人在头脑中描绘出两大军中那一个单薄的身影。这构筑了一座神秘的殿堂,在虚构与真实之间凸显中华民族的精魂。在许多重要情节中有意缺少心理描写,也有这样的异曲同工之妙。

3.郭举人

郭举人只是故事中一个一闪而过的角色,是连接黑娃(鹿兆谦)和田小娥姻缘的线索人物,并没有占很大篇幅。在先前的介绍里,这位曾经的武舉人家境富饶、身体健壮、儿孙有出息。而这样一位连对长工都很宽容的人,却会在发现黑娃和田小娥的奸情后,派两个侄子对他原本青睐有加的黑娃痛下杀手。可他为何对家中存在感极低的田小娥有如此强的占有欲,为何到最后才显露出他明说放过暗则报复的虚伪?

田小娥名为二房夫人,实际却在这个家中干着最低贱的活。除了如下人般每日早晚倒尿桶、做三餐并端给老爷夫人和长工们,还为了举人老爷的延年益寿而屈辱地“泡枣儿”,做了这么多,却连夏天进凉爽窑洞的资格都没有。她在这个家中的作用都有着可替换性,她甚至可以称作是一件物品。而“老举人很豪爽,对长工不拘小节,活儿由你干,饭由你吃,很少听见他盯在长工尻子上嘟嘟囔囔啰啰嗦嗦的声音”,看似将自己与长工们置于同一地位的举人,却因他们的奸情萌生怒意,让两人都受了许多苦难。

作为一地的地主、财东,他却仍与白嘉轩有着本质区别。一个是身体力行“耕读传家”,一个是虽出身平民却已习惯喝茶、骑马、遛鸟、不用干活的相对奢侈的生活。即使他愿意与长工们玩笑,他心底仍然存在着认为他与长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地位鸿沟。到了最后一刻,他对黑娃下毒手这一情节才终于暴露了他的虚伪性。即使装作平易近人且大度的样子,他骨子里对平民百姓的不屑才终于暴露。即使是一个没地位的女人,甚至是一个物品,他也不允许低贱的人未经允许便染指。郭举人明明可以直接采取措施,不给工钱便赶走黑娃,甚至告上官府,可他却冠冕堂皇地给了很多工钱,劝黑娃走,甚至派旁人去伤害他。为了维持自己的人设,可谓是煞费苦心。这一人物前后态度的巨大反差,并不是人物塑造的失败。从态度和行为上没有描写出他任何的不屑,而是伪装到最后一刻才爆发,正显示了他是多么一个虚伪而又富有心机的地主阶级代表。

二、女性角色

即使对几个主要的女性人物,如白灵、田小娥、甚至是冷秋月有一些详尽的描写,如白灵参与革命时的情绪、田小娥借鹿三之口说出的委屈、冷秋月在长久寂寞下的心理等,但在其他场景似乎没有太多值得下笔的地方。更不用说连简单的情绪都比较少的其他女性人物,只是作为男性人物的背景板存在。如白嘉轩的妻子仙草、母亲白赵氏、白嘉轩的姐姐等。在这里,她们只作为阶级代表的符号出现,而她们在一些特定场景又有着怎么样的心理活动,缩减个人意识的分量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值得探讨。

1.田小娥

田小娥是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一只脚抬进棺材里的老举人的二房夫人出现的。出身于秀才家庭的她却被迂腐的父亲卖给郭举人做妾,成为她的侮辱和痛苦之源。而后她勾引了黑娃,随他一起回了白鹿原过日子。即使被公公以及村民唾弃、被拒绝写入族谱、只能住于村边界的一小方破窑洞中,她都毫无怨言。而当她独自被留在白鹿原时,她又被迫委身于鹿子霖,在鹿子霖的命令下,勾引了白孝文又爱上了他。在这么多段感情中,小说除了明确描写她对黑娃的热烈爱恋外,只有对她沉迷肉欲的描述,不见在一段段感情中辗转的她究竟做何感想。

她对黑娃的勾引,到底由谁始、何时始,从文中无法得知。也许是黑娃来到这家的第一天,也许是日渐的了解,更多的可能只是报复心理下的情感发泄。没有情感的触发以及积累,似乎只是出于情欲和挣脱牢笼,而在冲出枷锁后才慢慢转化为爱情和对过寻常日子的向往。可是在黑娃先后入了革命军和土匪后,却只能将田小娥独自留在这个破落的窑洞中。她将对新生活的唤醒全都寄托在黑娃身上,而黑娃所能做的,只是偶尔回家扔下几个大洋,连面都见不了几回。可当画面随着黑娃从窑洞转移开来时,田小娥对他的思念,在独自面对漫漫长夜无边的孤单和恐惧,却毫无踪迹。后来她为了救被通缉在外的黑娃,被鹿子霖哄骗,被迫和他在一起了。一个美貌的女人被独自留在原上,孤立无援,又没有经济能力。面对着众多对她虎视眈眈的男性,实属不易。后来为了口粮,又只能一次次地用身体换取利益。在这其中,她除了顺从外,却没有犹豫。思念黑娃希望他早日回来保护她,抑或是长久的爱变成了自暴自弃的恨,或者感情早已磨灭殆尽,只要自己活着就好。而她和鹿子霖之间纯粹的利益和肉体关系,她对这个完全的小人又到底是何种心情,我们无从得知。她麻木地屈从于生活,却不可能失去了感情和思想。

后来田小娥成为鹿子霖为了和白嘉轩斗争的一枚棋子,而入手处便是白嘉轩最大的骄傲:白孝文。时日久后,白孝文火热的心感动了她,那从第一眼看到就确定的感情,让田小娥开始怀疑自己接近他的初衷。一念之差的恶,却逐渐软化。在她和孝文日渐亲密时,又是否厌恶不得不委身于的鹿子霖,她是否有愧疚。作为文中相对重要的一位人物,她的情感描写较少。在描写时代动荡中,历史舞台上的男人才是主角。女性人物的命运如浮萍,尚且无法掌握,再多的情绪描写只能更增加悲剧性。在这个更多男性视角的小说中,田小娥象征着反抗,也牵动着几个人的命运。在旧社会中,田小娥努力挣脱这种生活,却是一种无力的反抗。她终究成了一只飞不高远的蛾子,成为被千夫所指的异端。这个人物并没有过于平面,只是在此之外少了些人的感情,少了些情感与情感间的牵连。

2.吴仙草

开篇由介绍白嘉轩的婚配经历引出吴仙草这个女性角色。在谣言中活下来的同时,她挽回了白嘉轩乃至白家的面子,更为白家传宗接代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但在这个家族里,尽管她是受儿子和丈夫尊敬的一位母亲,但仍然在本质上不能摆脱作为一个符号,而少了思想的血肉;她掌管家里的诸多事宜,是由于她自己潜意识里便知晓她生来就需要为父、为夫、为子的奉献;在面临众多抉择时,她所被听到的声音,只能是和丈夫意志相同的那些。比如在她和白嘉轩屡次因白灵产生冲突时,无法越过白嘉轩给予白灵来自母亲的引导、保护、爱与支持。在临死之前,她说:“你把马驹跟灵灵叫回来让我看一眼……”这唯一也是最后的请求,也没能实现,白嘉轩以一个谎言支撑着那放不下的面子。她是男权主义下的顺从者和守护者,甚至如婆婆白赵氏一般要求身边的女人遵守和服从男权主义。她贯穿了全文,却没什么能提的作为,她留下的身影如此没有存在感,就此湮灭于白鹿原的男性斗争中。

3.其他女性人物

白家偶尔代言男性话语权力的白赵氏、吴仙草,成了男人的贤内助,却少了自己的舞台。她们乐于成为只做事而不显露情感的男性拥护者。自成婚便独守空房,饱受寂寞所折磨的冷秋月,亦看不起追求自由的田小娥,成为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价值的附属品,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然而最怕的不是制度对女性的禁锢,而是女性自己认同这样一套价值观,甚至以此来禁锢其他女性。

众多的冲突中,很少有女性的身影出现。不论是祠堂还是战场,这些女人都无法出现;聚焦于她们身上的纠葛又少之又少。而她们在面对男人们的冲突时,只言片语便被带过。在文中,女性连经历这些事件都比较少,遑论分析其情感描写。但是我们又可以从中窥得女性的地位,她们的情绪也无须被关注甚至抚慰。从大角度来看,几种不同的象征人物又有各自的悲剧性,走向不同的结局。这样的宏观,有更强的震撼性,让人更从时代角度思考,而不止纠结于人物本身。

三、结语

每个角色都留有余地,能供读者去思考其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适当的留白,可以让这个时代的壮阔图画更加神秘宏伟,不容侵犯。每個人物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显示出这适当留白对丰富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我们脑海中展开的那幅白鹿原的图画,有透过千年的宏大悠远之感。而少数情况下情感的缺乏带来情节的不连贯,也会显得人物和情节突兀、不真实。不同于《平凡的世界》或《四世同堂》等将人物放在宏观的历史图景中,以小见大;《白鹿原》旨在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出一处的悠久历史和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二者紧密相连又不可或缺,因此在人物描写中也选择了详略得当,适当删繁就简。在宏大的叙事背景下,有些人物的平面化是必然的,却仍不失其应有的值得思考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降红燕.《白鹿原》的性别叙事与儒家伦理[J].名作欣赏,2019(4).

[2] 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本文所引小说原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3] 钟璐宇.论《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J].世界家苑,2019(2).

作 者: 翁婧茹,安徽大学文学院在读本科生。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黑娃田小娥白嘉轩
铁匠黑娃
铁匠黑娃
人和狗
黑娃盖房——脱贫攻坚乡村行走7
从《白鹿原》看传统的乡村机制
还是有那么点儿恍惚
还是有那么点儿恍惚
《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浅析
李沁 媚而不妖
从主题学角度比较人物性格命运